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

首页 > 

公务员

 > 甘肃

 > 2007年甘肃省政府...

2007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月26日在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甘肃省代省长徐守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6年工作回顾

去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保证抓党建”的总体工作思路,更加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注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良好态势。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除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外,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生产总值达到2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0亿元,增长16.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7.5亿元,增长13.4%牷外贸进出口总额38.2亿美元,增长45.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3;大口径财政收入294.7亿元,增长20.7%;地方财政收入140.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2.3%;财政支出522.7亿元,增长2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20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2134元,增长7.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三次产业结构由15.7∶43.4∶40.9调整为14.6∶46.1∶39.3 ;城镇化率由30%提高到31.1%。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速度与效益同步提高。

坚持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对石化、冶金、机械、建材等优势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兰州石化大乙烯工程、酒钢200万吨碳钢热轧薄板和自备电厂项目、金川公司镍精炼节能降耗更新改造和20万吨铜电解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兰铝26万吨电解铝大型预焙槽即将投产。新型干法水泥产能比重达到45%。兰石集团等装备制造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关闭小煤矿15处,基本完成了清理整顿园区工作。年耗能18万吨标准煤以上的14户重点耗能企业节能4.7%,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873亿元,增长15.9%,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9个百分点。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5亿元,增长60%。

二、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开展新农村建设调研,制定了甘肃省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

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

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加快了交通、水利等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3253个,增加298个。建成二级以上公路6条,通车里程428.5公里。平凉至定西、宝鸡至天水高速公路甘肃段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开工。兰州至武威铁路二线全线贯通,武威至嘉峪关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敦煌铁路正式运营。嘉峪关机场改造竣工通航。备受关注的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面开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应急项目启动。生态建设继续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新的改善。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与国家有关部局、公司分别签订了支持甘肃省铁路、机场、电网、农村公路建设协议。

四、重视社会事业建设,教科卫文体快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教育支出增长29.4%,卫生、科技和文化、广播事业费支出均增长30%以上。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200所,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79.9万平方米。免除406万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和262万学生的书本费,为53.8万贫困家庭寄宿生提供了生活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又有6个县实现“两基”目标。扩大高中阶段和普通高校招生规模,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高中和高校在校生分别达到60.3万人和26.4万人。召开了科学技术大会,颁布实施《甘肃省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五、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完成了三年攻坚的阶段性目标。70%的大型企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兰铝等企业加入中铝集团,甘肃机场集团与海航集团实施了产权重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下划市州管理的中小企业80%完成改制。近三年筹集资金124亿元,用于职工安置,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的66户企业已破产终结60户。启动了粮食、流通、农垦等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进展良好,移交机构170多个。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开展了“乡财县管”试点,实行村级零接待制度。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推进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122.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增长6.6%。新增外商投资企业38户,外商直接投资0.3亿美元,增长44.5%。

六、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人民生活条件改善。

积极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城镇就业新增18万人,领取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4万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4万人、195.8万人、160.2万人和86.1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再次提高10%,享受人数68.2万人。提高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职工伤残津贴等标准。清欠农民工工资1.17亿元。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773起。及时开展防灾救灾工作,确保了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突出抓了事关民生的五件实事: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试行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有一人就业,开工建设会宁、环县、靖远等部分极度干旱山区人畜饮水工程。

七、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加快,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序。

坚持依法治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7件,制定政府规章8件。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牞依法停止无法律法规依据实施行政许可、处罚和强制措施1129项。认真执行人大决议,较好地完成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深入贯彻民族宗教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改进信访工作,完善领导接访制度,妥善处置了一批信访积案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廉政建设和审计工作继续加强,认真开展执法监察,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精神文明建设、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保持了社会政治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政府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委总揽全局、正确决策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劳动者,向驻甘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在甘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甘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兄弟省市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长期形成的重型工业结构对能源原材料依赖性强,节能降耗和资源保障的压力很大。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有大型企业支撑,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缺乏全民创业的氛围。二是投资增长难度加大。投融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尚未形成,投资环境有待改善。民间资本投资和利用外资比重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大项目少。三是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农资涨价、部分农畜产品价格下跌、自然灾害濒发等因素影响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效应,劳务输出仍以体力型、短期季节型居多,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四是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比较突出。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建设历史欠账多。新增就业人员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加,就业再就业压力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后续任务艰巨。五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牞基础薄弱牞隐患多。连续发生了几起重大煤矿、交通安全事故,教训极其深刻。六是政府自身建设需要加强。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亟需改进。有些部门与公务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省政府将进一步创新思路,健全机制,强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7年的政府工作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政府工作,对于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按照又好又快和和谐共享的发展方向,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继续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水平,推进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工业强省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三大支撑,夯实发展基础,突出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力求在经济社会的主要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财政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正确处理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努力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实现加快发展;正确处理经济、社会、民生的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建设,高度关注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协调、和谐发展;正确处理城市、农村、区域的关系,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步伐,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不同区域共同发展;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改革促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

