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学 学校之外的寻求-中国教育

首页 > 

高教

 > 在家上学 学校之外的...

在家上学 学校之外的寻求-中国教育(图)

是因材施教的教育试验,还是少数家长的冲动选择?

在家上学 学校之外的寻求

在家上学 学校之外的寻求-中国教育1

大西瓜 绘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的“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教育”,是不是也包括对在家上学的支持?

目前中国有多少孩子在家上学?他们是主动选择了更个性化的成长之路,还是不适应主流教育方式的无奈之举?

■本报记者 宋伟涛

离开学校:父母亲自“操刀”教孩子

在家上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他们共同的理念就是要给孩子自由的教育。

“在家上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家长辞职自己在家带孩子,也有请家庭教师与孩子自学相结合,还有‘家长互助’、小型学堂等形式。”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告诉记者。“苍山学堂、日日新学堂、星光学堂等小型学堂如火如荼,也有家长聚在一起组成了‘蔬菜超人社区’,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他们共同的理念就是要给孩子自由的教育。”

“科学理性平等,自由独立高贵……毋忘本园精神,努力贯彻始终。”这是龙学园的校歌,贴在北京北五环的一套两居室的墙上。“园长”张乔峰在两年前开始带儿子洪午在家上学,现在洪午已经八岁半了,与他在一起的还有同龄的小姑娘秀秀。远在淮安的父母把秀秀送到这里上学,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坐火车过来看望秀秀,往返18个小时,车票每个人460元。

客厅的两个书架上摆满了书,墙上贴着张乔峰创作的龙学园校歌和“健康、快乐、全面、杰出”的办学理念,书架上还挂着洪午和秀秀的课堂表现评价表。这个星期洪午的表现较好,得到了214颗星。记者看到墙上贴着的课程表,语、数、外等课程之外,每天都有武术、架子鼓、围棋等兴趣课。

早晨7点,洪午和秀秀准时起床,上午第一节课是数学课,张乔峰拿出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的教材,讲评了洪午和秀秀的最后总结作业。今天,张乔峰对他们的表现很满意,因此给他们每人奖励了一颗小星星。

对于语文的学习,张乔峰说:“语文我着重于写字和阅读,课堂上讲传统课本也就是15分钟,其他时间我就让他们练字,并且每个学期至少读8本到10本课外书,大多是一些好读易懂的中外名著。”

教材的选择让张乔峰很头痛,“总是在比较哪一种更适合他们,最后我还是决定数学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传统教材,而英语选了一套台湾出版的,语文就以课外阅读为主”。

记者发现教学计划并没有被严格执行,例如,第二节语文课就被联系搬家的事情耽搁了。在英语课上,张乔峰连续接到几个电话,前后持续了约40分钟,洪午和秀秀偷空看起了《星际宝贝》。张乔峰接完电话回来已经到下课时间了,他叹了一口气说:“遇到这种情况只能晚上再补课了。”

张乔峰坦言,教学计划经常会被打乱,他会根据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安排。“一方面事情多,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另一方面我也不想拔苗助长,所以有时候下午的两节课我也不会管得很严,让他们可以玩一玩。”

上午九点半到十点半的活动课,是洪午和秀秀最开心的时候,张乔峰带着他们绕着小区跑了3圈,又带着他们跳绳。为了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他还设计了小比赛,每人有3次机会,洪午最终得到了冠军。比赛中洪午要模仿架子鼓的节奏来跳绳,张乔峰立即鼓励他试一试,洪午很有节奏地跳了起来。张乔峰告诉记者,只要孩子们有新的想法,他就鼓励他们去尝试。

同是在家上学的实践者,居住在北京朝阳的王丽萍告诉记者:“我的孩子初二时开始在家上学,为了孩子,我辞职成为了专职妈妈。”王丽萍为此四处讨教经验,亲自为孩子挑选了一套美国的教材,帮助孩子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请了篮球教练,每个周末带孩子去孤儿院做志愿者。

与父母辞职在家教孩子不同,广州的吴先生是让孩子自学。他告诉记者:“我的孩子主要靠自学,只是英语请了一个家庭老师。我下班回家后检查他的作业,如果孩子贪玩没写作业,我也会打手掌心处罚,但处罚之前会和他说道理,告诉他错在哪里。处罚后要告诉他爸爸妈妈是爱他的,希望他能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自学。”

