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语是个小语种,和英语相比,阿语无论从教学培养还是招生规模上,一直显得“捉襟见肘”。在宁夏,阿语的人才培养在近几年随着“中阿经贸论坛”和今年“中阿博览会”的召开,日渐火爆:阿语人才走俏,学习阿语的人倍增,阿语培训机构增多……“热潮”的背后是否真的能带来宁夏阿语教育的全面提升,宁夏阿语人才的良性储备……面对阿语热,我们需要怎样的思考?
新闻背景
遍地开花的阿语人才教育培训机构
“中阿经贸论坛”和“2013年中阿博览会”的召开,让阿语人才的需求量急剧攀升,阿语人才的紧俏也带动了阿语培训学校的发展。
早在1985年,全区只有两所院校(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和宁夏同心阿语学校)专门教授阿拉伯语,到今天全区有15所学校都开设有阿语专业教育,宁夏的阿语人才教育培养机构近些年随着中阿经贸活动的开展,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
以宁夏国际穆斯林语言学校为例,2013年原本计划招生300人,因为学生入学愿望强烈,最终招录了560余名学生,生源从宁夏扩大到全国各地。而在全国开设阿语专业的高校也不过才有20余所。
现象
阿语人才走俏中阿经贸活动
23岁的马新是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的2013届毕业生,目前工作已签约到阿尔及利亚某建筑公司,就在等待签证的这段日子里,他还参与了“2013中阿博览会”的阿语志愿者服务,之前他已经连续参加了三届“中阿经贸论坛”的志愿者服务。对于这样大型的中阿经贸活动,马新已不再怯场,并且在今年首场峰会上,他还挑起了大梁,担任了70余人的阿拉伯国家的客商参观团的全程阿语翻译,表现令人称赞。
在本届“中阿博览会”上,像马新这样的阿语志愿者有80位,另外还有若干阿语教师、阿语翻译人才也为大会提供服务。“其实这个人数还远远不够”,宁夏回族自治区外事侨务办公室工作人员马建国说。他说,限于我区阿语人才语言学习方向、运用语言的能力、沟通能力的问题,目前“中阿博览会”只能通过考核选拔的方式来招募阿语志愿者,“但严格来讲,即使是选拔出来的阿语志愿者,在为外宾提供语言上的帮助也显得有限。”
观察
宁夏本土阿语人才“孔雀东南飞”
既有悠久的阿语办学经验,又有15所院校源源不断输送阿语人才,可为何宁夏的阿语人才还是“这个数字远远不够”呢?
“因为大部分阿语人才外流”,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副教授白楠,2003年参与了宁夏大学创办阿拉伯学院,她根据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10年来毕业生流向做出分析:宁夏大学10年里,共培养阿语人才不过百名,其中相当大一部分(60%~70%)到广州、义乌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外贸公司从事阿语翻译工作;20%的人应聘在驻外机构、涉外企业海外部,及国有大型企业的对外项目部工作;还有少部分出国留学,主要是前往埃及、巴基斯坦、利比亚、沙特等国家。类似的分析,记者在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和宁夏同心阿语学校等院校也得到了证实。
这也就是说,宁夏培养的阿语人才留在宁夏的较少。这是为何?马建国一语言中,“出去机会多。”他是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的毕业生,出过国、当过翻译,如今又返回家乡做了一名外事办公务员。转这么一大圈,是因为2010年毕业之前,“学阿语的人在宁夏获得的工作机会相当有限”。之所以又回来,“当然还是看上了宁夏现在对阿语人才的强烈需求。”
近些年,随着中阿经贸活动的频繁,包括宁夏大学在内的不少学校都在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上做出了灵活调整。据了解,15所院校都不同程度地扩大招生规模,教授的语言方向也向实用性极强的旅游商贸阿拉伯语方向转变。
采访手记
要大视野学小语种
“片面为了好就业而选择阿语学习的占到了学生总数的70%以上”,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阿语教研室主任纳洪其说。他自1999年进入学院教学至今,称“为就业而学习阿语的这个倾向逐年明显”。为就业而学语言,在宁夏国际穆斯林语言学校同样表现明显,在该校接受采访的近20名学生,几乎90%以上学生认为“学阿语好就业,日后到江浙或阿拉伯国家挣更多钱”。
为就业选择专业,无可厚非,“但类似心态过强,会造成阿语全面人才培养走入瓶颈。”白楠说,掌握一门语言,不了解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宗教,甚至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就仅仅成为赚钱工具,而非真正的交流工具。”
纳洪其、白楠等阿语教育工作者不约而同有这样一个期望,“学习阿语的视野可以放大一些,放远一些”,学习商贸旅游等实用阿语的同时,应多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宗教背景,多学习和阅读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历史人文知识,加强听、说、读、写的练习……“了解得多了,掌握得多了,人就全面了,阿语人才才能真正成为中阿交流的使者,而不仅仅是为了谋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