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带来就业替代压力 “软能力”是毕业生最难替代优势_人才-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AI带来就业替代压力 “软能力”是毕业生最难替代优势

首页 > 

人才

 > AI带来就业替代压力...

AI带来就业替代压力 “软能力”是毕业生最难替代优势

数据挖掘

就业替代压力大 高校能跑赢AI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作为每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群体,其就业难的问题常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积累、运算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算法的突破,人工智能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摸索,继蒸汽机、电力和互联网之后,成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番热潮的技术。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中国,其市场环境和政府政策均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新形势,劳动力的技能无法满足新行业、新业态、新技术的需求,就业遭遇严峻挑战,解决这一问题,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应对人工智能这种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尤其是高素质劳动力的就业冲击?笔者从重点大学切入,使用两种类型的研究数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在2017年开展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计算的中国各行业和总体就业替代率,考察就其所带来的人力资本积累能否有效缓解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带来的就业替代压力。

学历越高就业替代压力越小

英国牛津大学的两位经济学家——卡尔·弗雷和麦克尔·奥斯博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一种职业是否容易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取决于对三方面能力的要求:感知和操作能力、创造力和社交智慧。其中,感知和操作能力包括手指灵敏度、动手能力,以及能否在狭窄的空间中工作;创造力包括原创性和艺术审美能力;社交智慧包括社交洞察力、谈判能力、说服力,以及能否做到协助和关心他人。总的来说,一种职业的可替代程度,与上述九种能力息息相关。

笔者先以行业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赵忠团队对我国各行业就业替代率的估算结果,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总体就业替代率为45%,与美国预测的47%相近。在中国,房地产业的就业替代率最高,为88.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电气、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这3个行业的就业替代率也在60%以上。这些行业的程式化和重复性较高,具备较高被替代的概率。此外,就业替代率高于45%的行业还有建筑业(59%)、批发和零售业(57.1%)、金融业(56.5%)、农林渔牧业(54%)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3%)这5个行业。

而就业替代率较低的行业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3%)、卫生和社会工作 (2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3%)、教育(8.8%)等,这些行业属于服务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较高,被替代的概率低。我国是制造业大国,2017年制造业的就业占比为28.1%,而其就业替代率为43%,略低于总体就业替代率。

笔者的研究结果发现,从学历角度看,以专科学历为参照组,本科学历、硕士或博士学历的毕业生能进入就业替代率更低的行业,且呈现出学历越高,就业替代压力越小的关系,与预期相符。

男性进入的行业,就业替代率比女性的高。笔者分析,这可能是因为在就业替代率较高的行业,如电气、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制造业、采矿业、农林渔牧业等行业以生产制造为基础,对体力要求较高,男性具有比较优势。而就业替代率较低的行业,如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以人际交往为基础,女性具有比较优势。

商科学生的就业替代风险较大

笔者将样本按照学科门类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法学)、商科(经济学和管理学)、理工科(理学和工学)、农学和医学五类后进行分析。还是以重点大学为例,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文社科和理工科学生明显更容易进入替代率较低的行业,对于农学和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商科类的学生会进入就业替代率更高的行业。

笔者认为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第一,人工智能或许能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但难以处理人际关系。好奇心、创造力、同理心、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等都是人文社科毕业生难以替代的优势;

第二,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能为理工科毕业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术条件和业界资源,良好的数学基础、扎实的计算机功底和专业的科学技术知识使毕业生更能胜任技术类岗位;

第三,大多数商科学生进入金融业工作。目前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被应用在金融科技中,如智能投顾、金融风控、移动支付等领域,其在为金融业注入新的创新活力、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在促进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许多职能岗位存在降低人力需求的趋势。

“软能力”是最难替代的独特优势

笔者的研究结果显示,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更容易进入人工智能就业替代率更低的行业。基于计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点大学主要是通过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帮助他们进入就业替代率更低的行业,降低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

究其原因,首先,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拥有更强的“硬能力”。普通高校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的职业性和应用性,侧重提高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力很强,认为学校教育可以通过传输知识和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就业竞争力。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制造业的技术含量更高,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更高。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冲击,记忆、复述、再现等初级加工信息的能力容易被机器所替代,具备更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

其次,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拥有更强的“软能力”,拥有良好的人格特征。人格特征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特征,可视为影响个体劳动力表现的非认知能力。人格特征并不完全由父母遗传先天决定,有40%~60%的部分较为稳定,它还可以通过教育干预来实现自身的有效积累。《21世纪技能》一书的作者认为,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创造力是21世纪人才竞争最重要的四项能力。而在这方面,重点大学做得更好。根据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数据统计,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在创新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信心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增值评价。

