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可能是史上最惨烈的考研调剂年

首页 > 

考研

 > 2017可能是史上最...

2017可能是史上最惨烈的考研调剂年

近日,2017考研调剂渐进尾声,随着大多数人的考研结果的尘埃落定,网上吐槽“2017年调剂难”“考研高分却无学可上”的呼声越来越多。能量姐经过调查过后惊讶地发现,别说在国家线周围飘移的分数段了,很多360+、370+左右高分的考生今年都“无学可上”。称2017年为史上最惨烈考研调剂年绝不为过。

不少考生表示,除了脏话,无话可说。

先来看看今年调剂“血流成河”的盛况——

“一志愿348分复旦大学,调上海某双非院校,志愿根本没被看!”

“考研人数那么多,国家线不升反降,谁能体会我370多分无学可上的心情?”

“一志愿北京一本大学,350+ ,本科211,现在没人查看我的志愿,我也不敢换,就想问问那些学校能不能快一点,不录赶紧拒了我,别耽误我换志愿。”

“呵呵,哲学超一区线50+,就问还有学校愿意收留我吗??”

“填了调剂信息到现在一个学校都没查看,你们到底想怎么样!调剂难 难于上青天

收了我吧我一定好好学习” “265的工科线也太低了。。。调剂难了。。别到最后350没学上就尴尬了

真是后悔报34所。。”“一开始传言只要211,现在报名人多又传出来说要985,我傻乎乎在那摆了2天没人理。”

“本科非211非985,没过司考,分数340+,现在连打电话去咨询的脸都没有。”

“今年法硕调剂真的原地螺旋爆炸,我全程一脸懵逼,二战吧呵呵,苍天饶过谁。”

2017年考研报名人数首次突破200万大关,达到201万,为近年考研报名人数之最。

很多考生表示:初试才是最简单的,学习才是最简单的。出了分开始考虑下一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什么都掌控不了。

一些有关调剂复试的“小秘密”?

1、所谓“找关系”

除了抱怨自己分高没学上的,能量姐还看到一些考生在网上抱怨自己“350+没收到复试,而比自己低分的同学却调剂成功了”,并表示“分高还是没有关系网好用啊。”这里能量姐想对这种同学说一句:你可拉倒吧。过了高考之后你就该和你人生中最公平的考试SAY BYE了,成年人的游戏有什么公不公平,该不该?

给大家讲个故事,去年我有个同学初试成绩不够理想,只高了国家线20分左右,在大部分人惴惴不安还在期待可以擦到一志愿分数线,或是自怨自艾陷入悔恨中掉眼泪的时候,人家早早地准备好简历,找到学院的老师希望帮忙签推荐信,向调剂院校招生办打招呼,还自己跑到调剂院校去联系老师,四处请教调剂成功的学姐复试的技巧。——有时候资源和关系网就摆在你面前,问题是你会用吗?

2 所谓“综合实力”

另外,关于高分落榜,而低分反而调剂成功的案例。考研复试不仅仅看的是初试成绩,就像某个网友说的:初试差那几分在导师眼里根本不算啥差距,更多的还是看你本身是否优秀,有时候眼缘也很重要啊。

确实,近年来招生院线在调剂之前大都会让调剂考生填写“预调剂信息”,需要你每一门的初试成绩、四六级分数、本科院校信息、奖学金获奖记录,法学院校可能还会问你司法考试过了没有。这些内容是你的综合实力,当然会被纳入考核范围之内。另外,较为注重英语教育的院校还会在分数相差不大的学生之间比较英语初试成绩,这些都是调剂时的参考标准。

其实,考研调剂之所以折磨人,主要还在于它是一个“取”与“舍”之间的勇敢者游戏。想必很多调剂考生都有同一个困惑:“我填报了AB两所院校,现在B院校给我发复试通知了,可是我更想去A,如果接了B的复试通知被A院校招生老师看到了,会不会就不给我发通知了呀。”

对于这种痛苦的取舍,能量姐也表示无解,只能奉劝大家抓住眼前的幸福吧,可能当年你抱着不情愿的心情去到的学校最后也变成你一心一念牵挂的母校。何不欣然去接受缘分呢?尤其对于考研来说,选择比分数更重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