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浙江嘉善试点“名师流动”

首页 > 

地方

 > 浙江

 > 教育部在浙江嘉善试点...

教育部在浙江嘉善试点“名师流动”

2013年中考结束,嘉善实验中学贴出喜报:今年中考,省重点高中自主招生中,有29人被录取,录取率居全县第一。钱梦莹同学总分723分,为全县中考状元。一时风光无限。

之前嘉善公办初中由嘉善一中和嘉善四中两分天下,现在加上嘉善实验中学,已是公认的三足鼎立。

嘉善实验中学的异军突起,归功于3年前:一次学区划分的契机,和一群知名老师的调动——2010年,农村中学魏塘中学改名为嘉善实验中学时,教育局从嘉善当时最好的三所初中:嘉善一中、嘉善四中和泗州中学(民办),调了6位名师给学校造血,3年陆续调入11位。

名师调入给学校带来的提升,嘉善实验中学成了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嘉善实验中学教师交流的个别化现象,开始进入制度化推广设计。2011年在嘉善全县开始试点教师交流,并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

2013年8月9日,省教育厅发布信息,以“嘉善模式”为蓝本,将在全省推行小学初中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校长在同一公办学校连续任职达10年、教师在同一公办学校连续任教达12年,必须交流到其他学校。其中,每年交流的骨干教师不得少于所在学校骨干教师的15%。

名师示范效应

原来要走的学生不走了

嘉善县教师交流的契机,追溯到源头是2010年一次县域城区调整,县中心从老城区搬到魏塘镇,教育局相应对学区也进行了重新划分,农村学校魏塘中学改名为嘉善实验中学,当时嘉善的公办初中,热门的有嘉善一中、四中。

在嘉善实验中学周围,大量商品房取代了农居房,学校发愁,怎么留住这些新小区的生源。

“学校名字改了,如果教育质量没有提升,生源依然会流到一中、四中。”嘉善教育局教育科科长柴国忠,对实验中学当时的处境记忆犹新。住在实验中学附近小区的居民,很多人手里握有几套房,不乏一中、四中的学区房,家长对学校选择有很多余地。

“2010年,教育局从一中、四中和民办的泗州中学调了6位名师来教新初一,都是刚带完毕业班的,是家长口口相传,认可度高的老师。”由6位名师坐镇带初一,在2011年新初一预报名时,200个摸底生源基本没有流走,“教师调动的效果非常好,原来要走的学生不走了,相反,还有家长把孩子从别的学区转到实验中学来。”

第二年,嘉善实验中学在全县中学统测中,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跃居全县前茅,有些数据甚至排到公办学校第一。

以一所弱校通过教师交流变强为范本,2011年嘉善全县教师交流进行了制度化设计和推广。嘉善县有38所公办小学初中,在编专任教师2444人,纳入教师交流制度的1600多人。

建了最全的数据库

为学校寻找合适的老师

“不能让老师带着怨气去,也不能给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送一个不需要的老师去。教师交流前期,我们花大量时间在建立全县教育数据库上。”柴国忠回忆那场庞大的筹备。

全县教育数据库包括8项内容:

所有老师的家庭地址。“交流后,如果从家到学校行程过远,这个事也做不来。我们调研后,幸运地发现,全县有64.7%的老师都住在城关镇,这样统筹他们的交通就方便了。”方案确定,为每位交流老师提供专车接送。

教师的年龄结构。“住在城镇的老师,三分之二年龄在45周岁以下,年富力强可交流老师多,这个数据出来我们才觉得事情可行。”柴国忠迄今还牢记着当时调研得来的数据。

名师分布。“嘉善全县,80多个名师只有20来个在农村,也就是说,三分之二学生和老师在农村学校,但名师很少,城镇学校只有三分之一学生和老师,却占了全县三分之二的名师。”在最初的名师数据库里,嘉善38所小学初中,有12所没有一位名师;2013年,基本每所学校已有2到3位名师,城市和乡村各占总数的50%。

教师在每个学校的任教年限一搜索一目了然。这样我们在限定多少年限必须交流时心里有底,不会一刀切结果没切准。”

8项里还有3项是:教师职称结构、不设岗教师人数、在校学生规模。这个庞大的数据库,后来成为嘉善教师交流的“大脑中枢”。

保障制度

让好老师动得心情舒畅

原嘉善一中教务主任杨晓霞,本来以为教师交流不会轮到她头上。

“我在嘉善一中任教前,已经有6年农村教书经历,好不容易调到嘉善一中,评上省教坛新秀、市学科带头人,家长认可,社会评价也好,所以压根儿没想过会流动。”

就在此时,校长找她谈话,希望她交流到嘉善五中。和交流到陶庄中学的沈芳一样,她甚至遭遇过朋友猜测:你是不是犯错误了,要被调走?

在教育局的教师交流座谈会上,与会老师和杨晓霞一样,提出了各种顾虑。

“老师对教师交流有顾虑,我懂。”柴国忠3年前还是一个初中老师,大学毕业后,他在农村教过书,在城市也教过书;做过校长,也做过中层干部;在最优秀的公办学校待过,在民办学校也待过,“跳过很多次槽,也许在以往不主张流动的教育系统里,我属于不堪大用的人。”柴国忠开玩笑地对记者说。

教育局在设计教师交流方案时,交流老师享有很多权利——

比如津贴,从城镇学校到农村学校去,翻3倍。在城镇学校假如一个月津贴400元,到了农村学校就是1200元。

所有参加交流的老师,从家到学校都有专车接送。参加交流的老师评职称优先。在农村学校教书满三年,可回原校。

有动有不动

交流方案循序渐进

2013年中考成绩出炉,嘉善一中校长袁安荣也舒了一口气。

2010年下半学期,几位毕业班老师调走,新家长开始忧虑3年后的中考,今年嘉善一中在省重点高中自主招生中,录取人数30人,依然是嘉善公办初中前三甲。

优质学校,属于流出名师的大后方。家长和学校都有担心,一大批优质骨干教师,甚至是名教师流走,会影响学校声誉,影响教育质量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孩子的成长。

嘉善一中属于流出老师比较多的学校,与实验中学作为流入范本一样,家长眼睛都盯着嘉善一中这个流出范本。如今是皆大欢喜。

“我们交流时,最顶尖的一批老师基本不流动,流动最多的是有发展潜力的新名师,但论资排辈来说,学校目前还不能给他充分空间,他们换到另一所学校,很快能脱颖而出,成为顶尖。而这些流出去的老师,对我们这些家底厚的学校来说,就像割韭菜一样,成熟的割掉,新的一茬也会快速成长。”袁安荣也认同教育局的交流方案,循序渐进,每年一所学校流动1到3名,给老师和家长一个适应过程。而且在教师选择上,一般在学段的起始年级,即小学一、四年级,初中七年级中选择,尽量消除家长的担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