笔者认为,人工智能在给各行各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个人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社会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需要培养基于认知能力的高阶思维。本杰明·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由低到高的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以往的高等教育满足于前几个层次,未来应上升到最高层次——创造。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复制各类行为,用极快的速度执行任务,但创新能力、注意力、包容力、自信心等都是代表个人综合素质的人格特征,这些方面都难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个人的人格特征属于“软能力”,可以成为其难以替代的独特优势。

高校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冲击

我国在2018年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指出,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35所高校获得首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人工智能专业在2019年通过“自动化类”大类专业招生,授予工学学位。

此外,教育部公布的名单中还有203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101所高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96所高校获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25所高校获批“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25所学校获批“网络空间安全”专业,14所学校获批“物联网工程”专业。由此可见,许多高校已经开始筹建人工智能专业和人工智能学院,重视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努力推动人工智能的学科建设。

笔者认为,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首先,人工智能的“发展效应”表现为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直接影响,该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平均收入最高的行业,就业机会将持续增加;其次,人工智能的“创造效应”表现为对某些行业的间接影响。基于熊彼特的内生增长模型,人工智能能够提高单位生产报酬,利润的提高会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增加就业需求。不仅如此,自动化还会创造出一些劳动更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岗位;第三,人工智能的“低替代效应”对相关行业就业规模的影响不大。比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其从业人员中高校毕业生的占比很大,而这些行业也是高校毕业生喜欢就业的行业,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减少这些行业的就业需求;第四,人工智能的“高替代效应”对相关行业就业规模的影响很大,这些行业的就业规模将显著萎缩。