渴望突围:探索更适合孩子的路

一些学校把孩子当成考试的工具。我们宁愿孩子做试验品,也不愿意孩子做学校教育的牺牲品。

家长或是因为感受到学校无法提供符合自己孩子特点的个性化教育,或是因为孩子性格不能融入学校,想要探索一条更适合自己孩子的道路,这既是对现代教育体制的一种突围,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张乔峰告诉记者,很多家长想要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个性化、符合孩子自身特点的教育,而现在的学校应试教育比较严重,统一模式,往往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加之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让孩子和家长都不堪重负。

辽宁网友“乌云飞渡”12岁的孩子也在家上学,他告诉记者:“我的初衷是不限制孩子个性化发展。根据我孩子独特的个性、喜好、性格、态度,我认为还是不走学校路线为佳,实践效果很好。”

“一些学校没有把孩子看作孩子,而是当成考试的工具。我们宁愿孩子做试验品,也不愿意孩子做学校教育的牺牲品。”一位家长如是说。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因为“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而在家上学的比例为51.4%。可见对学校教育体制的不满,是家长和孩子选择在家上学的主要原因。

“除了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一些所谓的‘问题孩子’也是在家上学的另一重要原因。”杨东平说。

家住江南某大城市的严海燕,有一天被老师叫去谈话,才知道儿子已经变成“问题小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爱说话、成绩差……最后到医院检查,孩子竟被确定为“多动症”,她觉得“也许是学校教育不适合孩子,其实儿子没有老师说的那样差”。考虑再三,她决定让孩子在家上学。

像严海燕这样因为孩子个性原因而选择在家上学的家庭也有不少。“孩子的叛逆性太强,不适合在学校学习。”王丽萍说:“建国60周年国庆时,学校组织一项大型活动。当时老师要求所有学生将手里的东西都放到包里,我儿子看到组长没有带包,就主动过去帮忙拿了一下东西,老师发现后没有听他解释就批评了一通,孩子受不了,扭头就跑出了学校。”

王丽萍说:“孩子平时爱打抱不平,认为不公平的事情会跟老师顶撞,经常采取的反抗方式就是在课堂上睡觉,因此成绩一直都不理想。初二时孩子提出在家学习,综合考虑到他平时在学校的表现,我们只好同意了。经过几年的在家学习,孩子慢慢成熟了,脾气也没有那么倔了,现在美国上高中,很能适应周围的情况。”

困难重重:家长需谨慎对待

教育不可盲目试验,要对下一代的发展有一种敬畏感,不要拿孩子的前途作为赌注,警惕事与愿违。

正如一位来自湖南的父亲所说,“家长们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应该十分慎重”,在现实中,在家学习仍然面临很多难题。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汪明认为:“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从现实情况看,现代‘私塾’中的绝大部分都缺乏必要的审批手续,合法性存在明显问题,合法化之困是制约在家上学的瓶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认为:“我国应启动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对在家上学进行明确界定,同时明确父母的教学资格、在家上学的质量监督,避免由此催生非法办学和适龄儿童辍学的现象。”

除了合法化之困,在家上学对孩子身心的长期影响也是众多家长所担心的。有反对者就提出将孩子与同龄人隔开,限制他与同龄人的正常交往,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早期社会化。记者采访到一名在家上学已经三年的孩子,这个15岁的男孩说:“有时候我也会感到孤独,就去小区的篮球场打一会儿篮球。”不少家长也告诉记者,孩子和人相处的问题是他们最为担心的,处理不当孩子可能会自闭。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岳龙认为,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无法替代的,比如社会交往机会,哪怕家长刻意制造机会,也无法与学校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相比。

“教育是一门科学,教育者需要专业的学习和训练,教育方法、方式都有技巧。”杨东平说。通过与家长们交流,记者发现家长所教的科目大多是人文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为家长自己的眼光甚至陈见所局限,随意性较强。对于这种情况,汪明提出:“培养国学素养、弘扬传统文化与接受正规义务教育并不矛盾。个性化、多元化教育与整齐划一的学校教育模式并非不可调和,以国学教育代替学校教育的做法既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也不符合教育规律。”岳龙也认为:“虽然家长的初衷是培养健康而完整的人,但到最后,往往重视孩子某一方面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孩子全面发展的机会。”

“我们走了一年,才觉得真不容易。”一位在家上学的实践者对记者说:“教材、教室、教师、体育课场地、社会实践,事无巨细,甚至一顿午餐也要靠家长动用各自的社会资源解决,太难了!”

