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试点探索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

首页 > 

高教

 > 南京师范大学:试点探...

南京师范大学:试点探索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

把学术权力还给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探索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纪实

“科研潜力不错”、“人品也很重要”、“回答学生问题为什么要用英文”……近日,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十几位教授热烈地争论着。

这是该学院教授委员会决定新进教师人选的一幕。自2009年南京师范大学在学院推行教授委员会改革试点以来,这样的场景时常在各学院上演。

如今,在南京师范大学,当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治学领域,当行政力量和教授权威“相撞”时,决定权向教授回归,教授治学、去行政化等正在从纸面变为现实。

教授委员会成为学院学术权力的中心

与其他高校一样,南京师范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曾经行政色彩浓厚——由各学院正副院长和正副书记组成的党政联席会议确定产生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成员,再由他们组成学院学术权力中心。如今,权力被交到由教授主导的学术机构——教授委员会手中。

据南京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数学科学学院院长陈金如介绍,各学院教授委员会由教授代表或全体教授组成,教授委员会委员一般为9至15人,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至3人。原来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都成为教授委员会的下设机构。

根据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学院教授委员会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各学院的教授委员会享有审议、咨询、决策等权力,职责范围涵盖“学院学科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学院事业发展规划”、“专业和学位点设置”等方面。

“教授治学,我理解就是学科、学术、学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王小锡教授说,“这都是大事。”

为何要把权力交给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改革与发展研究室副主任薛传会认为:“过去,大学可以说是一种行政管理模式加企业管理思维,不利于学术组织使命的实现。现在,内涵式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务之急,因而迫切需要一种与大学这种特殊学术组织相匹配的治理模式。”

为何要在学院层面成立教授委员会?薛传会说:“教授治学重在落实。学院是高校办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人、财、物都主要集中在这一层,可以说学院治理结构是高校治理结构的基石。”

教授治学在各学院并没有实行“一刀切”。目前,南京师范大学的25所学院中有23所学院推行,而各学院的模式也不尽相同。

如在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委员会成员由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提出候选人名单,由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学科研人员组成的教授大会对这份名单进行投票选举。在教育科学学院,1/3的教授入围教授委员会。而最早开始探索教授委员会的地理科学学院,去行政化的力度也最大,学院52名教授都是教授委员会成员,而且院长、书记不担任教授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等职务。

在职责方面,有的学院教授委员会一年召开两次重要会议,重点负责学院的学科发展规划,而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则把教师们关心的年终分配方案等也纳入教授委员会审议范围。不过,各学院通行的一点是,教授委员会采取投票表决的方式,教授委员会的决定一般应达到参加会议1/2以上的委员同意才能通过,重大治学事项达到2/3以上的多数同意才能通过。

院长省心了教师舒心了

“我当院长时,拿出一份计划、一项方案交给教授委员会讨论,最后基本上只能看到一个影子,大多数都面目全非了。”看到自己的计划被推翻,地理科学学院前院长林振山却大呼省心。

“一个人制定的方案和50多个人讨论出来的方案相比,肯定后者更完善。”林振山不无感慨地说,“教授们真是没有私心,都是从大局说话。”

林振山印象最深的是前两年地理科学学院申报国家重点学科。学院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质学3个学科,其中自然地理力量最强,研究团队包括一位副校长,但是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实力又不是最强的,申报成功率不大。怎么办?经过教授委员会讨论,决定申报最具特色的人文地理学科,一举成功拿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在教师招聘的问题上,教授委员会的作用也很突出。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虞永平说:“过去,进人是领导们最头痛的时候,要顾及各种各样的关系。现在,教授委员会说了算,一人一票,通过就是通过,没通过就是没通过。”

和不少学院的做法一样,教科院在投票时采用了当事人回避和相关人回避制度,有自己的学生应聘,导师一律回避。虞永平说:“有了制度,这些事情处理起来就简单多了。”去年,教科院有4名教师招聘指标,在12名候选人中,经过教授委员会投票,只选出两个人。“另外两个指标就废掉了。”虞永平说,“行政不再干预。”

