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替课羞了谁?

首页 > 

人才

 > 高校替课羞了谁?

高校替课羞了谁?(图)

人们大都知道"低头族"、"啃老族"这些新型词汇,但对于"替课族"却没有过多的了解。据资料,从2010年9月就有此类新闻的报道并有替课团体的的出现,他们靠替人上课、考试,甚至就寝来赚取费用。随着今年6月央视的报道,此群体才又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受到广泛的关注。人们不禁想追问,这种行为兴起的原因,应该追究谁的责任?

高校替课羞了谁?1

学生个人学术不正

首先,有需求才有市场。替课的是学生,服务的对象也是学生,他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学生替课的消息一出,人们也纷纷指责替课人员是无术之柴,对此表示欲哭无泪。一时间,替课人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有甚者,冠之以"渣滓"之名。父母花心血钱不但要供他们学习,更要供他们的替课费。父母辛辛苦苦,他们却以此来回报,实属不孝,不才之子。课虽然能替,而知识不能替,时间不能替,青春更不能替。他们以此荒废学业,糟蹋人生。不但丢了自己的脸,更让学校、父母蒙羞。而对于从事替课的人员,虽说他们也是在用自己的劳动赚取费用,但着实是用错了地方,因为有了他们替人上课,助长了逃课人员的嚣张气焰,才会使逃课变得更加理所应当和堂而皇之。

学校教育制度不足

不得不说,此类事件的兴起,学校也脱不了干系。比如导师的问题。有的大学导师上了一年的课,但认识的也只是班级里比较活跃的几个人,并且经常和他们互动,挫伤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替课一族的出现。恰恰凸显了高校教学不平衡的状况。虽说大学要讲究自主,但对于老师下了课就离开,不和学生互动的情况实属不太理智。导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占有很大影响。另外,除了导师,是不是学校课程安排的不合理?有时候一整天满课,有时候一天只有一节课,课看似少却让人更加繁忙。学校不但要做好面子,大力发展科学,鼓励学生在学术上的创新,更要注重里子,规范学生行为,完善教学制度与教学质量。

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如今社会,公司大多注重学习成绩,以成绩的高低决定一个人的去留。今年,河北科技的两名同学,同时应聘石家庄一家制药企业结果一个人欢欢喜喜的签订了就业合同,另一个人被拒之门外。问公司原因是第二个同学有一门课程挂科,并表示"你不好好学习,就是不敬业"。成绩能代表一切吗?它只能代表一个人在某个阶段表现的好坏,用人公司以此来定夺一个人的品质,未免太过草率。但这就是如今社会的现实。从小就听上辈人的耳提面命,成绩好了,未来选择的路就多,成绩不好,所有的一切都是罪有应得。替课族,替考族也害怕求职时被因成绩事件绝了后路,选择让人替课,替考恐怕也是无奈之举吧。

值得庆幸的是,替课的事件并未遍及所有学校。至少在我们学校,大多数人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早上五六点稷下湖畔晨读、晚上九点多还在自习室挑灯自习的学生就是最好的证明。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有用之才,都希望有很明亮很广阔的未来,虽然有的人选择努力学习,而有的人用错了途径。

无论如何,替课族的大热并不能只怪罪某个人或某个单位,某个部门。它恰恰显示个人,社会及教育机构存在的某些不足。但至少它出现了,早预防,早防治。我们就可以以此为诫,完善自我,改革教育,反映社会。学生做到杜绝逃课,学校老师做到提升教学魅力,社会做到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替课族自然没有了市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