记者发现,在家上学实践比较好的案例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宽裕的家庭。父母对教育行业有一定了解,很多家长本身就是教师,能够胜任对孩子的教育任务,并且家庭条件可以支持“专职妈妈”、“专职爸爸”在家专心照顾孩子,支持孩子的学习。

张乔峰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不算课外兴趣班,每年一个孩子的花费在10万元左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研究》主编高宝立认为,孩子的教育不可盲目试验,要对下一代的发展有一种敬畏感。冲动、感情用事,都不是理性的爱,不要拿孩子的前途作为赌注,警惕事与愿违。

全社会要共同面对这一难题

■李新玲

在家上学近两年成了一个热门词汇,媒体的相关报道不时出现,在喧哗的舆论中,有为这种“叛离”学校的行为叫好的支持者,也有态度鲜明质疑其目的和效果的反对者,还有一大批拭目以待静观其变的观望者。

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的称谓始于1977年,出现于美国教育家、作家约翰·霍特的《非学校化教育》杂志。以前网络不发达,零星的实践者散落在各处,不被人所知。进入网络时代,技术不断进步、信息传播迅速,网上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实践者也可以实时相互交流,这种教育形式由此获得了新的条件、土壤和时机,必定会持续增多。不过,即使多起来,也属个别现象,是一种小众的教育形式。很多实践者是用行动表达对当下大一统学校教育的不满,认为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手段等多个方面都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能高速有效地吸收到有用的知识,不能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学习方法、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等等。

可以说,这些原因都直指目前学校教育的弊病:教学齐步走、忽略孩子个性发展、只重知识不重能力、缺乏特色教育等。这些也不并是我们独有,在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选择在家上学的理由,去除宗教原因,大都不外乎这几项。

当然,在家上学永远威胁不了学校教育的主流地位,因为教育是面向人的成长的科学,是需要研究、实践、不断修正的,学校教师的专业性也不是任何父母可以替代的。只是教育如生态,一个地方的生物物种越丰富,参天大树、杂乱林木、低矮灌木草木甚至低等地衣都存在,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必定优良,更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同时,在家上学灵活的教学方式、一对一的高效性、知识学习的开放性,都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改革示范。

美国在家教育研究所创办人布莱恩·雷博士对5300多个基础教育阶段在家上学超过7年以上的学生进行了跟踪研究,他发现,这些孩子升入大学的比例高于公办在校生的平均数,平均成绩也高出公办学生10%到30%;由于时间充裕和自由,他们的阅读能力高于公立学校的孩子。美国一些大学明确表示愿意接收在家上学的学生。政府和社会机构也给在家上学者提供了多种支持,有些已经从法律上确定下来。

遗憾的是,相对于我国媒体和教育研究者对于在家上学的关注,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对此还是缄口默言,使在家上学处于一种灰色地带,法律上没有禁止,也没有规定合法,在很多地方,在家上学处于“民不举官不究”的状态。

除了政策合法化和升学的衔接,目前在家上学面临的问题,还包括孩子成长社会化问题,以及学习的成效质量、缺乏沟通和支撑帮助等问题。放在大教育背景下,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面对这些难题,会收到扬长避短、兼收并蓄的效果,将家庭教育的优势和经验嫁接到学校教育中。

“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的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教育,是不是也包括对在家上学的支持?鼓励这种家长自主的、自下而上的改革探索,鼓励各种地方的、民间的、多元的、开放的教育探索?

正如2013年9月举办的“学在民间:在家上学和多元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台湾地区的在家上学实践者经过讨论,达成了几点共识:“中国有着自学、家学、家塾、私塾等在家教育的悠久历史,有着‘学在民间’的伟大传统。在我国,在家上学的实践还刚刚兴起,因此,要允许改革,允许探索。”(作者系中国青年报记者)

【相关链接】

美国:合法化已20周年

从1893年起,美国各州陆续通过允许在家上学的法令。1993年,最后一个州——密歇根州也修改了义务教育法,同意儿童在家上学合法,前提是由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有组织地实施阅读、拼写、数学、科学、历史等教育,同时也废除了家长通知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儿童成绩的有关规定。

