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某日晚餐时,八岁的儿子兴奋地说:“今天,班主任老师给我们讲了中国和美国的小学生守则。您上小学时的学生守则是什么?”显然,他为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多了一个“他者”而自豪。我无言以对,因为我已经全都忘却了。我暗自思忖:这位年轻的班主任老师能有国际化视野,真是难得。同时,我也隐约意识到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遇到了种种疑虑和困惑。为了这令人尴尬的忘却,我找来了中、英、美、日四国的小学生守则,仔细研读,其中蕴涵可谓丰厚深广。
学生守则是一个民族接人待物和思想方式的体现,是造就未来人才的行动指南。这些看似简单的思想线条塑造着未来青年们的精神世界。读罢四个国家的小学生守则,可谓“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教育是生长指导,对于一个睁大了眼睛看世界而不知道该如何生活的人,应该教给他们什么?
以现实生活为起点,给他一个自己能预见的奋斗目标,逐步增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使他成为生活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这样才能培养出积极的建设者而不是麻木的看客。一个遥不可及、完全展开的目标与儿童的直接经验和知觉没有关系,它只是一种模糊的情感渴望,不能产生关于当下行动的清晰蓝图。如果把这种抽象、模糊的目标强加给天真活泼的儿童,他们不理解,也不喜欢,更不会产生为之努力的内在力量。
领会自己与周遭世界的正确关系是一个人精进的前提,勤奋与敏感也由此而生。对现实关系的无知与掩盖会导致思想麻木,懒惰懈怠。通过机械的重复和灌输,让儿童依附或屈从于那渺茫的目标,无异于把他们捆缚在对他们毫无意义的链条上进行折磨。长此以往,那些鲜活生动的儿童就会失去敏锐的心灵,对事物的精细变化熟视无睹,对世事人情日趋冷漠。一个人只有专注于正在发生的事情,才会有对事物深刻、清晰、敏锐的感知。人类智慧最巧妙、最狡猾的一招是把实现人的希望挪到一个不能明确表态、不可捉摸的境界里。这实际上是对现实挑战的回避,是懦弱的表现。能够直面正在发生的事情,表达自己的判断,迅速地行动即是勇敢,面对外部的诱惑能拒绝亦是大勇。对于儿童来说,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就是克服物质诱惑;不保守坏人的秘密,不与陌生人说话,需要克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和孤独感,这也是生命的凯旋。学生守则看似微末,实是一民族气质禀性,理想追求之表征,不可小觑。
社会生活的经久不衰需要教育和学习,把最有价值的东西,在最恰当的时机教给最有希望的人,成为一切教育的理想。
什么是最有价值的?如何把握时机?谁是最有希望的人?时代格局、社会风气皆由人造,什么样的教育造就什么样的国民,什么样的国民造就什么样的国家。一国之民依据怎样的原则成己待人,决定了他们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的命运。
最简单、最有用的应该先教,这样才能使一个生命得以生存和发展,所以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生存不是苟活,发展不是放纵。生活是按照一定的节律,通过对环境的行动,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对于任何一种生物而言,如果不能控制环境施与它的各种力量,它就会消耗殆尽。没有比按时吃饭、按时作息更基本的常识了,这不是人为的规则,而是天然秩序。秩序是事物的灵魂,没有秩序也就没有自由。学校之所以神圣,就在于它是展示秩序与和谐之所,是培育自由与平和之地。宁静的心境,洁净的心田,清晰的目标是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一生事业的基础,对一个人的成长最有价值,真有智慧的人拒绝用它与貌似美好实则虚妄的善去交换。
生活的世界变动不居,学习是没有固定点的持续运动。学习意味着注意,意味着倾听,注意变化的细节,倾听万有的合声。真正的学习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当下。能够随机点化是教育最高的境界,也是教育的困难所在。教育是要让真正的学习发生。任何事件都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中,都有发动的时机,唯有敏感的心灵才会捕捉到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说惯了抽象话语,面对现实生活无所用其心的人,从来都没有真正学习过。
对于教育者来说,最可悲的莫过于一辈子站在教育的门外“喊教”,而从来没有做过一件真正与教育有关的事。教育是具体的,学习也是具体的。没有真正的学习,就没有真正的精神成长。
精神上的造诣与个性的形成是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完成的。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个世界就会归于死寂。学习首先是一种沟通。尊敬师长、按时到课、举手提问、缺课请假都是沟通的必要准备,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因为你心诚意笃,整装待发,万物才会皆备于你。精神振作、毫不懈怠、全心全意学习的人,缺课了一定会补上所缺的课业。因急事离校,必定会向老师索要所误功课的相关资料,全部的作业他一定会自己完成,听课有困难一定会向老师请教,因为他不放弃任何一个成就自我的机会。这种“待机”状态是人鲜活生动的体现,与之接触者看到他生命的跃动,也就欢欣鼓舞地予他帮助,予他鼓励,这样的人是最有希望成就自己的人。
思想和行为的习惯是一种保守的力量,维持着社会的结构。教育是对经验的改造而不是通过规则养成习惯。如果学生被训练成“一团行动着的习惯”,我们就找不到生动活泼、当机立断的个体,只能见到按部就班、遵照指令运行的机器。学习不是对过去的重演,不是遥远将来的预备,而是对当下发生事实的决断。教育应给“学生”一种开放、清晰、具体的指引,使之建立起有限范围内的和谐,在振奋和努力中扩大自己经验的深度和广度,留下自己可以辨识的行动轨迹。
教育的节奏要与生命的节奏相合。浪漫的故事、悦耳的声音、具体的方法是儿童最好的精神滋养。生动的事例胜过抽象的理论。教育者应该依着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点他们、召唤他们,而不是把自己都没有实现的内心渴望强加于他们,这是一种无形的戕害和生命的浪费。
通过不同国家的学生守则,审视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我们不但可以找到社会问题的症结与根源,而且能看到通向未来的路。蒙台梭利所说的“儿童生活在成人的暴力世界里”对教育永远是一种有力的警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