高校要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冲击?笔者建议,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相应地减少人工智能就业替代率高的专业招生数量;其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增强对高技能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此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固然重要,但还要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人才与市场的需求匹配度。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表现存在差异,只有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健全服务体系,才能提高专业人才的就业效率,将不同专业人才匹配到所需要的岗位,提升社会的整体运作效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留学 留美学生掀第二波回归热潮(8.6)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在美国加州读完公共行政硕士学位的程琳,毕业后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传媒工作。最重要的是,老板答应帮她申办美国绿卡。正当在中国节衣缩食、辛苦供养女儿三年的父母终于松口气时,程琳向父母和亲友宣告,她只希望从公司获得美国的工作经验,不会透过公司工作申办绿卡。她要返回中国大陆或香港,在那...
    • 留学 驻塞尔维亚使馆教育组组织留学人员考察...
      (本网讯)7月25—31日,驻塞尔维亚使馆教育组陈玉东教授组织贝尔格莱德经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在读硕士生李伟、吴江南、韩玉芳、潘爽、薛梅和中塞政府互换访问学者敖佳勇、庞占泉、亚力坤、阿布力米提到黑山共和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 7月25日,我们登上从贝尔格莱德到黑山的火车,8小时后到达黑山海边港口城...
    • 留学 西语国家留学的兴起——西班牙、阿根廷...
      随着国内就业竞争的加剧,“海归“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留学升温的同时,很多非英语国家也同样吸引了众多的留学生。特别是西语国家留学,面对国内市场西语人才的紧缺,这种花费小,回报高的留学选择更是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北京嘉华世达国际教...
    • 留学 春晖故事:我的创业思考--回眸留法学...
      "春晖的故事"系列报道二作者:孙斌,2003年2月至2006年4月留学法国,在CERAM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必必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孙斌在2006首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二等奖。谢谢邀请我作为归国留学人员讲一下自己回国以来1年时间的创业经历,希望能为想要和...
    • 留学 留学生回国就业的倾向越来越明显(7....
      东方慧博人力资源公司、慧博研究院日前共同发布的《中国2007人才现状调研报告》指出,留学人员国外学习国内就业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报告显示,有兼职或短工等非正式工作经历的海归占一半,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对国外企业及商业环境认识等原因,留学人员有了明显的回国就业倾向。 留学人员留学时以攻读硕士为主,硕士...
    • 留学 英美澳明年留学费用有新变化(8.24...
      准备明年出国留学的汪然,最近忙着准备申请资料,忙中还研究一下汇率变化、物价水平,还有学校的费用调整。因为对于工薪家庭来说,哪怕是一点点调整,都很重要。 眼下,不少人正在为明年的出国深造计划做准备,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准备就是筹集学费,申请者对留学费用甚是在意,对涨幅尤为敏感。随着通货膨胀率、汇率的变化,...
    • 留学 打造放心留学中介机构品牌 推荐留学中...
      7月6日,“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示范单位颁牌仪式”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隆重举行。 本次示范单位评选本着“树立留学服务行业品牌形象,促进整个留学行业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北京留学行业协会在企业自我总结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评审,网上公示后评选出包括北京嘉华世达国际教育交流有限公司在内的12家“200...
    • 留学 中国学子首获“最高荣誉欧盟博士学位”...
      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白章德(右)、秦孟昊博士(中)与全法学联主席龚笃晟(左)中国侨网消息: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近日,法国拉罗谢尔大学向中国留学生秦孟昊颁发了该校历史上第一个“最高荣誉欧盟博士学位”,肯定了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建筑节能、建筑维护结构内耦合热湿传递以及室内空气品质领域的研究成...
    • 留学 基里安章新胜连任国际大体联主席副主席...
      在8月5日进行的国际大体联第30次代表大会上,美国人基里安以84票顺利连任国际大体联主席。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继续当选副主席。代表大会当天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执委会,执委会由主席、第一副主席、副主席、司库和执委等23人组成。执委会是国际大体联最高决策机构。主席和第一副主席产生后,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
    • 留学 长沙人才新措施引来4000多“海归”...
      近日,长沙市人事局组织召开了全市人事人才工作重点服务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会上宣读了《长沙市人事局关于进一步为我市人事人才工作重点服务企业做好服务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长沙市委常委、副市长谢建辉要求政府各职能部门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突出服务重点,推动人事人才工作的顺利完成。 为重点企业“包办...
    • 留学 中国—耶鲁大学领导暑期高级研讨班举行...
      由中国教育部与美国耶鲁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国—耶鲁大学领导暑期高级研讨班(西安)”昨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开幕。耶鲁大学领导与我国内地32所大学的56位校领导围绕中国大学改革的最新发展、大学在预算和财政运作方面的革新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出席会议并讲话。 吴启迪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高等教...
    • 留学 赴澳大利亚“国际人才交流团”圆满完成...
      邵主任向中国留学生作讲座经教育部批准,我中心邵巍副主任率 “国际人才交流团”圆满完成在澳大利亚的展览和访问任务后顺利回国。交流团展位吸引了众多中国留学生前来咨询 交流团在8月7至15日期间参加了由昆士兰州教育、培训与艺术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raining and ...
    • 留学 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可申请外国人居留证...
      为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北京将设立高级人才奖励专项基金,同时对需在北京常住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可根据实际需要发给有效期为3至5年的外国人居留证。市人事局相关负责人今天上午解读了新近出台的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相关政策。 据介绍,北京将专门建立北京市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
    • 留学 “亚太地区大学流动计划”(UMAP)...
