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济南,活跃着这样一支“另类”10人团队。面对周围异样的眼光,他们毅然在济南6所高校,进行着有关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他们希望用自己的调研成果,引起社会对于大学生群体的性观念、性心理健康以及性教育问题的重新审视。
性健康选修课
激发“大胆”想法
徐成尚是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一名即将步入大三的学生,他选修了医学院形态学中心实验室的马保华教授主讲的《大学生性健康修养》,曾成为室友们茶余饭后的新奇“谈资”。
“性教育需要放在阳光之下。”正是马保华的这个“声音”,让徐成尚萌生了调研大学生群体性心理健康状况的“大胆”想法,并得到相对开明的父母的支持。
“在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已经度过青春期,即将步入社会。”徐成尚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在校大学生已经成怀孕、人流等问题的高发群体。然而,类似研究的对象以青少年和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居多,在校大学生成为性心理研究的“边缘地带”。
早在今年4月,徐成尚就曾作为独立作者调查济南部分高校,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小试牛刀”,斩获学校一等奖。7月8日,徐成尚又和另外9名同学组成了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实践团,选取了山东建筑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大学6所高校开始了实地调研。
成为团队队长的徐成尚对记者说:“大学生性观念开放往往带来诸多隐忧,而我们作为学生群体主动调研,就是要给家长、学校、社会敲响警钟。”
每次调查
都像在打“心理战”
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后,徐成尚设计出一份包含近70个问题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量表》,找到了他所在学院唯一一位专攻性社会学的讲师王昕,作为调研团队的指导老师。
王昕表示,以大学生的视角调查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状况,更能降低调查对象的心理戒备,获得真实可信的资料。因此,团队被意外推荐为学院内的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院级立项团队。
遇到的阻力比想象中的还要大。“大家全凭着一腔热情,没有提前联系校方,而是直接带着调查问卷"杀"到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食堂。”徐成尚说。
但在某学校实验楼发问卷时,管理人员曾劝阻团队成员离开。最让大家担心的是学生的不配合。大家拿到问卷扫一眼之后,不可思议地惊呼。涉及到性观念和看法时,一些受访同学因害羞而中途离开,还有女生在访谈过程中一直不好意思抬头。
徐成尚笑着对记者说,即便在本校调研时,也会有超过一半的人不愿配合调查。
“地毯式调查战术、男女搭配战术都用上了,整个调研就像一次计划缜密的心理战。”7月31日调研实践结束后,徐成尚和队友总共收获了覆盖285名在校本科生的255份有效问卷和30份访谈记录。
性教育,
家庭、学校、社会一个也不能少
调查结果显示,较大一部分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高于平均水平,但仍有半数以下学生处于中等或偏下水平。
徐成尚向记者介绍,男女生的性观念存在着较大差异,女生观念较为保守。大一至大四的大学生性观念开放程度呈现递增趋势,其中农村户口的大学生性观念的自我评价为“开放”的比例高于城市户口大学生。
就性知识获取途径而言,大众传媒及同学交流是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不良网站、书籍与学校教育途径比重大体持平,各占1/4;通过家长传授获取知识的大学生刚过一成,约占11.35%。与此同时,认为“婚前性经历和未婚同居行为是个人的自由,双方愿意就行”的大学生过四成,还有6.15%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任何避孕方法。
徐成尚和队友们认为,能把基于学生群体的真实研究运用于实际生活,构建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性教育体系模型,才是真正发挥了调研效用。“大学里开展性教育需要根据大学生性别、年级、城乡差异而有所侧重。”对男生需要加强性生理知识、保健知识以及责任感的教育,对女生需要加强自尊、自重、自爱的教育,提高女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在大二的恋爱高峰期,有针对性地设置更多性教育课程,可在宿舍发放性卫生、性知识的手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知识的普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