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省特级教师聚焦讨论阅读教学 原来真是方法问题

首页 > 

地方

 > 浙江

 > 五位省特级教师聚焦讨...

五位省特级教师聚焦讨论阅读教学 原来真是方法问题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得语文者得天下”逐渐成为共识。就语文学科来说,又是“得阅读者得语文”。但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需要从初中、小学开始长期积累。就在日前,五位知名浙江省初中语文网络工作室导师、省特级教师王曜君、王慧彬、王碧峰、朱伟平、陈忠文和来自全省各地的120多位一线老师,在西湖区保俶塔实验学校围绕阅读教学展开研讨活动。

初中生怎样阅读才最有效?提升日常阅读能力有啥技巧?让学生头痛的古文阅读难点如何破解?就这些话题,记者专门请教老师们。

经常读但能力就是上不去?解:加快阅读速度进行限时阅读

“知道阅读重要,孩子平时在阅读上花的时间也不少,但阅读能力好像没怎么提升,做阅读题错的还是比较多,写作文依然干巴巴。”这是很多学生和家长碰到的问题。

王曜君教了很实用的一招:提高阅读速度。按现行课程标准,小学、初中、高中毕业时要达到的阅读速度每分钟分别是300字、500字和800字。“阅读速度快,说明他的筛选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都很强。”王老师提醒说,这个速度可不是对文字走马观花式的“假快”,必须是“真快”,也就是“高效阅读”。这几年,在他牵头下,西湖区许多初中、小学一直在推行“高效阅读”实验,从高效速读到高效复述到高效精读,按不同年级实施不同实验阶段。从跟踪调查来看,学生对这样的阅读实验形式很感兴趣,对提升阅读能力帮助很大。

高效“提速”具体怎么操作?十三中的沈炜老师分享了其中的一些做法:

第一,限时间,大致估算一下文章字数,然后看看几分钟读完,通过一段时间有意识的引导,家长帮忙记录对比,鼓励孩子逐步提速;

第二,看完一篇文章或一个章节,复述给家长听,当然有些孩子会不喜欢重讲一遍,所以复述的形式要创新,对话式的、代入式的、描述式的和创新式的都行;

第三,阅读按专题,比如近段时间看的都是关于母爱主题的,对理解的深入很有好处,或者就是读长篇名著。

“这些做法最好家长参与进来,即使到了初中,我们也强调亲子阅读。”沈老师再三说。

2文言文阅读难 该怎么攻破?解:七年级很关键 从短小入手读通顺

小学很少接触文言文,迈入初中一下子语文书上好多篇古文,文言文阅读成为初中语文学习的第一道“拦路虎”。于是,文言文“一对一”辅导成为培训市场的热门项目,费用动辄两三百元一小时。“真的没有必要这样!”几位特级教师都摇头叹息。

对于文言文阅读,他们的共识是:多读,即使意思不太懂,一开始就是读,读通读顺。

文言文阅读的关键点在七年级。这是西湖区初中学校多年教学研究心得。“初一年级语文的期末抽测,阅读部分不做中考一样题目的现代文,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文言文积累,文言文多达四五篇!”王曜君说,通过评价督促各校切实做好文言文阅读教学。

据了解,西湖区的学校,初一年级每学期会安排10节专项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初二每学期安排5节,两年合计积累180篇的课外文言文阅读量。

特级老师们还建议,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时,就选短小的篇幅开始,一篇几十个字都行,先读,读得朗朗上口,培养语感。“读通了、读顺了,大概意思也就能读出来了。这样日复一日读得多了,自然就会大概理解了。对个别字词还有不理解的,可以查查字典。关键在于积累,初一打下扎实的基础。要不然等到初三为了中考再临时抱佛脚,肯定是来不及的。”

延伸话题

怎样的语文课更高效

到底什么样的语文课,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这是本次研讨活动聚焦的一个主题。

“一个学期下来语文学习就像‘温吞水’,学生兴趣不高,能力提升不明显,我们也会很焦虑。”一线老师说得很实在,“要从单纯的语文教学管理,转向学生有效学习和长远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语文学科的思维品质。”这是特级教师们给出的方向。

从大意解读、主要内容到解题规律,这样带着“标准化答案”的课堂,使得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淡。从研讨会老师汇总的情况看,省内各地的语文课堂都在进行各种改革。以西湖区为例,推行的是“高效导学”课改实验,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了解和思考所学内容,根据自己的“已知”和“未知”形成“教学基点”,基于问题起点的教学才能走向有效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真正的求知和探索。

对此,特级老师们也提到,这对一线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学情讲课,师生间是一种开放式的交流,上课重点从关注课文本身,转变为关注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从而形成学科思维品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