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呼吁:建设一流大学不能“千校一面”

首页 > 

高考

 > 大学校长呼吁:建设一...

大学校长呼吁:建设一流大学不能“千校一面”

“倘若我们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当作对大学排名的比拼,是否会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看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能采用奥运金牌战略。

“卓越大学联盟”2015年校长论坛暨第六次校长联席会近日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9所高校的校领导,就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体系、我国工科院校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建世界一流大学并非比排名

世界一流大学评判标准成为与会校长们探讨的热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否唯指标是从?能否以量化指标来评判一所大学是否达到一流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提出两个问题。

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是提升排名,以及SCI、ESI等数据库收录排名应成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指挥棒的说法,与会校长们进行了批判。

胡海岩说,世界大学排行榜或文献计量工具主要是由欧美国家机构发布的,对欧美等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或地区大学比较有利,而许多非英语国家的顶级大学地位被低估。

“用世界大学排行榜或文献计量工具来界定世界一流大学,衡量中国大学与世界大学的距离,无疑是片面的。”胡海岩表示,虽然近年来中国大学的论文数量持续飙升,专利权数量一骑绝尘,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也进步神速,但这些数字无法全面展示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质量,更无法度量、衡量大学是否明德至善、惠及人民。

重庆大学副校长孟卫东认为,ESI收录排名等评价体系重视国际影响力、基础研究、工程科学,而轻视行业社会影响力、应用开发研究、工程技术,简单采用ESI收录排名等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指标,不利于国内工科优势突出的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

“双一流”评价指标应鼓励国内高校特色发展

培养出一流人才、有影响力的研究方向、有影响力的教师,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认为这三者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要素。

优秀学生、学术精英、一流成果、国际声誉、一流服务,是王迎军归纳总结出的世界一流大学共同特征。同时,每所世界一流大学都有鲜明特色,特色发展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至关重要。

但让东南大学副校长沈炯担忧的是,国内部分高校按大学排行榜的某些指标规划发展,导致趋同化。他建议,“双一流”评价体系要引导国内高校寻求个性化发展模式。

“社会发展对人的需求是多元多样的,试图用一种标尺去衡量、改造所有大学,以片面理解的一流性取代多样性的做法,如同削足适履,适得其反。”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裴钢表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以每一所大学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前提,结合其在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的责任,发挥每所高校的学科优势,努力维持教育的多样性,避免“千校一面”。

孟卫东建议相关部门差异化设计“双一流”评价体系,分类评价,其中对工科高校的评价体系应考虑学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加大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权重,注重技术创新、转化及其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建立政府、企业、行业多元参与的评价机制。

工科高校应注重国际一流人才引进和学生动手能力

1991年创校,迅速跻身世界一流的香港科技大学被与会校长们多次提起。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看来,从全球聘用一流的师资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香港科技大学就受益于此。

沈炯也认为,国际知名学者对提升学校国际影响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目前东南大学相比于世界一流大学,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知名学者和创新团队尤其缺乏。因此,大力加强一流师资建设已成为东南大学两大战略重点之一。

2015年9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团队“把梦做上了天”,他们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了“紫丁香二号”纳卫星。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韩杰才介绍说,为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该校对学生全面开放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企业建立联合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基地。

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建议国内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时,要“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只唯实”。他认为,检验国内一所大学是否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否跟你一起‘玩’。如果学校的教授能跟国外一流大学一起组成学术共同体,学生们一起交流、做实验,那就说明水平差不多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