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中等学校教育心理学试题

首页 > 

公务员

 > 山东

 > 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中...

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中等学校教育心理学试题

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中等学校教育心理学试题 一、选择题 1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顺序是 。 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原型操作、原型定向 E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2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C种族差异 D智商分数差异 E同龄团体差异 3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行 动 E态度 4、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有 A、目的更明确B、持久性明显发展C、精确性提高D、概括性更强。 5、系统脱敏法由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A、沃尔朴 B、福勒 C、雅各布松 D、奥苏贝尔E、布朗 二、填空题 1、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变更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变式 2、学习者在某一领域内的观念及其组织认知结构 3、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最近发展区 三、判断 1、学习是直接的练习形成的而迁移是间接的经验形成的。 2、概念的定义是规则的特殊形式。 四、问答 1、什么是观察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 2、奥苏贝尔迁移学习观简述奥苏贝尔的认知迁移理论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 1、结合中学教学的实际分析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胶州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简述概念性程度条件 如何促进后进生的转化论述应试教育的弊端及素质教育实施的瓶颈 为什么说德德育的过程是知情异性统一的过程 1.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处于(B) A、0-2 B、2-7 C、7-11 D、11-15 2.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C) A、操作性行为B、辨别学习C、潜伏学习D、获得 7.谐音联想法属于学习策略中的(A) A、精细加工策略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8.分析问题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问题解决的(B ) A、发现问题阶段B、理解问题阶段C、提出假设阶段 二、填空题 17.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明确活动的方向这一阶段属于心智形成_原型定向_阶段。 18.为了掌握预测、提问、解释的总结等四种策略教师和学生不断地互换角色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是_交互训练_模式。 19.深知教师职业苦经济待遇不高还是乐于从事教育事业这是教师职业心态中事业型教师。 20.教师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过程包括确定目标搜集有关的资料、描述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三、判断题 21学习迁移的概括认为两个学习活动存在共同成分迁移产生的关键。(正确) 22儿童元认知发展经历了从有意识到无意识再到自动化的过程。(正确) 23技能就是程序性知识。(错误两个是不同的定义) 24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越大。(正确) 25教师资格考试是一种常模参照评价。(错误标准参照评价) 四、简答题 26.简述席尔瓦和汉森的学习风格分类。 (1)感官一思考型追求实际效益与结果偏重行动而不是言谈与理论。“掌握型学习者” (2)感官一感受型好交际、待人友善、重视人际关系。“人际型学习者” (3)直觉一思考型追求理论知识喜欢对智力具有挑战性的复杂问题;“理解型学习者” (4)直觉一感受型好奇、富有洞察力和想象力。 27.简述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足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个体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当前的刺激情境。而且依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28.简述精工策略的内涵。 精加工策略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是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建立联系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 实质是理解记忆的策略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意义的策略。精加工的要旨在于建立信息间的联系。联系越多能回忆出信息的原貌的途径就越多提取的线索就越多。精加工越深入越细致回忆就越容易。 29.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 (2-5岁) 不能把自己和他人外界的环境区别开来 权威阶段 (5-8岁) 他律阶段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可逆性阶段 (8-10岁) 自律阶段将规则看做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 公正阶段 (10-12岁) 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30.简述促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1)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 (2)尊重与接纳但不对学生进行无理性的溺爱和迁就 (3)同理心。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第一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第三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沟通的前提) 五、论述题 31.请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的联系是合理的或有逻辑基础的。实质性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之间的联系是在理解后建立的而不是字面上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 (1)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2)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 (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潜在意义转化为心理意义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做到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 32.请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一、选择 1、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___C___ A、柏拉图B、涂尔干C、凯兴斯坦纳D、赫钦斯 2、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___B___ A、经济发展水平B、政治制度C、文化 D、科技 3、“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___D____对教育的要求。 A、顺序性B、不平衡行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4、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__C___ A、相互衔接B、循序渐进C、长善救失D、教学相长 5、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属于__B____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宗教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 6、《教师法

上一页[1][2][3]下一页

28.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答(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合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等;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29.简述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 答(1)班级组织经律管理; (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 (3)班级文档管理; (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 30.简述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答(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上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 (4)研究的循环性。 五、论述 31.论述德语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答(1)品德的发展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四种品德因素培养使其协调发展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认识和评价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情即道德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知行转化的催化剂。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了实现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习惯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培思想品德形成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表现为“知行脱节”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所以品德的发展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3)德育过程应该是全面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四方面全面、和谐、协调地发展。 32.案例分析 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伊尔定律”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 x V=K”并解释说其中P代表压力V代表体积K代表一个衡量(衡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P=2个大气压且衡量为8那么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2个大气压x4立方厘米=8 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4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2立方厘米4个大气压x2立方厘米=8别的同学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刚还是搞不明白。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对于小刚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的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刚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伊尔定律” 请分析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哪一项教学原则? 答(1)以上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生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总结而提出来来的。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3)在以上案例中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并且知道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这充分说明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后面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同时对于小妮老师对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而对于小刚。而对于小刚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的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这也体现了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