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青山区让每个孩子都享受优质的教育

首页 > 

地方

 > 内蒙古

 > 内蒙古包头青山区让每...

内蒙古包头青山区让每个孩子都享受优质的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背后 

10月31日上午,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赵家营小学的杨文奇、包头五十二中的候佳君写完作业,美好的周末正式开始。三年级的杨文奇是南小教育联盟的第一批学生,而八年级的候佳君将成为包头五十二中第二届初中毕业生。

同样的时间,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旗)督导检查反馈会在首府呼和浩特市召开。会上,国家督导检查组组长薛明扬宣读了评估意见,包头市青山区以总分92.9分在全自治区城区中排名第一。

“同城同机会” 

10月29日到30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一行对青山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在督导检查组召开的汇报会上,青山区区委书记郭文焕说,“我们要让青山区的每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真正做到同城同机会。”

杨文奇便是同城同机会的受益者之一。

今年5月,青山区两个教育联盟同时宣布成立:一个是幸福南路小学与少先路小学、赵家营小学整合成立“南小教育联盟”;另一个是北重六小与由村办小学发展起来的三星小学整合成立“北重六小教育联盟”。“南北联盟”的建立,成为我市义务教育的首创之举。

青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文科告诉记者,“通过联盟办学,在教育理念、过程管理、校本研修、师资队伍统筹等方面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延伸优质教育平台,促使区域义务教育从均衡化走向全面优质化,让孩子们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没想到我的孩子能到南小读书,这半年来,孩子的进步非常大,越来越自信,看到孩子的变化特别开心。杨文奇的母亲王燕对记者说。

一份长期规划 

2010年,青山区制定了《青山区学校布局调整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这份规划制定之时,候佳君还是一名小学生。那时,家住北新街的候佳君要穿过110国道和兵工路,到几公里之外的厂前学校读书,孩子上学问题一度成为一家人最大的心病。

2013年,青山区以将四所农村学校撤并,在110国道北侧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包头五十二中。

包头五十二中校长黄利平告诉记者,过去,这四所农村学校都是平房,办学条件很差,其中学生最少的顶独龙贵小学只有20多名学生。五十二中的新建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学校教育设施先进,理化生实验室、录播室、计算机室、舞蹈室等功能兼备。黄利平自豪地说,“即便是和厂前的学校比,我们的硬件条件也一点儿不差。”

如今,候佳君的父母不用再担心孩子路上的安全,因为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52中,只是缩影。近年来,青山区《青山区学校布局调整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青山区城乡一体化2010—2015年发展规划》,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了优化整合。2012年,原来的电三建中学与北重二中合并为现在的北重二中。2014年,民族路小学与包48中学小学部有机整合为民族路小学,解决了城区“大班额”问题。青山区还出资1.3亿元回购了第四职高校址,将九年一贯制学校包四十八中初中部迁入,极大缓解了部分初中校生源压力大的局面。通过这些调整,青山区学校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资源分布更加均衡。

几个关键数字 

规划的落实离不开执政者的坚持和经济上的投入。

自2008年起,青山区委、区政府连续七年召开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出台文件36个。这些文件的相继出台为青山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

几年来,青山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现“三个增长”。做到了预算内义务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逐年增长,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额拨付。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三年内由2012年1175.59元提高到2014年1419.6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由2012年2534.77元提高到2014年2694.32元。

不仅如此,青山区紧紧抓住硬件均衡这一重点,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累计投入15亿元以上,用于危厕改造工程、塑胶操场工程、校安工程、校舍扩建、新建工程等。目前,青山区在全市率先实现校校都有水冲厕所、校校都有塑胶操场。在校舍改造逐步到位的同时,青山区累计投入1.3亿元,实施了“数字化新校园”工程,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班班都有多媒体,校校都有录播室,在全市领先采用“同频互动课堂”教育新手段,完成校际间师生在线同频互动教学、网络教研、在线学习等。目前,青山区小学生均计算机达到0.11台,初中达到0.12台。同时扩大了全区中小学图书馆、阅览室藏书量,小学生均图书达到28册,中学生均图书达到42册。

“水落石出”还是“水涨船高” 

“从学校新建以来,区里就为我们配强了教师,学校新招录的年轻老师很多都是从全国重点师范院校招考进来的”包头五十二中校长黄利平说。

据悉,2008年以来,青山区通过向全国重点师范院校直接招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共招聘教师近1000名,切实解决了教师年龄老化和学科教师紧缺等问题。目前,全区有各级“教学能手”429人、“学科带头人”62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正高级教师18人,名校长、特级教师、名师共58人。

从2014年起,青山区开始实施“划片招生和电脑派位相结合”的阳光招生政策,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通过公平公正的招生和分班政策,使占义教阶段学生总数48.1%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就近安排在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读,与本区户籍学生享有同等待遇。

同时,把“三残”儿童入学和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全区“三残”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2014年为83.12%。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按初中规模合理分配,2015年分配指标达到60%。

此外,青山区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力促全区学校特色发展。目前,全区已经在形成了少年军校、经典诵读、书法、科技活动等有影响力的特色项目外,各校积极开展特色二课堂活动,努力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活跃校园文化气氛,使“一校一品、一校一特”办学风格更加凸显。今年8月,青山区被国家教育部认定并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全区13所中小学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青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文科对记者说,青山区教育的均衡不是“水落石出”,而是“水涨船高”,实现均衡的方法不是降低优质学校的档次,而是拉高原企业学校、薄弱学校的水平,实现更高层次的均衡,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