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父子收留流浪老太11年

首页 > 

公务员

 > 天津

 > 2014年天津市公务...

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父子收留流浪老太11年

2003年冬,巫溪人董永才家门前来了一位聋哑婆婆,老董把她迎进门,嘘寒问暖、送衣煮面,老人也掏出身上的“角角钱”和讨来的百家饭给董家。老人在董家住下了,且一住就是11年。时光流逝,董家人和流浪老人相互扶持、相互安慰,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直到分别之时,他们才意识到相离已是那么艰难——

2月16日晚,重庆市巫溪县通城镇清泉村三社村民董永才一家,和往常一样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联播。令一家人感到惊讶的,是主持人开场语结束后,第一个就播送了董家义务赡养聋哑陌生老人11年的新闻。

“我想婆婆了,啥时候去看她啊?”董家的小孙女董桂钦从电视里看到了熟悉的婆婆,扭过头问家里的长辈。董家人都看到,这个7岁小女孩的眼里,分明闪着泪花。

这是一个长达11年的收养故事,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善良、慈悲和感恩;同时,11年的相濡以沫,流浪的老人已经成为收养她的人家重要一员,亲情,已经成为他们之间割舍不掉的纽带。

巫溪

村民董永才收留流浪婆婆

“嘿,你找哪个啊?”2003年一个冬日清晨,54岁的董永才走出家门,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太太在自家的大石盆里洗手。

喊的第一遍,老人似乎没听见,董永才便大着嗓门喊了第二遍。

这一喊让老人回头了,她冲着董永才笑了笑。

“婆婆右眼花白,嘴里只看得到三颗牙齿。”董永才至今都能清晰地回忆起老人的笑容,尽管她头发凌乱,衣服也脏兮兮,但笑得特别干净。

董永才说,正是这一抹笑容,让他放下戒心,把老人扶进了家中。

时值寒冬,老人衣着单薄,身体瘦弱,一双小腿因长途跋涉肿得碗口一般粗,双手冻得通红。董永才和老人比划了半天,才知道这是一个聋哑老人,一只眼睛失明,已在外流浪了许久。

后来,老董到厨房给老人煮了一大碗面,见老人飞快地吃完了,他就又到厨房煮了二两。老董至今都感到非常惊讶:“那一顿,婆婆足足吃了6两面”。

填饱了肚子,老人将随身背篼里的东西翻出来给董永才看,里面只有一个桶、一根板凳、一口小锅、一把铁勺、3件破烂外套,还有大约10斤米。随后,老人又从兜里摸出一个小烟盒,指着上面的字问老董。董永才这才知道,老人不识字。

“不能让婆婆继续在外头流浪了。”当晚,董永才与老伴商量后,一家人收留了老人,给她洗了澡,换上干净衣服。

奉节

张家老母走失 一家人深陷愧疚

在外流浪的老人遇上了好人家,安稳地在董家住下了,但百公里之外的张家人却仍处煎熬之中。

2003年8月的一个清晨,张明芝老人到云阳看望女儿女婿后准备回奉节儿子家中。像往常一样,女婿孙敬顺把她送到了云阳县平安镇汽车站,递给她一张写有“在巫溪县文峰镇下车”的纸条,看着老人上了大巴车,就回家了。

如果一切顺利,老人坐“节节车”,十小时左右就能够到达奉节县平安乡天台村的家。然而,十多个小时过去,张明芝却没有回去,老人的一儿一女都慌了。

随后的半年中,女婿孙敬顺一直处在深深的自责中,他不断地反问自己,当初为什么不把妈妈送回家。

张家的儿女和亲戚全都开始了寻找。他们赶到巫溪文峰镇以及云阳、奉节周边,贴寻人启事,托人打听,然而始终如大海捞针,没有任何线索。

两三年的时间里,张家人总共发了几千份寻人启事,均石沉大海。

渐渐地,张家人失去了信心,周围的亲戚朋友也开始默认张明芝已经去世。每年春节,张家的团年饭都会为母亲摆一副碗筷。再后来,儿子张世凡家盖了新房,仍舍不得推掉过去妈妈住的旧房。

付出

董家用务农的收入供养老人

巫溪。面对这位不知姓名、不知年龄、更不知是哪里人的流浪老人,董永才打算先收留她过冬,然后再慢慢帮她寻找家人。

老人与董家人同吃同住,身上穿的是董永才老伴的衣服。四五天后,老人的双腿渐渐消肿,执意要离开董家。她比划着,意思是要出去继续一边乞讨,一边寻家。

董永才和老伴、二儿媳几次挽留,都劝不住老人,只得望着她慢慢走远。

但仅仅两周后,老人就回来了。

董永才又一次把她迎进家门,见她脸上脏兮兮、双手冻得通红、小腿肿得和刚来时一样,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老董搂住老人的肩膀,此时,满面沧桑的老人作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她伸出右手,攥着一叠零钱,要递给董永才。

“她把所有的钱都给我了,但这些钱全是角角钱,连一张五角的都没有啊!”董永才颤抖着声音说,老人一定是走投无路,信任他们董家人才回来的,“我绝对不能再让婆婆出去流浪了,我要把她当妈一样养起”。

然而,11年前的董家算不上富裕。老董的三儿一女全都不在身边,家里的年轻人只有二儿媳唐大凤,流浪老人就只能靠董永才老两口务农的收入来供养。

尽管日子不宽裕,但董家让老人吃穿不愁,董永才和老伴还时常给老人添置新衣新鞋,并且在一楼为她腾出一个专门的卧室。

时间久了,董家人和聋哑老人越来越像一家人。他们之间甚至产生了一套自创的手语,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

“我把手伸到嘴前晃两下,婆婆就晓得吃饭了。”老董说,到后来,家里人比比划划的,婆婆基本都能搞懂他们要表达的意思。

回报

一粒粒讨来的百家饭要煮给董家小孙子吃

老人也总在想办法回报董家人。

有一天,老人追着老董的老伴李国桂,比划着要她拿出自己流浪时讨来的10斤大米,煮给小孙子吃。

李国桂当时就红了眼眶:“这些米,是婆婆在外面不知受了多少苦,才一颗一颗讨回来的啊!”李国桂说,当地有句老话,吃百家饭的娃儿不易生病,“婆婆是把我们当家里人看了”。

还有一次,小孙子不小心打烂一个碗,二儿媳唐大凤准备责骂小孩。没想到,一旁的老人抄起拐杖,狠狠地往唐大凤的小腿上打了一棒,然后把孩子搂在怀里。

那一棒,让唐大凤的小腿痛了好几天,但心里却甜丝丝的。她知道,老人把她的儿子当亲孙子在疼爱。

“哪怕我们自己苦一点,也不会把好东西藏着掖着,我们绝对不会亏待婆婆。”董永才说。

一位流浪的老人,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在经历了一次次微小的感动之后,做好了一起生活一辈子的打算。

董家的儿女虽然在外,但都支持父母的善举。用董永才的话来说,他的儿女欣然接受,从此赡养起了三位长辈,给家里寄生活费从来都算了流浪老人的一份。

逢年过节时,董家人走亲访友也会带上老人。小辈们给长辈发过年钱,也会给婆婆一份。

每次发的过年钱不多,只有一两百元,但老人总是颤抖着手接过,然后默默地掉眼泪。“婆婆是想家了。”董家人都明白,此时,他们会围到老人身边,告诉她,董家就是她的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