一、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坚持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着力点放在培育一批优势突出、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和新兴特色产业上,推进大企业带动、产业链延伸、生产要素聚合,加快工业强省步伐,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长13%。一是做强做大优势支柱产业。继续抓好石化、冶金等支柱产业的重大技术改造,增强核心竞争力。建成酒钢53万吨不锈钢、兰州石化11.5万吨丙烯酸及脂等项目。加快金川公司20万吨氯碱、银光公司10万吨TDI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新开工建设酒钢150万吨碳钢冷轧薄板、庆阳石化搬迁改造、西北永新5万吨涂料生产线搬迁技改等重点项目。支持大型企业大力发展原材料后续加工,开发下游产品,形成产业集群。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控,继续做好重点企业的煤电运气保障服务工作。二是振兴装备制造业。依托现有基础,整合优势资源,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计划”。加快发展石油钻采及炼化设备、数控机床、新型采矿设备、风力发电设备、真空设备、电工电器、军工电子设备、汽车加工配套等制造业,着力提高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重点培育3至5个经营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企业和成套设备制造大型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建立产学研联盟,支持优势企业参与国内外大型制造业社会化分工协作体系,促进制造业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同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品牌优势相对接,发展零配件加工业。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支持鼓励企业培育名优品牌。三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成果的推广应用。重点在有色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等领域选择培育一批有特色、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各类园区管理,整合资源,增强技术集成和产业聚集能力。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依托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加快建设草食畜、马铃薯、果品蔬菜、酿造原料、淀粉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努力提高加工技术水平、规模化水平和产品附加值。重点培育3至5户特大型骨干龙头企业,促进加工企业集团化。五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推进大中城市商贸经济圈建设,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创新,完善服务功能,培育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消费水平,促进消费市场繁荣。以建设青藏物流园区为重点,加强与周边省区联合,构筑区域性大市场,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六是促进旅游业发展。加快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旅游资源和产品。发展特色旅游,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品位,打造精品。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完善行业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开展诚信经营活动,强化市场开拓。七是推进城镇化进程。严格城镇规划管理,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生产要素。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扩大规模,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县城和建制镇,推进城镇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开展强县扩权试点,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互相促进、竞相发展的格局。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按照长远有目标、近期有重点,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增加优质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把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和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结合起来,扩大产业规模和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集中力量发展马铃薯产业和制种业,提高果品蔬菜品质和产量,加快建设中药材、酿造原料种植基地。扶持发展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二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用先进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和改造农业,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继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培养农村科技经营人才。大力发展高效节水旱作农业,加快良种繁育,推广节水、节地、节肥等先进实用技术,继续改善农业机械装备。整合资源,推进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严格保护耕地。做好动植物防检疫工作。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加强对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抓好县市级建设规划和乡村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发挥和保护好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加强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和生态家园富民示范村建设。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开展多形式、多技能农民工培训,力争技能型劳务输出占输出总量的比重提高10%以上。强化劳务输出组织管理服务,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劳务输转基地。探索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确保输出劳动力550万人次。四是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围绕区域性主导产业,建设综合性、专业性市场。重点培育一批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实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加强特色产品市场推介,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五是支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增加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机制。新增整村推进项目村618个,易地搬迁6万人。力争使13万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46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落实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政策,发挥民族特色和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加快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完成草场围栏1600万亩。支持老区加快发展,培育主导产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三、坚持发展抓项目,努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

