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区:以信息化为推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国教育

首页 > 

高教

 > 上海闵行区:以信息化...

上海闵行区:以信息化为推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国教育

随着学校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张,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也不断加大。在高增长、差异大的基础条件下,如何去推进教育均衡?只有依靠信息化才能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扁平化管理,推进教育均衡和内涵品质的提升。

闵行区是上海市的教育大区,近年来随着外来人口的迅速导入,闵行区学校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张,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也不断加大。在高增长、差异大的基础条件下,如何去推进教育均衡?记者日前就闵行区依靠信息化推进教育均衡和内涵品质的提升进行了深入采访。

用信息化带动管理精准化

闵行区每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份成长档案,这份档案用闵行区信息中心主任张中涛的话说就像一份“成长化验单”,教师和家长通过这份“化验单”上的数据可以轻松发现对孩子教育上存在的缺陷,学校和家长针对这些缺陷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而这样精准的定位和分析是基于与学生相关的大数据的积累和支撑。

但实际上数据的挖掘并不轻松,通过电子学生证的实时采集、学校统一上报、数据的交换和共享等方式,在两年的时间里,闵行教育数据中心积累了1.78亿条数据。“随着数据库的丰富,未来可能会有几十亿条的数据。”闵行区教育局局长王浩对数据库的建设充满了信心。

收集起来的数据如何表现?闵行区的学生电子档案分成了身心健康、学业进步、个性技能、成长体验四个维度,记录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阅读了什么书籍、参加什么社会实践活动、身体状况如何、学业成绩怎样在这里都可一览无遗,配合数据的对比分析,学校、家长可以做出更科学的决断。

闵行区教育局除了在学生管理上的精准化之外,也对财政投入进行了精细化管理。“现在投入教育的资金量很大,但是教育资金投入的分析系统太薄弱。”王浩告诉记者。“通过信息化改造,将来闵行教育投入的每一笔钱都可追溯、可分析。”

为实现这个目标,闵行区教育局从财务监管和分析应用两个层面进行顶级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区政府、教育局、学校的三级财务精细化管理平台。

“我们现在自定义的闵行教育分析系统包括人员支出、教职工发展、学生发展、内涵建设、基建设备、校园维护、公务支出、困难补助八个大方面,下面再细分为二、三级目录。我们的每笔账都进入了财务的分析系统,最终可以形成全区的教育投入模型,比如说学生的科技艺术今年总共投入多少钱?每所学校投入多少钱?都可以一目了然。”闵行区教育局计财科科长郭廷新为记者现场演示了新的财务管理系统。

用信息化助推办学特色化

闵行区众多学校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普遍深入应用,结合学校自身的传统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形成了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

复旦万科实验学校是闵行区最早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教学研究实验的学校。目前已建成了一支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要学科的富有活力的实验团队。经过长期探索,他们创造性地在课程中引入苹果IPad来辅助教学,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部分学科启动的学科微课程建设让学校教学手段更加丰富。

“实际上老师的探索过程也是一种自我学习,并且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信息化的切身感知。”校长陈舒说出了她的体会。

闵行区蔷薇小学依托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开发的蔷薇小学在校行为管理系统,是一个储存文明、储存良好行为习惯的虚拟信用社。真实版“开心农场”里,孩子们用平板扫扫二维码,进入易百科平台学习种植知识,通过辛勤耕种获得收获,用数字化手段与伙伴分享快乐。

“好多想法都是老师不经意间灵感的闪现,然后付诸实践,形成了各自学校的特色,花很少的钱办很多事情。”蔷薇小学校长沈珺告诉记者。

据了解,闵行区已经有45所数字化教学试点学校,达到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一半。参与的教师从原来的核心团队,慢慢向其他教师扩展。从前对信息化退避三舍的老教师,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如今也愿意去尝试信息化教学。

作为“上海市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验项目的试点学校,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为了更好地开展过程性评价,让家长、学生随时了解学习的进程,开发设计了网上互动平台。通过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展示探究成果,同时对新知进行巩固强化。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和正确解答。

“将来的课堂,信息化工具可能会像现在的三角尺、圆规一样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张中涛告诉记者。

用信息化实现评价多元化

上海市在2011年召开的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教育质量评价上,要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而多样的综合评价。”

为实现这个目标,闵行区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学生全面发展描述被具象,学业分数不再是唯一指标,学业成绩只占学生发展指标的一半。”王浩告诉记者。

在闵行区的一所小学,以前全校只有学习成绩较好的40位队员能成为升旗手,只占三至五年级队员总数的6.4%。如今有了学生成长档案,除了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个性技能、成长体验几个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都可以成为升旗手。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就有近200多名学生能成为光荣的升旗手。

“只有通过核心导向的改变,才能真正扭转我们以成绩论英雄的片面价值追求。我觉得这两年的实践对学校、家庭、教师触动非常大。”通过评价体系的改革王浩看到了变化。

闵行的改革实践让传统意义上的好学校、好教师在数据面前也发生了变化。

去年全区学校办学绩效考核,开始以学生综合发展水平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依据,以前一些普通学校如今测评下来反而排名比较靠前。“有了闵行区学生数据管理平台这样一个‘数据池’,绿色评价体系的建立也就有了依托。以前更多的是一种主观评价,现在是数据的支撑。”王浩告诉记者,而这也鞭策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

在教师评价上,闵行区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系统,“里面已经有近9000名教师的信息,教师的业务成长档案被划分为发展规划、师德修养、教育实践、研修经历四个领域。”闵行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金频慧介绍。通过这个系统,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这个系统中被量化,并为教师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在这个系统中,学业成绩只是评价教师水平的一个方面,师德品行、教学质量、科研进修、课堂受欢迎程度、对新教师的帮带情况等因素,都成为评价教师的考量因素,这使教师的评价更为全面准确。”闵行区教育学院院长恽敏霞告诉记者。

如今,在整体框架之下,闵行区逐渐实现了各个层面数据库的打通融合,为将来教育教学的改革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记者 宋伟涛 黄蔚)

【短评】

推动管理精细化

说起教育信息化,当前存在的误区是,一方面过于将信息技术局限于“教育技术”,主要关注于教师上课的工具;另一方面则是重视了学校的典型引领,但在系统统筹上偏弱,信息技术应用的普适性、持续性的探索研究不足。

我认为,政府推动教育信息化的着力点,一是要直面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如何保障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发挥作用。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过程化管理,推动管理精细化,促进学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三是将信息化着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支撑点上,记录学生的发展轨迹,发现学生的个性与不足,实施个别化的教育干预和指导,撬动教育发展的转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