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学生就业:就业价值观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

首页 > 

人才

 > 关注大学生就业:就业...

关注大学生就业:就业价值观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因此,如何实现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质量就业体现在就业达到预期收入、就业满意程度高、社会保障合理、劳动关系和谐、个人发展前景良好、择业成本低等方面。据《就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4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1%;2014届本科毕业生各职业平均月收入为3773元;超过50%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当前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就职于中小企业的毕业生岗位参保情况不乐观,劳动争议时有发生。由此可见,实现大学生高质量的就业目标任重而道远。

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主客观因素,其中外部环境和自身客观因素在一定时期内是基本保持不变的,而容易改变的就只有自身主观因素。在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影响其就业质量的自身主观因素是就业价值观,即个体衡量某职业各方面好坏的主观评价。以2015年对部分高校的毕业生调查为例,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趋向于选择与自身就业价值观相似的工作,即就业价值观会左右毕业生就业收入、就业满意程度等指标,对就业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价值观也在发生着转变:更加追求个人发展,注重薪酬;彰显个性需求,就业取向多元,追捧弹性的工作时间;逐渐减弱对专业对口的重视;依旧偏向于较弱工作强度与较高声望的工作岗位。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趋于平稳,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使得就业弹性系数不断下滑,毕业生就业的预期高于岗位供给的矛盾凸显。因此,将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作为推动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驱动力是可行的,且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可提高就业满意程度。目前不少大学生对自身认识尚未从过去的“精英化”思维转变为现在的“大众化”思维,依然对职业期待过高,对薪酬期望过高。同时,由于就业信息不对称,在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期待不相符合,工作收入情况与期望值存在较大的差距,使得他们不满意现有的工作岗位,工作忠诚度不高,工作行为消极倦怠,造成就业质量不高。对此,加强就业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尽快转变角色,合理化大学生对于自身工作岗位的期望,建立正确就业薪酬观,引导他们更加重视今后工作岗位是否能够体现自身才能、是否拥有更多的培训机会、是否符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因素,认识到就业于该类型的岗位后能够激发其内在的工作动力,对就业岗位保持持续的工作热情,展开积极的工作行为,表现出积极的工作态度,从而形成较高的就业满意程度,促进高质量就业。

第五,可降低择业成本。调查显示,2014年应届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为23.45%,大部分毕业生是“主动离职”,离职的主要理由是薪酬待遇偏低以及缺少未来自身发展的空间。离职率较高不但导致企业频繁招聘和培训,用人成本居高不下,也导致毕业生时间和人力资本的损失。离职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并且择业之前对应聘岗位工作情况不够了解,对自身能力和特点也不够了解,从而做了很多无用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心态, 加深对自我特点和能力的认识,有针对性地搜寻就业岗位,把握就业机会,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从而降低离职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本和时间的浪费,降低择业成本,提高就业质量。

鉴于此,笔者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树立以发展为导向的就业价值观。帮助大学生结合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剖析自身特点,把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就业价值取向定位在社会需求之上,以长远发展的眼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是调整就业薪资期望。要充分认识到福利和较低强度的工作是收入较低和工作地域较偏远的一种补偿,衡量自身的需求,调整就业预期以提高获得求职机会的可能性。

三是拓宽就业视野。要跳出认为国有部门存在就业优势的怪圈,树立多元化就业的意识,理性对待灵活就业,不盲目追求弹性的工作时间,应选择在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单位就业,甚至自主创业,实现个人价值。

四是树立艰苦奋斗的创新创业精神。要培养敢为人先、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的态度,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投身到创新创业实践中去,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中经受锻炼。

五是重新拾起专业自信。加强专业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实习实践,培养一专多能的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高质量的就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