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海归领军人才眼中的“三创载体”(8.17)

首页 > 

留学

 > 六位海归领军人才眼中...

六位海归领军人才眼中的“三创载体”(8.17)

他们是一群海外“归鸿”,分别从加拿大、美国、荷兰、德国、比利时落脚南京高新区。 他们不远万里归来,是因为这里有一个能让他们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这就是南京高新区与南京工业大学联手打造的“三创载体”。 8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南京浦口的高新区,走近这六位海归领军人,听他们讲述眼中的“三创载体”和自己创业的故事。 “老总教授”:欲在这里托起一个膜产业 何涛: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工系,赴荷兰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曾任荷兰一家世界知名膜技术企业技术总监,现受聘于南京工业大学。 主人公出镜:我是徐南平院士引荐到这里的,来了一看真的很好,除了揽才计划有吸引力外,南京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带,是有机膜的主要目标市场。现在我的身份一是南京工业大学的教授,一是高新区里的一家企业负责人,与“三创载体”中“创新在南工大,创业在高新区”的提法不谋而合。 说起膜技术,知道的人并不多,其实它的应用就在我们身边。像啤酒、葡萄酒的过滤就可以使用膜技术,通过处理后,啤酒、葡萄酒不但可除菌,而且保留原有口感,即使放上一年也不会混浊。利用膜技术生产的自来水,细菌去除率可达到99.9999%,病毒去除率可也达99.99%,因此,自来水放出来就能直接饮用。 膜技术还是治理太湖蓝藻的“杀手锏”。工厂排出的废水先由活性污泥中所含的细菌群“吃”掉氮、磷等,再通过膜反应器处理成干净水,从而保证入湖水达标。我们刚刚注册的南京奥特高科技公司,今后的目标是改变目前国外产品占据绝对优势的现状,建立起世界一流的膜生产基地,在江苏做起一个膜产业。 生物金领:带个团队来创业 林远:西安医科大学取得硕士学位,赴比利时鲁汶大学医学院拿到博士学位。做过外科医生、制药公司的研究员、医学院的教授等,在器官移植、免疫学、生物芯片等方面学有建树。 主人公出镜:我和我的团队为新项目寻找产业孵化器,考察过国内多个城市,最后定下南京,是因为被南京高新区发展医药产业的诚意所打动。同时,“三创载体”注重对领军人才支持的连续性,提出创优促发展,这也符合我们自身长期发展的需要。 今年春节后第一天上班,我就迫不及待地赶到南京,与高新区磋商企业计划书,眼下生产场地已经“敲定”,准备在半年内,上马建设试剂盒生产基地。公司预计用2至3年的时间,实现针对重大疾病的流式临床诊断试剂盒系列产业化,主要用于肿瘤、心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断。 我们的技术是世界领先的,如同样的丙肝诊断试剂盒,国外产品需要10道手续、2小时才能做出结果,而我们的产品只需3道手续、30分钟就能“搞掂”。并且由于试剂准确度与灵敏度高,操作十分简单,甚至7岁的孩子都可以使用。 哈佛博士:要做新药研发的“爱斯” 葛敏:先后在中国科技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读书,如今是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博士后研究员。 主人公出镜:我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曾跟着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过几年博士后,还在美国默克公司的新药研发部门任高级研究员,研发成果可谓有“一箩筐”:在降血糖新药研发项目中,发现了两个安全高效的临床化合物;在减肥新药的研发项目中,优化和发现了一系列安全高效的化合物…… 我每年都回国,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触动了回国创业的想法。在哪里创业颇费周章,后来偶然与朋友一起来南京,咨询了“三创载体”特别设置的创业导师后,发现他们的“4+1”优惠扶持政策很到位,于是决定就是这里了。 我给刚注册的公司起名“爱斯”,是英文Ace的音译,有“第一流”的意思。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开发出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新药品种,创立和建设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新药研发机构和生产销售企业。前三年重点进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药的研究。 软件专家:让全球响起“中国声音” 沈钢纲:他的专业是物理,如今领衔组建的是国内计算机固件研发专业公司,在美国留学、工作20多年后,回南京开创自己的事业。 主人公出镜:国外企业的待遇很高,但许多地方受限制,感觉就像是“鲤鱼被放进了金鱼缸”,腾挪不开,于是我想到自己创业。跟南京高新区的接触时间也比较长了,对他们营造的科研氛围和创业环境也满意,因此决定就在这里安家。 回国后,我发现国内计算机销售数量大,但是很多核心部件都不是自己造的,因此我决心在此领域“做点事情”。机会来了,中科院软件中心选择在南京建立BIOS中心。BIOS是计算机的核心技术之一,一直被国外的计算机巨头所把控。这恰好是我的“强项”,我和另外两个海归同伴联合中科院软件中心组建了南京百敖软件公司,从事BIOS研发,要填补国内的空白。 BIOS的应用领域很广泛,我们要做产业化的软件公司,客户不仅包括国内所有的计算机厂家,还包括手机、家电等产品厂家。同时,我们不仅要做国内的技术领头人,还要建立中国企业在全球BIOS领域的话语权。 医药新秀:要抢600亿美元的外包市场份额 陈礼勤:作为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的药物化学博士、温莎大学的博士后,主要从事原料药的基础研究,此后的工作也是在医药研发领域,主持过30多种畅销药的新合成方法及工艺的研究和技术转让。 主人公出镜:如今我每6个星期在南京和加拿大之间往返一次,我的家人在加拿大,而我的事业在南京。国外大型制药企业的研发都是外包出去的,现在每年有600-700亿美元的外包市场份额,而且正在向亚洲转移,预计未来会有一半转移到中国来,这对我们而言是个大机会。 我就是带着订单回国来的,感觉信心十足,并已经在高新区注册了靖龙医药技术公司,目前在高新区的实验室已经有十几个人,在加拿大还有一个实验室,两个实验室互为补充。 总是希望科研和产业能够齐头并进,南京高新区和南京工业大学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将二者很好结合的平台。我们的研究不仅可以应用在外包领域,对于国内医药的产业化发展也很有帮助。目前公司的研究已经拥有2项美国专利,未来在国内实现新药生产时,将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芯片博士:要让进口芯片降半价 韩小亮:在此次聘任的6位领军人才中,他最小,今年只有31岁。上周他刚刚从德国回来,微电子工程是他从学士直到博士后研究的方向,他和另外两名海归学友组成一个团队回国创业。 主人公出镜:我主要从事功率芯片设计,已经对其中核心技术成果申请了欧洲专利。功率芯片的应用非常广泛,像手机、音响电路以及仪器仪表等领域,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大约是2年。目前国内制造商所需要的功率芯片90%需要进口,一旦我们的技术得以产业化,将比进口芯片便宜约50%。 比如汽车电子,防撞、导航、引擎控制等方面产品的需求大幅增长,而这些应用于汽车的电子产品都需要用到功率芯片,目前主要是依赖进口,而我们可以提供与国际同步的技术,使这些产品国产化。我们的优势在于技术,计划采取外包生产的运营方式,带动一批制造企业落户高新区,就近进行技术转化以及上下游配套。 其实,早在国外就有投资商找上门要跟我们合作,但条件是留在德国创业,被我们拒绝了,因为我们已经下定决心要回国。当我们在国内寻找创业地点的时候,听说南京工业大学和高新区搭建了“三创载体”,有许多独到的做法,尤其将提供不少于2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我们这样从零起步的企业很有吸引力;而我们的创业方案也征服了评委,双方当即决定“牵手”。

来源:新华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