国际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 未来需要哪些能力?(图)-中国教育

首页 > 

高教

 > 国际工程师是怎样炼成...

国际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 未来需要哪些能力?(图)-中国教育(图)

国际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 未来需要哪些能力?(图)-中国教育1

国际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 未来需要哪些能力?(图)-中国教育2

新闻背景

日前,来自12个国家的20多所高校的大学校长与工程教育专家齐聚北京工业大学,共同讨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工程教育与教学的理念、做法与经验,研讨工程教育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工程人才。

大学的工程教育与工业革命同步。第一次工业革命,美、法、德等西方国家相继建立了大批工程类高等学校,260年来,高等工程教育是一个围绕理论和实践的钟摆式变化过程,在以实践、工艺等技术培养为主与以工程理论培养为主之间交错发展。

2008年是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加速发展的时间节点。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把目光从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转向以信息通信、先进制造、尖端材料、生物科技等为代表的高科技实体经济。

细分让位于综合

未来工程师的六种能力

我国的工程教育规模世界第一。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47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1.5%;高校共开设工科本科专业14085个,占全国本科专业点总数的32%;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452.3万人,研究生60万人,占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规模的32%。同时,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对学科专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加大了软件、集成电路、水利、地质、煤矿、核工业、信息安全、动漫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世界高等工程教育依然主要由起步较早的美、法、德等国家主导。他们对于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对于中国探索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规律,找准发展方向,提升教育质量具有启发作用。

近年来,海外高等工程教育注重以大工程为理念,这缘于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宽泛的专业领域,具有众多的科学和技术分支,其综合性与交叉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美国计划发表的《2020的工程师:新世纪工程的愿景》报告,凝练了工程师应具备的关键特征:包括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沟通能力、商务与管理能力、伦理道德和终身学习能力。这不仅为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鲜明的培养目标,同时也对高等工程专业提出了要求,必须要在一个大的工程系统中培养真正的未来卓越工程师。

学以致用、无缝教育

欧美工科课程忠于实践

海外工程教育坚持以课程设置为引领。德国斯图加特应用技术大学以“学以致用”作为教学理念。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根据欧盟的标准,考虑专业领域的复杂性及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设计,课程设计要求达到职业水平,即学生在完成课程后就要满足入职要求,并且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学习模式。

被誉为美国本科教育质量核心代表的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是一所顶尖的综合性公立大学。该校认为,工程师应具有主动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能力。因此,学校有必要建立起开放的学习系统,提供入学前、入学后甚至毕业后的无缝教育学习体系。

忠于工程实践,海外高等工程教育善于借助工程实践平台,下大力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简化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数高校高度认可工程设计和制造是工程教育的根本。在他们的工程教育改革实践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对所有工科系的课程计划规定必须达到数十个学分;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试验设置超过总学时比例的10%;几乎所有法国工程师学院都提供实习,并且多为强制性的规定,多数学校的总实习时间约占总学习时间的15%-30%,甚至更多。

在1794年法国大革命时成立的法国国立工艺大学,一直以来为法国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科研与工程型人才。法国国立工艺大学的学生要带着问题去学习,他们可以颠倒常规的学习顺序,先进行实践,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后,再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学校还非常重视联系产业界,目前与产业界建立的实习项目已超过30个,注重加强实验室研究和工程项目之间的联系,要求所有的工程项目都具备持续发展的计划。此外,学校在工程项目中融入健康和安全的课程,以求增强学生的工程素养。

合作办学全球认证

打造国际就业“通行证”

当前,很多国家面临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仅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需要提出全球性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未来的杰出工程师需要具备国际化职业能力,即一种可以使之立足于全球化经济与文化社会的能力。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被认为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在美国、德国以及欧洲多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之中,以美国为主导的《华盛顿协议》体系,成为最具权威和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工程师互认协议。2013年6月,我国成为该协议组织的预备会员,明年将参与该协议的全会,通过考核才能成为正式成员。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不仅可以按照国际认可的工程教育体系指标培养国际化工程人才,提高人才质量;而且相当于让毕业生拿到进入国际就业市场的“通行证”,为学生贴上国际认证的标签。

近年来,欧美诸多学府,包括世界顶尖的学府,都已经放下架子,纷纷涌向中国展开各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支持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程教育发展。

2014年9月的数据显示,教育部批准的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达700余家,较2010年批准的400余家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一般实施“3+1”或者“2+2”办学模式,即在国内就读2-3年,再到国外就读2-3年。参与学习的学生既可以节约一定的教育成本,又可以充分享用海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可以接触合作办学国家的文化。部分合作办学实现毕业生可获得中外两所学校颁发的证书。

“工程教育全球化,就是要在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着眼国际标准,注重学生国际视野、国际规则和国际开放性的培养,使工程教育在全球化进程中,不仅学生从中受益,学校也可以受益。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学校可以吸取解决全球范围工程问题的经验,在解决工程问题的同时,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国际认同、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也自然得到提升。”北京工业大学校长郭广生如是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