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2020年将实现

首页 > 

地方

 > 贵州

 > 黔南州2020年将实...

黔南州2020年将实现

近年来,黔南州持续发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联合学校、社会、家庭的力量,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进行全方位关爱,努力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为孩子撑起“彩色天空”。

2013年以来,黔南州加快“村级留守儿童之家”和“标准化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在全州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建立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室”,发放“留守儿童医疗救助卡”,关爱留守儿童身体健康。该州争取到2017底,实现留守儿童较多的小学、初中学校建有“标准化留守少年之家”,到2020年,实现“村级留守儿童之家”全覆盖。

都匀:暖流涌动校内外

“杨老师,暑假作业里有道语文题我不会做,能不能请你帮我讲一下啊?”8月24日,石名芳坐在家里的书桌旁,一手拿铅笔,一手拿手机给老师打电话,请教自己写作业时碰到的难题。几分钟后,在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她顺利地答好这道难题。

石名芳是都匀市十三小3年级1班的学生,家住都匀市小围寨王家司村。由于父母长期在浙江宁波打工,石名芳与年过六旬的爷爷奶奶为伴,成了一名留守儿童。

“多亏了杨老师,我们不识字,咋辅导小娃做作业嘛。”石名芳的奶奶笑着说。

杨老师叫杨菊芝,是石名芳的班主任老师。2015年暑假,由于放心不下班上两个留守的孩子,她已经去孩子们家里看过好几次了。辅导作业、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是杨菊芝每次家访的“必修课”。除此之外,她还会给孩子们捎上一些学习用品。

都匀市教育局副局长杨群介绍,目前都匀市有留守儿童4854人,其中幼儿园579人、小学2778人、初中1308人、高中195人。为进一步完善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都匀市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长效关爱机制,将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环境纳入“校外+校内”全范围,关爱留守儿童全程不“打烊”。

为更好关爱留守儿童,都匀市积极实施幸福校园行动计划,大力完善学校服务设施。从2013年起,该市陆续投资70万元,在20所学校建立了标准的留守儿童之家。都匀十三小的留守儿童之家,配置了200余本图书、象棋、亲情视频通话室、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画展览墙等。学校还采取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的“三个优先制度”,并安排教职工一对一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我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开心学习、快乐生活。”校长陈明萱介绍说。

如何保证留守儿童在校外期间也能得到关爱,都匀市也做了很多努力。

在假期,都匀市定期组织学校老师、退休老同志及社会爱心人士等担当“代理家长”、“爱心妈妈”和校外义务辅导员,上门开展“心手相连”“大手拉小手”等活动。还建立家长学校,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定期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和儿童管护知识培训,从安全、学习、心理、品行等方面,提高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能力。

荔波:“爱心妈妈”护童心

“真是太劲爆,太好看了,我们还要再来。实现了看电影的愿望,好开心。”还没出电影院,蒙***两个干儿子——荔波三小的覃腾健和潘金达就开始蹦蹦跳跳地撒欢儿了。

这个周末,是他俩最开心愉快地一天,“新妈妈”蒙隽带他们逛超市、买衣服,还带他们看了最期待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

自去年荔波县开展“爱心妈妈”活动以来,县委宣传部的蒙隽认领了一个留守儿童,一年来,她经常跟班主任打电话了解孩子情况,还抽空带孩子买衣服、看晚会,“母子”俩的感情非常不错。2015年儿童节,蒙隽又认领了第二个留守儿童。蒙隽说,会像妈妈一样真心地去疼爱他们,帮他们实现每一个小愿望。

荔波县的“爱心妈妈”,不仅有县直部门的干部职工,还有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

自然堂荔波店总经理严靖就是这样一位“爱心妈妈”。她在2015年的“心手相牵·爱助成长”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上,为觉巩小学全校346名学生每人都准备了一份爱心礼物,还把爱心卡发到小朋友们手上,“小朋友们有什么心愿,我们都会尽可能地满足,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爱心的呵护。”

“新妈妈很疼我,常来学校看我。以前我有什么心事总憋在心里,现在终于有妈妈可以倾诉了。”觉巩小学四年级二班的留守儿童王泽江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一直想要一本关于作文讲解的书。前几天,细心的“爱心妈妈”不只带了书给她,还送来文具盒和乒乓球拍,这让小姑娘特别高兴。

2015年5月以来,荔波县妇联、县妇儿工委联合开展“心手相牵·爱助成长”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在全县范围内征集留守儿童心愿。目前,已征集到留守儿童1000余个物质小心愿和200余个精神小心愿。为了帮孩子们实现这些愿望,县妇联向全县各阶层发出倡议,招募爱心团体和个人当孩子们的“爱心妈妈”,采取团体认领或个人认领,“一对一”或“一对多”等形式认领、兑现留守儿童小小心愿。

