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设置“交往线”,是文明标尺还教育枷锁

首页 > 

地方

 > 四川

 > 网评:设置“交往线”...

网评:设置“交往线”,是文明标尺还教育枷锁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中小学生平常生活中偶有失礼情况。成都盐道街中学针对初高中阶段的学生礼仪教育规定,异性同学的交往距离一般为0.8米至1米,低于50厘米算亲密交往。异性交往距离低于50厘米的,老师会提出批评,情节严重的要处分。平时,学校还让学生学会给客人倒茶不应超过杯子的三分之二。(1月24日 人民网 )

中小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对异性充满好奇,渴望与朋友或异性同学进行思想交流,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有的家长和学校担心“出事”,于是对学生交往层层设防。成都盐道街中学用具体的距离,限制异性同学亲密交往,大概就是“怕出事”的产物。

事物都有两面性,“为异性同学交往距离设限”也是如此。一方面,规定0.8米至1米的交往距离,可以从制度上防范异性同学亲密接触或其它亲密行为;另一方面,此制度还极有可能成为异性同学正常交往的数字鸿沟——因为,在日常交往中,没有那个同学会随身带把尺子,去度量交往距离是不是符合校方规定。更重要的是,校方文明礼仪中“0.8米至1米”的异性交往距离,和“三分之二”的水位,还会传导至教学生活之中,成为学生身上的无形枷锁。

育人不是生产产品,培养出来的学生,没必要而且也不应该是“千人一面”。当刻薄的教育管理制度演变为“数字化的产品标准”,无异是对教育本身的最大伤害。去年上海世博会上,有一个中国学生与外国名校学子零距离交流的活动,很多中国学生都以“我教你一首中文诗吧”作为开场白,这令老外们很惊讶。原来,这个开场白曾中国礼仪培训时的标准答案。当这样的标准答案越来越多,这不对、那禁止的条条框框不断涌现,中国的孩子怕想不成为“标准产品”都难!

我以为,教育的实质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过多地条条杠杠,不光束缚学生的身体,也捆绑学生的思想。表面看,用简单的“数字”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但并不能真正启发他们的心智和觉悟。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归根结底还得靠教育,尤其靠创新式的教育。(来源:四川在线-麻辣烫评论 作者:孙海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