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府教育委员会重新研议校园霸凌对策 加强与家长的联络

首页 > 

留学

 > 京都府教育委员会重新...

京都府教育委员会重新研议校园霸凌对策 加强与家长的联络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京都府教育委员会重新研议校园霸凌对策 加强与家长的联络 2012年08月15日 02时讯

受大津巿某国二学生因校园霸凌而自杀之事件影响,京都府教育委员会于7月31日召开临时会议,决议组成「校园霸凌对策检讨小组」,由府教育企划监担任组长,将全面研议修正教师用的「校园霸凌对策参考手册」。

全体教育委员均出席该临时委员会,首先由教育局人员报告滋贺县大津巿国中学生自杀案件,接着讨论新拟定的「校园霸凌对策草案」。为早期发现校园霸凌情事,该草案计画开设谘商窗口,并製作提供家长的「霸凌检查签名卡」,家长依该卡表列的事项,逐一确认子女的生活、行为情形,以确认是否有受到霸凌的问题,再于表上签名后送还学校,加强与校方的联繫。另外学期末时,要举行全校的问卷调查,彻底清查有无霸凌情事,并将调查结果向家长及社区居民公开,以结合校外人士共同监督。

新成立的检讨小组,在有学童自杀或与霸凌有相关的伤害案件发生时,需邀集心理辅导专家、警察等共同组成紧急支援团队,协助校方处理。属京都巿教育委员会管辖的学校,京都府教育委员会将与巿教育委员会协调,共同推动防止霸凌的相关措施。

依据京都府教育委员会的统计,京都府内公立学校的霸凌认知件数,2006年度为803件,2010年度减少至365件,每千名学童之霸凌认知件数为1.5件,远低于全国5.6件的平均值。但是有部分霸凌案件可能学校未通报,因此京都府教育委员会希望能掌握更精确的数据,以对症下药,根除校园霸凌问题。

资料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京都府教育委员会重新研议校园霸凌对策 加强与家长的联络 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