目前,荔波县已有“爱心妈妈”772名,都与山里的孩子结对,共同填写了孩子们和“爱心妈妈”的爱心联系卡,完成了“亲子”认领,当上了1226名留守儿童的“新妈妈”。

荔波县妇联主席蒙菊云说,目前全县有约6000名留守儿童,“爱心妈妈”活动不仅是在物质上帮助他们,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填补他们童年母爱的缺失,还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瓮安:“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子

妈妈是一个温暖的词汇。在瓮安县瓮安三小五年级学生敖德波的记忆中,这个词语的概念是模糊的。父母在他幼时双双外出打工,留下他和妹妹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成了一名长期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直到两年前,班主任老师李平走进他的生活,成为他的“代理妈妈”,让他感受到了母爱的分量。

近日,在他家见到,李平刚给他辅导完暑假作业。“除了暑假作业,每天要读一些课外书,练练字,平时少看动画片,看多了对眼睛不好。中午要记得吃饭,不要到河边去玩水,很危险……”李平温柔地叮嘱着敖德波。德波一边认真听,一边点头。

李平告知,两年前接手敖德波时,他在班里一句话也不说,老师问他什么,他也不回答。李平意识到,要打开孩子的心扉,就要自己用心去关爱。“现在愿意跟我说说心里话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

几个月前,敖德波骑自行车摔伤了头昏迷不醒,李平把他送到医院日夜守护,精心照料。敖德波醒来时说,“李老师就和自己的妈妈一样,我爸妈一年才回来一次,老师却经常来照顾我。”

除了敖德波,李平还是另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从教至今,她已当了30多名学生的“代理妈妈”。

在瓮安,像敖德波这样找到“代理妈妈”的留守儿童有7400多人。县离退干局局长黎明介绍,早在2007年,瓮安就开始实施“代理家长”制度,学校在教师中为每位留守儿童聘请代理家长,由教师代理家长在非法律范围内履行部分职责,比如替留守儿童管理生活费用、带他们购买衣物、生活学习用品,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检查他们的节假日作业,一起过生日、谈心等。这些形式多样的亲情活动,让他们享受到亲情关爱和温暖。

“代理家长”制度是瓮安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一个尝试。为把关爱落到实处,瓮安还通过在中、小学校和村(社区)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推动关爱服务及教育管理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县财政每年划拨专项资金用于贫困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同时,多渠道筹措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资金,全力救助贫困留守儿童;将关爱工作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实施结对帮扶制,对贫困特殊留守儿童实行一对一帮扶,各级关工委“五老”人员、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优秀学生干部也大量与贫困特殊留守儿童结成对子。2014年,全县有3500余名党员干部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帮扶资金80余万元。(通讯员商琴)

罗甸:夏令营里快乐多

8月25日,为期24天的罗甸县“关爱留守儿童·以校为家”夏令营活动结束了。罗甸四小五年级5班的学生陈珩正在寝室里收拾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具,眼里全是不舍:“学校夏令营好好玩哦,我明年还要报名参加。”

2015年8月,为了给罗甸县留守儿童一个快乐而充实的假期,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及团县委联合开展了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

此次活动在留守儿童较多的罗甸四小、栗木中学、罗苏小学、沫阳民族小学等4个学校,分别组建了夏令营活动营地。活动还招募了来自上海海事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29名志愿者。

为了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夏令营活动实行全封闭管理,为留守儿童免费提供吃、住、学、乐等全方位的服务。

2015年有827名农村留守儿童报名参加夏令营活动。在罗甸四小的夏令营基地里,老师和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留守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包括琴棋书画、音乐舞蹈、体育、科技、行为习惯、礼仪礼貌、自主管理等特长兴趣培训班以及学业水平提高辅导课。

为了保证留守儿童吃得营养健康,每个夏令营基地严格按照每人每天12元的餐费标准,精心给孩子们搭配一日三餐并提供水果、牛奶、鸡蛋等营养食品。

“我每个星期都能和妈妈见一次面呢。”除了好玩好吃的,最让张珩高兴的就是能经常和家人见面。张珩家住罗甸县红水河镇平坡村,他的妈妈常年在广州打工。在罗甸四小的视频亲情通话室里,张珩每周都能和妈妈视频通话一次。“昨天妈妈还问我身体好不好,学习好不好。虽然妈妈不在家,但每周能看到她,我觉得妈妈就在我身边一样。”张珩笑着说。

罗甸县教育局局长卢海介绍,暑期夏令营活动已经连续开展4年。该活动填补了假期留守儿童无人关爱的“空白期”,弥补了留守儿童缺失的家庭关爱,更丰富了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