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唐亚文看来,教授治学最受益的是学院的整体发展。他形象地把学院的发展比作盖大楼。“领导班子几年换一次,A院长上台了,要发展这个学科,B院长上台了,又要发展那个学科。你想一想,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栋大楼今天搞商场,明天搞餐饮,后天搞娱乐,最后可能什么都搞不成。”唐亚文说,“由教授委员会制定学科发展规划,保证了学院发展的长期连贯性。”

如今,设立新专业、引进人才、购买仪器设备,每到拿不准的时候,各学院都会请教授委员会出面。数学科学学院院长陈金如说,教授治学改革最关键的是形成了一套规范制度。调动教授积极性的同时,使决策更加公平透明,避免一两个人说了算,使决策者更有底气。教授委员会的设立,也理顺了行政和学术的关系,过去不得不拍着脑袋、硬着头皮作决策的行政领导者,开始扮演一种服务角色。

“教授委员会开会,几乎没什么人请假。”虞永平发现,以往事不关己的教授们,对学院的事务变得比以前热心了。“这里面有责任、有荣誉、有权利,教授们感到自己被尊重了,说话管用了。”

教授治学背后的“三驾马车”

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委员会并不是“空降”的制度。它的破土而出,植根于近年来大学自身建设的土壤,也离不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环境。

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宋永忠告诉记者,他对教授治学的思考,从2004年就开始了。但是,当时在校内征求意见时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只在地科院等少数愿望强烈的学院试点。

“现在看来,当时确实时机还不成熟。”宋永忠说。

随后,南京师范大学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淡化行政色彩,取消研究所的行政级别;书记、院长、机关干部实行任期制,改变官本位意识;制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细则;完善教代会制度等。

2009年,教授治学再次提上学校改革的议事日程,这一次教授委员会在7所试点学院落地开花。

2011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给南京师范大学带来新的契机。该校通过教授治学探索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成为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组成部分,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正式在全校铺开。

“国家教育改革的大形势,也是要强调去行政化,这让我们做事更有信心。”宋永忠说。

“教授治学是一个系统改革,光成立一个教授委员会,但不去执行也没用,没人监督也不行。”宋永忠透露了一个细节,现在南京师范大学人事处新进教师审批表中,特意增加了一栏“教授委员会意见”,“这就接轨了,否则教授们到底讨论没讨论,谁也不知道。”

探索教授治学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更完善。现在,各学院的党政联席会议、教授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南京师范大学上上下下熟知的“三驾马车”,共同为依法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保驾护航。

“是助手而非对手。”宋永忠这样定位教授委员会与其他两者关系,“党政联席会议是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教授委员会是决策咨询机构,教代会实行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眼下,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治学又有了新进展。宋永忠说:“学校已经完成了大学章程的制定。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载体、也是基础。最能体现现代大学制度核心内容的教授治学已经写入章程,作为学校的一项基本制度被确定下来。”(记者 高靓 缪志聪)

■教授说

南京师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委员会成员周兴和:

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学院发展

学院教授委员会的民主气氛很浓,有时候争论得很激烈,但都是从大局出发,非常公开透明。

现在,我们有了新的身份,心中总要想一想学院的工作,有了一种主人翁的姿态。如评职称、引进人才、科研项目申报、学科建设等问题,现在形成制度由教授委员会来讨论、把关了。教授委员会讨论后作出的决定,教职员工都很信服。

■教师说

南京师大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刚:

教授与教师联系更紧密了

成立教授委员会前,教师们一般各干各的,相互联系不多。教授委员会成立后,那些名教授、名专家与我们普通教师的联系更紧密了。

现在,教授们经常就学院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重大问题征求普通教师的意见。普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通过教授委员会这个渠道顺畅表达。这不仅密切了教授与普通教师的联系,而且使学院的决策更加民主。

《中国教育报》2014年1月25日第1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