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创新师资模式 让农村学校多出名师

首页 > 

地方

 > 海南

 > 海口创新师资模式 让...

海口创新师资模式 让农村学校多出名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十一五期间,海口教育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衡量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以特区教育开拓者的气魂,敢于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变革。通过举办中小学校长高级研训班、农村千名学科带头人等创新举措,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全员培训力度,加强对薄弱区域内骨干教师的培育工程,努力打造名师工程,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的教师迅速成长为本土名师,逐步实现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为海口教育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级研训中小学校长赴省外镀金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从2004年开始,我市创新中小学校长的培训模式,启动了“中小学校长高级研训班”,重点向农村中小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倾斜,每年分期分批组织中小学校长赴华东师大、西南师大和北京等地进行免费高级研修或跟班学习,提升校长们的综合素质和教育管理能力。

秀英区东山中心小学校长王培军是首批校长高级研训班的幸运儿。他说,通过到名牌师范大学的研修,以及到国内教育发达省市的名校进行跟班学习,让我们农村学校的校长们开阔了眼界,更新了教育理念和学校管理理念,对学校的管理也由过去的经验型向制度管理、规范管理型转变。王培军高兴地说:“今年的全市小学毕业测试,我校的总合格率比去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总优秀率则实现翻番,这都是校长高级研训班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

从2009年开始,我市与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借助强大专家团队,对我市中小学校长进行远程研修,从根源上提升校长作为“火车头”的带动力,全面提升中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

培优工程涌现千名学科带头人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是教育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没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特色、精品学校只能是空谈,更不可能让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满意,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从2004年7月起,我市启动“农村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共安排744名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骨干教师作为导师,与千名农村学校学科带头人结成“一对一”或“一对二”帮扶对象。经过三年的努力,培优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许多农村教师迅速成长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有的甚至调任城区学校担任学科组长。

东山中心小学蔡海花老师,在国家级骨干导师“一对一”跟踪培养下,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学校小学教师,迅速成长为“市十佳师德标兵”,现调任市33小担任学校语文科组长。蔡海花说,经过导师的帮扶指导,不仅提升了我们的理论水平,而且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清晰,对教学设计和课堂的驾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全员培训让城乡教师同步发展

从2006年起,我市启动了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方法的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模式,让城乡教师在新一轮培训中同步发展。

通过实施培训,全市高中、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85.01%、96.07%、98.29%;全市现有特级教师、高级职称教师、中级职称教师、初级职称教师人数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任职要求。

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培训部主任夏竞文说,新一轮的教师培训工程,不仅提升了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而且整合最新的教育信息资源,为我市中小学教师提供丰富的、高档次的“理论大餐”,打开了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思路和眼界,促进了教师的自身修养提高,以及团队协助精神,提升了他们在教学教研活动中的互动、互助及研究性学习等能力。

市教育局局长吴建东说,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是海口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将持续地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统筹配置全市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个学生、成就每名教师,让优质教育的阳光照耀所有的花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