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就业市场中,“海归”一直是个热门的词语,从最初的光环笼罩到“海待”等现象的出现,海归的就业形势近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近日调查了解,现在在国内,不管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其人力资源管理者越来越趋于理性,在选才时不再是“海归必录用”,而是要求应聘者具备企业需要的才能。 国企:注重技能而非文凭 据悉,目前国有企业较为青睐的海归对象,主要是那些原本已有不错的工作经历而出国深造的人,这些人一般能成为国企的中高级主管职位招徕的对象。不过同样的,国企也不再只盯着海归的牌子。“我们承认有过海外求学经历的人才素质可能更高,但有的海归自恃过高,到了公司就想唱主角,强调待遇。大事做不来,小事又放不下架子。我们招人是来做事的,光要那海归的牌子干嘛?”某大型国有企业人事部负责人的这番话道出不少国企的心声。 事实上,笔者从一家知名国企的招聘要求上看到,这家企业对人才掌握的相关管理标准技能提出了具体要求,而对人才是否海归却只字不提,由此可以看出,现在企业对国际人才的技能要求更重于地域要求。 外企:海归未必就加分 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有规范的管理、广阔的发展前景、较高的收入和福利待遇,外企一直是海归回国的就业首选。同时,由于有国外生活的经历,比较能理解外企文化,而且有较广阔的视野,因此海归也一直较受外企的欢迎。不过,现在的海归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只要会说一口流利外语就不愁进不了外企。随着国内外语人才的增多,海归们想单凭语言优势求职,已变得很困难了。 很多外企人力资源经理都认为,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从业经历+纯熟的外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最为抢手。 “现在海归越来越多,海归已没有太多的优势。尤其是一些自费读硕士的留学生,只去一两年,有些人语言都没学好。”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主任张衡告诉笔者,他们不会因为应聘者是“海归”就加分,关键还是看能力和工作经历。不少外企均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国际人才”概念只能作为辅助参照,而不能作为引才的决定性要素,关键还要看求职者自身能力和素质的高低。 民企:愿出高薪但要有真才实学 以前,留学人员回国大多是为外企所聘用,但近几年来,这种状况渐渐地发生了变化,海归选就业的方向也趋于多元。“未来,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加速,大量的留学人员会更多地来到本土的民营企业,甚至一些乡镇企业,这是海归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一位人力资源专家表示。 据了解,在2007年广州举行的“民营资本与高新技术项目对接洽谈会”上,共有37家民营企业进场招揽海归。广州某医疗器械公司人力资源主管陈先生说,只要是人才,对公司发展有帮助,再高的薪水他们也愿意付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