把握宏观调控带来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拓宽抓项目的领域,重点发展有比较优势、有特色、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项目。注重项目质量和效益,提高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建成嘉峪关至瓜州一级改高速公路、华亭煤矸石电厂和农网完善、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等项目。九甸峡水利枢纽实现首台机组发电,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完成隧洞掘进12公里。抓紧报批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继续实施应急项目。加快天水至宝鸡甘肃段、天水至定西、平凉至定西高速公路,兰州至西宁铁路二线,黄河炳灵峡电站,兰州至银川天然气管道工程等在建项目。开工建设天水过境段、武都至罐子沟、兰州兰山环城高速公路,大柳煤矿、华亭东峡煤矿改扩建,750千伏兰州东—平凉—乾县送电工程等项目。争取开工建设兰州至重庆铁路、西安至平凉铁路,中川机场扩建、天水军民机场航站区改扩建,永登至古浪、康家崖至临夏、西峰至长庆桥至凤翔路口、瓜州至星星峡高速公路,兰州至郑州成品油和兰州至成都原油管道甘肃段,甘谷电厂“以大代小”工程和30万千瓦风力发电等项目。新增高等级公路34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5公里。新增发电装机150万千瓦以上。二是拓宽项目建设筹融资渠道。继续完善企业投资核准制和备案制,全面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加快形成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建立固定资产投资联席会议制度。积极争取国家投资项目,抓好招商引资,吸引外资、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充分调动企业抓项目的积极性,发挥市县的作用,形成抓项目的合力。三是加强项目质量管理。按照安全、经济、环保、节能、实用的原则,抓好项目的审批、设计、施工、监理和审计、验收等环节,层层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提高项目建设管理质量。四是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谋划一批能够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产业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论证,增加项目储备。做好金昌机场、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天水至平凉铁路、黑山峡水电梯级开发、核乏燃料后处理和列入规划的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四、加强资源环境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坚决贯彻宏观调控政策,合理利用资源,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一是加大节能降耗力度。开展全民节能活动,增强全社会节能意识。强化政府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推进石化、冶金、煤炭、电力、建材、建筑等重点行业和123户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重点实施工业锅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节能检测能力建设等十大节能工程。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推进金川、酒钢公司等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二是加快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继续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健全环境安全监管体系,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实施黄河甘肃段、渭河、泾河、石羊河等主要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重点项目,完成白银公司铜冶炼烟气硫酸系统改造和新西部维尼纶公司废水治理工程,加大重点城市和工矿区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实施集中供热、拓展加气站等措施,完成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清洁能源改造计划。认真开展核与辐射监管工作。三是继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加强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快“三化”草场治理,建立草原生态监测保障体系。力争启动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以节水为重点,合理配置水资源,完善水权制度,抓好大型灌区节水灌溉改造和43个节水试点,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四是加强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规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全部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建立矿产资源出让有形市场。严肃查处土地、矿产资源违法案件。坚持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正宁南煤田开发。引进国内外企业参与风险探矿,加大陇东、祁连山系、西秦岭段重要矿种和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力度,增加探明资源储备。拓宽资源利用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省外国外建立原料基地。

五、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推进建设创新型社会。

实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建立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推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全面启动重大科技专项,以风能发电及成套设备、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制药、动植物新品种和环保技术研发为重点,加强产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力争取得重大突破。注重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二是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挥政府推进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依托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和研发基地,发挥高校在知识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和技术创新中的基础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确立企业在科技投入、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提高企业技术再创新能力和水平。以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学科技园区为载体,加强创业服务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军工民用结合,吸收更多国内外先进技术在省内集成,加快新产品开发。完善政策引导,鼓励重大科技成果优先在省内转化。四是积极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从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入手,通过引进人才、联合攻关、合作交流等形式,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人才为主体的创新团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全民科学质量行动计划,普及科学知识。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六、加快发展社会事业,高度关注民生办实事。

坚持和谐抓民生,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一是以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为重点,推动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加大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改善100所初中学校的寄宿条件。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本完成全省“两基”攻坚任务。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实施15个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调整专业结构,提高高校科研水平。二是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200个乡镇卫生院和一批县级医院的医疗基础设施项目,新建县乡医疗用房20万平方米,改扩建15个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加快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建设,加大城市医疗卫生资源支援农村力度,培养人才,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增强医疗卫生应急能力。规范医疗价格体系,改进医德医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三是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坚持奖励少生与处罚超生相结合,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制度。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送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做好丝绸之路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繁荣文艺创作,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扶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五是全面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努力扩大就业。重点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再就业问题,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和军队转业退伍人员安置工作。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六是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社会保险扩面清缴工作力度,促进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的参保工作,确保各项社会保险金的按时足额支付。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加快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进程,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做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试点工作。七是集中力量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围绕解决涉及群众医疗、教育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办好12件实事。(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全部农村人口。(2)城市医疗保险制度基本覆盖非职工人群。(3)床位补贴翻番、济困病床制度覆盖省市县三级公立医院。(4)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供给覆盖全省乡镇。(5)实行贫困高校生政府助学金制度,启动生源地助学贷款,提高牧区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6)解决90万极度干旱地区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会宁、环县、靖远三县人畜饮水工程。(7)新建改建乡村道路6000公里。(8)完成全省村村通电话工程、1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牞基本完成户户通电任务。(9)新增沼气用户12万户。(10)提高村干部报酬补助标准。(1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再提高10%。(12)市州所在地城市全部实施廉租房制度。八是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加大投入,完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制,推进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和属地化管理。完成煤矿瓦斯治理、小煤矿整顿关闭三年规划任务,建成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加强煤矿、交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继续做好气象、统计、测绘、参事、文史、地方志、地震预防、档案管理等工作。切实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推进残疾人、老龄和慈善事业发展。