      (点击可放大)7月31日下午,泰国教育部长顾问兼“亚太地区大学流动计划”大使Tonh-In Wongsothorn先生与“亚太地区大学流动计划”执行副主任Voravan Limtong女士一行访问了中心。方茂田主任在113会议室会见了泰方客人。他首先向客人来访表示诚挚的欢迎,接着介绍了中心的主要构成...
    • 留学 2007辽宁省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及...
      上午,由辽宁省教育厅举办的“2007辽宁省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东北财经大学之远楼十楼国际会议厅召开。辽宁省教育厅李树森副厅长致欢迎词。教育部国际司徐永吉司长助理就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法规作了专题发言、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邵巍副主任、国际合作处车伟民在会上就学历学位认证做...
    • 留学 海归:跨国公司在华领头人(8.14)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跨国公司在华领头人中,海归占的比重很大,他们对加速中国经济发展和促进其与国际经济接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海归在跨国公司所发挥的作用问题,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西门子(中国)副总裁王春岩和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裁张亚勤—— 担任跨国公司高管日益增多 记者:随着中...
    • 留学 烟台市留学人员创业优惠政策(8.7)
      (一)经认定的留学人员企业可享受下列优惠政策: 1.经认定的留学人员企业自投产之日起,增值税入地方库部分,五年内由财政列支扶持企业,前两年给予等额奖励,后三年奖励50%;所得税入地方库部分,五年内由财政列支扶持企业,前两年给予等额奖励,后三年奖励50%;营业税入地方库部分,前两年由财政列 支50%,...
    • 留学 中心荷兰办在北京上海两地举办荷兰留学...
      2007年8月11-12日,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荷兰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合作办公室(CSCSE-Neso Beijing)分别在北京新侨诺富特酒店 5层名仕厅和上海国际饭店 9层国际厅举办了荷兰留学临行前说明会。和12日下午,北京上海两地各有100多位即将赴荷兰留学的学生和家长冒着酷暑参加了荷兰留学临...
    • 留学 院士来东莞可获百万安家费(8.13)
      “哪些人进入东莞市可获安家补贴?补贴金额将达到多少?人才招聘举办单位是否可以享受财政补贴?”继东莞今年出台新的人才迁户政策后,又一项重大人才政策即将作出调整。 昨日,东莞市人事局首次对社会公布了《东莞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这也意味着已实施近5年的《东莞市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管理...
    • 留学 2007年“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
      ——2007年“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工作记实瑞典学者与贵州省教育厅工作人员合影。从2004年开始,在我驻瑞典大使馆教育处的组织和安排下,“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到我国西部不发达地区——贵州省进行智力支援和学术交流活动。2004年和2005年两次赴贵州活动已取得显著成效,受到贵州对接高校的好...
    • 留学 海归最大长处是创新(8.9)
      《海外学子》编辑部: 您好!我是一位侨居海外的中国学子,读到2007年7月14日《海归创业》版上的文章《他们怎么看海归?》,觉得还是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因此我决定说说自己的观点,也与各位交流、分享海外学子的海归情结。同时也十分感谢各位对我们海外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和鼓励。 目前,中国正迎来海外学子归国的...
    • 留学 重庆将引进30名院士两万名海归外国专...
      建设“试验区”,最缺的是人才!昨天,市人事局透露,国家人事部已正式书面回复我市,表示支持开展统筹城乡人才开发试验,重点实施“一小时经济圈”高层次人才集聚、三峡库区人才发展、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三大计划”,城乡人才紧缺的现状将得到彻底改善。同时表示,力争到2015年“一圈”引进“两院”院士30...
    • 留学 申请英国签证需提供指纹(8.21)
      自今年10月底开始,英国在中国的12个签证中心将启用生物特征指纹识别技术,每位申请者在递交申请材料时,现场采集10个指纹,这个过程大约需要5分钟,这些指纹将传回英国数据库,与相应数据进行匹配,匹配结果在半小时内返回。 在签证申请中使用这一技术是欧盟的要求,英国则是第一个采用这一技术的欧盟国家。此前,...
    • 留学 留学抢先报:全球经久不衰的专业(8....
      随着暑假的流逝,不少怀有留学梦的学生已经开始投入到留学的准备之中。但是,众多专业中,学生们如何选择未来发展方向,选择哪些专业,哪些专业倍受新宠,哪些专业又经久不衰呢?就目前大家疑惑的留学专业问题,我们从全球最热专业、未来高薪专业、最具潜力专业三方面进行分析。 全球最热专业: 护理专业护理专业在全世界...
    • 留学 周济章新胜会见十五国教育部长(8.2...
      在亚太地区扫盲会议期间,教育部部长周济和副部长章新胜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分别会见了十五国的教育部长及副部长,宾主双方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下,就加强双方教育合作,尤其是师生交流、高层次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和语言教学合作等方面充分交换了意见,均表达了进一步加强沟通、促进合作的愿望。 这十五国的教育部长及副部长是...
    • 留学 调查报告:四成高考状元大学毕业选择出...
      1977年至1998年全国各省份高考状元当中,考研和出国成为大学毕业后的首选,其中约有40%选择出国留学深造或定居海外。昨日,《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出炉,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通过对历年高考状元职业状况的统计分析得出的。 深造与出国成为状元首选 调查发现,高考状元进入大学之后...
    • 留学 2007年新加坡奖学金项目启动(8....
      为扩大与促进中国与新加坡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经两国教育部认可,新加坡教育部今年向我国提供342个本科生奖学金名额,接受我国应届高中毕业生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学习。项目院校及名额如下:项目院校名额项目院校名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6哈尔滨工业大学26华中科技大学16南京大学26同济大学16...
    • 留学 第二届“春晖杯”大赛入围项目揭晓(8...
      第二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入围项目公示表8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春晖杯”大赛)评审工作会议在“春晖杯”大赛评审基地--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由来自留学人员创业园、风险投资机构及留学人员企业的负责人组成的评审专家经过紧张的评审工作,对符合...
    • 留学 六位海归领军人才眼中的“三创载体”(...
      他们是一群海外“归鸿”,分别从加拿大、美国、荷兰、德国、比利时落脚南京高新区。 他们不远万里归来,是因为这里有一个能让他们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这就是南京高新区与南京工业大学联手打造的“三创载体”。 8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南京浦口的高新区,走近这六位海归领军人,听他们讲述眼中的“三创载体”和自己创业...
    • 留学 成人教育学生留学指南:各国政策门槛一...
      记者近日从不少出国服务留学机构了解到,今年到他们机构咨询留学的成教学生明显增多,许多夜大、电大、职大、函大,以及最近很火爆的自考、远程教育学生都很关心自己的文凭是否能受到海外院校的承认。如果认可他们的入学条件又是如何? 记者从一些留学资深顾问处了解到,大部分国家和大学都承认我国成人教育的课程成绩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