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河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卫河文化资源调研服务队支教组在东牧村开设了第一堂关于传承卫河文化的课程,支教对象基本上是各年龄阶段的小学学生,此次支教不同于往常,经负责人讲解,本次义务支教目的在于让小学生了解身边的历史文化,培养现实关切态度,增强乡土情感。可是,这种课堂式的文化知识教育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么?
支教队员正在给小朋友讲第一堂课卫河文化
为获得一手资料,笔者亲身参与课堂互动,观察小学生们的现场真实反映。当支教队员问起他们对卫河的印象时,多数学生表示又脏又臭,苍蝇蚊子乱飞,其中几位性格直爽的学生直接作捂鼻状。可见,孩子们对卫河的了解停留在严重污染这一块。支教队员从卫河沿革讲起,考虑到孩子们年龄小的问题,对其源头、支流、面积作了简单介绍,着重讲述卫河的悠久历史。听后,孩子们一片唏嘘,部分孩子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似乎对自己一直生活在这样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河流旁匪夷所思。后支教讲解人透漏,看到孩子那么惊讶,我随即引导孩子要从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卫河,当有孩子补充道,也要保护传统文化时,当时觉得自己特有成就感,自己辛苦备课也没白费啊!虽是一节四十分钟的教育课,以现实情况来看,确实已经起到了引导的效果。而志愿者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也博得小学生的掌声连连,课堂气氛融洽,使得学生更容易消化所讲知识。
一位三年级小女孩正认真地听卫河文化课
为更一步深入探究此种方式对小学生的教育意义,笔者采访了当地的小学校长,询问到一些关于在课堂上是否教授过传承身边历史文化的课程以及社会实践的事。据了解,学校在教材、指导手册上专门编订过类似方面的材料,也曾举办过有关这方面内容的小型社会实践活动。他提到,由于资源有限和顾及到孩子们的安全问题,短暂的教育达不到实质上的效果。而根据近几年的小学的发展情况来看,在传承文化方面着实大费功力。早在2003年,安徽省就着手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目前全省中小学已把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推进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增长点;5月份,北京全国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长研讨暨教学观摩培训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了帷幕。由以上可以看出,本次义务支教开设传承卫河文化的课程,也算是对小学生课外知识的一种补充。
小朋友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支教队员互动
持久的传统文化教育才会有文化修养上的提高,可谓任重而道远。支教队责任人讲到,会丰富教学形式,多开设有关这方面的课或社会实践。笔者认为,本次支教虽是知识上的传授,但能以传承传统文化现身说法来为学生发展打下文化底色的方式,就是一种可赞的进步。存在问题,却漠视问题,思想上的随大流绝不可取。你是什么样,中国就是什么样。一个小小的支教活动,能影射出更多的东西,我们的小学教育需要这方面的突破与创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