七、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活力,鼓励自主创业。一是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建立和完善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搭建资金、人才、技术和公共服务平台,在全社会营造创业致富的浓厚氛围。强化协调服务工作机制,放宽准入领域,简化登记审批手续。着力缓解非公有制企业和全民创业融资难问题,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机制,开展民间小额信贷试点,扩大放贷规模。建立省市县三级信用担保体系,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设立商业性和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开发适合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切实减轻非公有制企业负担,保护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二是努力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模。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建设与经营。推出优势项目招商引资,吸引省外资本,启动民间资本,带动全民创业。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联合协作,把产品做专做精,把产业做强做大,扩大规模效益。三是推进非公有制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完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设立研发基地,增加技术和产品开发投入,改造工艺设备,提高科技含量。采取考察培训、研讨交流、专家指导、典型示范等形式,引导规范企业管理。加强行业协会与中介机构管理,推进行业自律。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增强市场开拓能力。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八、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保障。

坚持改革抓创新,为加快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一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酒钢、华亭煤业、窑街煤电等大型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推进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业产权多元化,推动上市公司股权重组。实施兰通、兰拖、甘肃稀土等特困企业的破产重组。推进粮食、流通、农垦、建筑、旅游改革,加快建立产权多元化公司体制。启动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加快建立新型干线和农村公路养护机制。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规范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建立外派监事会制度和企业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机制。二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合理调整乡镇机构设置,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化解乡村债务。三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做好“省管县”财政改革试点,实行“乡财县管”方式,促进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营造依法治税环境,支持税务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社会投资中的杠杆作用,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健全财政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四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优化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水平,扩大信贷有效投入。加强政府引导协调,按照“银行选择项目,企业选择银行”的思路,组织好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对接。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吸引大型投资基金和国内外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培育金融与资本市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构建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开展农村政策性保险试点。五是有序推进社会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深化科研院所改革,以整合科技资源、建立现代制度为重点,稳步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加快省属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继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和教学科研改革,全面改革教育人事制度,推进高校、高中阶段或非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后勤社会化,实行校长聘任制和教师准入制度,创新激励机制。完善医疗机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城乡合作医疗筹资管理、运行和监督体制。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的企业化改制,探索建立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九、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扩大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完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扩大招商引资的激励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充分调动企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采取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组团招商、定向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努力把自身优势与国内外投资者的优势相对接,着力引进一批实力较强的国内外企业来甘投资。改进节会招商方式,办好第十四届兰洽会,抓好签约项目的落实。开展全方位的投资促进活动,不断拓宽外资利用渠道,合理高效利用国外贷款,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二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重点扶持冶金产品、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出口,加快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鼓励企业与发达地区开展加工贸易合作。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扩大进出口主体。实施品牌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开拓国外新兴市场。三是推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省际经济技术协作,拓展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及周边省区的交流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拓宽对外交往渠道,积极争取国际援助,鼓励企业承包承揽对外合作工程,扩大外派劳务规模,支持企业在国外设立营销网络。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加强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省。健全厂务、村务公开和村民议事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完善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扩大基层民主。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实施“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治观念。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活动,广泛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强化信访和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工作,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接访制。加强国防教育,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推进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力量建设。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种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深入开展禁毒斗争,大力推进平安建设,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和谐稳定。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防止滥用权力,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推进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和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胆破除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办事效率。继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审批监督管理。健全政府市场监管职能,严格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推动市场经济秩序持续好转,保障群众健康安全。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二、积极推进管理方式创新。健全重大事项决策制度,修订省政府工作规则,实行行政首长问责制,逐步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完善发展环境综合考评制度,组建省政府法律咨询委员会。扩大政务公开,不断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完善政务网络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诚信意识,落实政府确定的优惠政策、项目、资金,认真兑现给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承诺,取信于民,提高政府公信力。

三、坚持依法行政。完善政府规章制度体系,支持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工作。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继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强化纠错力度,发挥行政复议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试点,减少执法层次,重点解决多头管理、多层执法、重复管理和执法扰民等问题,推进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建立完善备案审查工作机制,加大对“红头文件”的备案审查力度。强化对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解决违法设定行政许可问题。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强化管理和监督,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

四、努力改进作风。树立无功就是过错、从政必须有为的理念。大力弘扬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把抓责任、抓落实、见实效作为基本的工作方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认准的事情,坚持一抓到底。真正沉下去为群众办实事,大胆走出去寻求发展机遇。改进督查方式,提高督查效果。继续精简会议和文件,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克服推诿扯皮、不思进取,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加强公务员教育和培训,建立完善约束激励机制,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公务员队伍,不断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五、加强廉政建设。教育广大公务员,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健全和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滥用权力的问题。加大廉政监督、执法监督和效能监督力度,深入开展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产品经销等领域的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审计工作,依法实行审计公告制度和整改督查制度。坚决杜绝政府机关和公务员弄虚作假、刁难基层、吃拿卡要、牟取私利、挥霍国家资财、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我们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深感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恪尽职守,尽心竭力,与全省各族人民一道,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迎接党的十七大和省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