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大选第一轮投票将於四月二十二日举行,各党候选人分别针对教职任用、学校授课时程、大学改革...等教育议题提出相关政见。根据政见内容,可归纳出三大趋势:
(一) 更全民化、一致化的学校教育:目前民调领先的社会党(PS)候选人Francois Hollande强调让所有学生具备共同基石(Socle Commun)能力(即共同基础能力,特别是法文、数学...等科目)的重要性。他提议让儿童自两岁起便可就学,并建立幼儿公共托育服务。此外,他希望延长学年时间以减少每日上课时数。对无专业训练的高中中辍生,他提出「培训、学徒、公民役」的解决方案,希望最终能让无就业能力的中辍生数目减半。针对教职任用,他主张终止目前退休人员缺额二分之一不补政策,并在不增加公务人员总数的情况下,聘用六万名教职人员。他表示将调高教师薪资,并恢复一年教学实习的制度。在高等教育方面,他希望打破科系藩篱,加强互通性,以避免过早专业化。他也主张改革「大学自由与责任法」(LRU),让大学获得「真正自治权」。最後,他希望建立一套奖助学金系统。 三位极左派候选人─ Nathalie Arthaud (工人斗争Lutte ouvriere)、Philippe Poutou (新反资本主义党Nouveau parti anticapitaliste) 和Jean-Luc Melenchon (左派阵线Front de gauche)的教育政策以强化公共教育服务与学校教育正常化为主轴。与Hollande相同,他们皆主张终止二分之一缺额不补政策,并提出教师与行政人员聘用措施与师资培育制度改革。
Arthaud与Poutou也希望建立幼儿公共托育服务,而三人皆希望学校教育自二岁开始,并坚决反对过早进行职业性向导引。Pontou提议设立涵盖三至十八岁学生,不进行筛选与分组分类的共同学校;Melenchon则倡议至国中阶段为止,各学校需教授相同课程,并将义务教育延至十八岁。在课程安排上,Poutou主张更弹性化的时间安排,提议将学科授课时间集中在上午,下午则进行课外活动,他并希望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全民辩论。另外,他与Arthaud皆主张实施不计分不排名的教育制度。针对高等教育,Poutou希望新建至少二十二万间大学生住房,提供学生「自立」补助金(allocation d'autonomie);Melenchon则希望增加奖学金额度。最後,两人皆反对大学私营化,让政府失去管理权而使企业在大学中获利,并主张废除大学自由与责任法。
欧洲生态─绿党(Europe Ecologie - Les Verts)候选人Eva Joly同样倡导更为一致化的学校教育,提议设立统合中学与小学的「基础学校」(Ecole fondamentale)。她也主张终止二分之一缺额不补政策,提议聘用两万名教育行政人员与教师,并恢复2009年废除的教学实习。此外,她希望改革教师调派制度,特别是困难学区的教师调派(例如减轻授课时数、避免年资未满五年教师的非意愿调派)。她同样主张建立幼儿公共托育服务,并提供四十万个托育名额。另外,她特别强调教学法革新与艺文活动,并提出自然保育全国教育计画,希望将各级学校的自然科学教育系统化,也主张废除评分制度。最後,她希望兴建五万间大学生住房,降低大学注册费,废除大学自治法。 如同Joly,21世纪公民行动(Cap21)候选人Corinne Lepage也希望加强课程革新,开启「另一种学习方式」,并改变学校时程。在高等教育方面,她主张放弃大学自治法,专注於某几所大学,兴建法国式矽谷。她提倡一种新的大学模式,提供两年制职业教育,并作为天天开放的生活空间。
右派「团结共和」(Republique solidaire)候选人,法国前总理Dominique de Villepin与上述左派候选人相似,主张设立包含三至十八岁学生的一体连贯学校。不过,他提议将学校分为两阶段:到十四岁为止是共同「基石学校」(Ecole du socle )阶段;十四到十八岁则是进行渐进职业导引与专业化的「决定阶段」学校(Ecode de la determination),藉此脱离「单一国中」(College unique)。
他并主张废除「优先教育区」(ZEP),改采根据学生学业与社会状况,匿名分配的「个人化优先教育权利」。此外,他希望将学徒年龄降至十四岁,建立区域性大型高等教育机构,但禁止各地自行徵聘教授与研究员。他并提出十八岁起可获每月550欧元「公民收入」(Revenue citoyen)补助,与将各种筛选入学课程(高等学院预备班、高级技师班STS、大学技术学院IUT)的名额保留给每所高中在毕业会考(BAC)中表现最佳的5%学生。在教师地位方面,他提议应区分年轻教师与较资深教师在授课时数、升迁调职与薪资上的处理方式,并研发教职生涯中转换跑道的管道。
译稿人:驻法文化组
原始资料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法国各总统候选人教育政见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GeorgiusCandidius)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