目前,全美国都认可了在家上学,美国教育部公布的《2009年美国教育情况》显示,2007年美国约有150万名5岁至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在家上学,占所有受教育学生的2.9%。

英国:有充分法律依据

英国一项调查显示,2007年共有1.6万名学生在家上学,是1999年的3倍。

英国目前并没有针对在家上学制定专门的法律,不过根据自《1944年教育法》颁布以来历年的教育立法,“义务教育是强制性的,而到校入学则不具强制性”。

在考试方面,在家上学的儿童可以通过注册成为校外考生,参加中等教育普通证书(GCSE)和高级水平(A-Level)考试,也可以参加国家职业文凭(GVQ)和普通国家职业文凭(GNVQ)的考试。

英国在家上学家庭组织称,到2015年,在家上学的儿童有望突破15万人。

法国:学生成绩达到中等以上

2007年,法国有超过一万名学生在家长指导下选择在家自行求学,只要在每年开学前向市政府提出请求即可。法国教育管理部门每年派专业督察到学生家里探视孩子的学习环境,检验学习成果。如果达不到教育部门制订的标准,家长必须将孩子送到学校上学。

据法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在家上学孩子的学习成绩都达到中等以上,他们本人也相当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尚无研究数据显示,这群孩子步入社会后会出现心理问题或对现实社会适应不良。

德国:影响公立学校改革

德国在家上学家庭每年都在增加,很多家长通常联合起来共享教育资源,很多出版社还推出多种专门教材,社会上的文化设施绝大多数对儿童免费开放,很多民间组织还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据德国高校联合会透露,从家里毕业的孩子高中会考成绩明显好于其他学生,进入大学后适应能力也很强,对待他人的态度更为温和。

在家上学的最大贡献是对公立学校产生的影响,使得许多公立学校向着“更小的班级、更有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及更社会化的课程”发展,也促使更多的家长积极地参与对孩子的教育。

澳大利亚:近10年蓬勃发展

澳大利亚在家上学的儿童超过5万人,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近10年家庭学校在澳大利亚蓬勃发展,家长们比过去更方便买到教材,还可以在网上购买课程。

在澳大利亚,在家上学的孩子能否受到良好教育以达到足够高的水平而进一步深造,已被证明不是个大问题。很多孩子比在传统学校上学的孩子完成学业要快得多。很多专业人士就是从小在家上学然后上了大学并取得了出色成果,他们认为自己的想象力、研究技能及其他重要素质,都是靠这种教育方式得到提高的。

加拿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较高

在家上学在加拿大一直合法,目前至少有6万到8万儿童在家上学。调查发现,在家上学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比率较高,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到图书馆的次数是一个月4次或更多,87%的人至少一个月一次。45%的家庭藏书超过1000册。超过50%的学生每天看两个小时的电视,每天花费长达一个小时打电脑游戏。只有24%的儿童每周花一个多小时学习一门外语,超过一半都没有学习第二语言。

在家上学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较高。假设平均满意度是6分,在家上学的学生得分4.94,接受公立教育的学生平均得分4.21。

瑞典:允许公民兴办自由学校

1992年,瑞典政府放开对公立教育领域的限制,允许公民兴办自由学校。到2010年,瑞典的自由学校已经占全国幼儿园和中小学的21.5%,学生约21万,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自由学校的满意度远远超过一般公立学校。

在自由学校政策实行初期,每招收一个学生,政府为学校提供85%的资助,剩余的15%由学校自己支付,允许收取少量学费。到1997年,瑞典政府对自由学校的资助金额达到100%,与公立学校拨款达到同等水平,明令禁止自由学校向家长收取学费。

印度尼西亚:国家提供教师培训

印度尼西亚《2003年国家教育体制》允许在家上学的孩子参加国家考试以获取相应文凭。国家教育部自2007年开始致力于为在家教育提供教师培训和媒体学习。

台湾:中低收入家庭申请者增多

在家上学于1982年在台湾获得法律认可,1997年被规定为一种特殊教育形式。资料显示中低经济收入家庭申请在家自学有增加趋势,超过一半家长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至少5%是专业教师。

香港:父母要被处以监禁并罚金

香港6岁到15岁的学生需在学校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父母若不送孩子去学校可处以3个月监禁和一万港币的罚金。

(摘自《在家上学》李新玲 著)

《中国教育报》2013年12月31日第3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