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公考热 暴露人才流动渠道匮乏

首页 > 

公务员

 > 天津

 > 天津公考热 暴露人才...

天津公考热 暴露人才流动渠道匮乏

4月24日,本市公务员招考笔试落下帷幕,而有关“公考”的话题却远未结束。今年,虽然对考生的工作经验、学历、英语(论坛)等级水平等限制性门槛有所提高,但报考比例仍达到30∶1,通过审核的报名人数突破了4.1万,报名超百人的岗位达到18个。无论从报名热度还是考试难度,“公考”均已超过高考、考研等其他大型考试。

榜样的力量

1993年8月,国务院正式签发《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作为政府行政机关人事录用的基本原则写入条例。从此,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又多了一种选择的可能——到机关去。只要你是国家统招范围内的大专以上毕业生,不论家庭出身和社会资源,都有机会通过考试去竞争公务员的职位。

范志勇就是公务员制度的首批受益人之一,现在的他已经成为基层法院一名正科级的法官。十几年前,对于这位来自农村的小伙子来说,拥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就像一个美好的幻影一样可望而不可及。“我从小就知道,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家里帮不上任何忙。所以在大学里,我学习很刻苦,年年拿奖学金,还成了系学生会干部。”范志勇告诉记者,他很庆幸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让他这样一个农村的孩子有了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

那时,范志勇成了全村孩子的榜样。在乡亲们的眼中,进了“机关”的人,工作稳定,生活有了保障,他们认为,只要不犯法、不犯错,就如同捧上了“金饭碗”。当上了公务员,就有机会走上仕途。

陈晓珍是低范志勇几级的师妹,同样是在政法大学学习了四年的她,1998年毕业时,却没有选择报考公务员。“我毕业时,正值外资企业发展迅速,由于其灵活的机制和优厚的待遇,大家都争抢着去外企。”陈晓珍在当年成为一家跨国公司的法务工作者。

然而几年之后,形势再次出现了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的来临,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立志当“范志勇”的大学生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自己的人生寄望于挤进“公家的单位”。南开大学学生在经济学家周立群的指导下做了一项调查,他们对本市的14所院校的1416名2011届本科毕业生做了有关求职意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进编制”成为本届毕业生首选的职业规划,民营企业的吸引力显著下降。在一道多选题中,考虑报考公务员的学生比例超过了20%,在所有就业意愿中位列第三。在一些文科院校,毕业班全体出动集体参加公考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