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四校携手教改 举行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厦门四校携手教改 举行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

首页 > 

地方

 > 福建

 > 厦门四校携手教改 举...

厦门四校携手教改 举行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厦门四校携手教改 举行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

原标题:厦门四所学校携手教改

厦门市蔡塘学校的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形式听课、互动学习。

同样的课堂内容,不同学校教师同题授课,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4月2日,厦门蔡塘学校、厦门外国语学校湖里分校、厦门五中、厦门一中海沧分校等四校联袂举行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来自这四所学校的四位数学老师,用不一样的构思教授同样的课堂内容,不同的讲课风格与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听课的师生们耳目一新。

“同课异构”,仅仅是四校携手教改,创建“教学研究共同体”的第一步,主要就是让学生能够乐学善思。在专家看来,同课异构也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交流与共享,为促进跨校间交流,推进学校管理与教科研向纵深发展搭建了有效的平台,并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再书绚丽的一笔。

目前,四校的这一活动只是“民间”行为,从教育部门获悉,厦门未来或在全市推广这一模式。

同样的课程,不一样的体验

“整个人的思维一下子豁然开朗,原来课也可以这么上,还可以这么上。”谈起一周前“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的感受时,厦门外国语学校湖里分校的数学老师陈进来感慨不已。

4月2日的同课异构观摩研讨活动,主场设在厦门外国语学校湖里分校,以九年级数学函数中的《一次函数》复习课为题进行研讨,四所学校分别选派了一位老师参加授课活动。

当日上午,4位数学老师陆续在4个班级登台授课,参加工作3年的陈进来作为学校的代表,参与了最后一节课的教学。为免受影响,他没有听前面三位老师的课,而是事后观摩视频。

风格迥异的课堂“呈现”,让陈进来大大开阔了眼界。他说,每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有“闪光点”,他对蔡塘学校的雷凌志老师印象最深刻,“雷老师很善于引导学生开拓思维,以点带面,点评也很到位,语言风趣,尤其是他对课堂节奏的掌控非常好”。在当天的课上,一名学生在展示环节耽误了些时间,导致陈进来原本安排好的题目没能讲解完,“这一点特别要向雷老师学习”。

不仅授课老师受启发,学生也对这种不同风格的课堂很喜欢。厦门外国语学校湖里分校初三(4)班学生张锦彬说,厦门五中老师吴艳霞的授课风格让他特别喜欢,“吴老师的题难度比较大,但她思路很清晰,讲解过程中会把知识点巧妙地串起来,经她引导一下,难题也似乎变得简单了”。

而初三(6)班的黄树微则对给他们上课的厦门一中海沧分校的郑胜利老师赞不绝口,“没有想到数学课也能够这样轻松,下课铃响的时候我还有点舍不得”。原来,郑老师上课时通过不断使用反问、设置疑问、表扬奖励等方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并将习题与生活实际案例结合,使得原本单调的习题变得趣味丛生。

创建高效课堂让学生乐学善思

在四校的校长们看来,四所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在各自课改、教改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校际联动、同课异构就是要彼此“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事实上,四所学校此前已开展过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主场在蔡塘学校。也是由4个学校分别派出1个老师,轮流上相同的初一英语课程,课后开展教学研讨,对四堂课的不同教学方法进行点评、总结、思考、解读、质疑、对比、探讨……结合各堂课的效果,找出了其中的优点和不足,教学与研究就这样融为一体。

据厦门外国语学校湖里分校校长徐名昌说,去年就开始酝酿校际联动,今年找到了时间点和契机,同课异构是四校创建“四校教学研究共同体”第一阶段的安排。

“同课异构,其实就是要探索建立高效课堂。”厦门蔡塘学校校长陈文斌说,传统的办学模式难改“千校一面”,对学生基础薄弱的学校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课堂,老师要少说、精说,把课堂、时间、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学习的自主权。

蔡塘学校是厦门第一所九年制学校,学生几乎全是外来工子女,基础参差不齐。但现在,“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这所学校每年的中考成绩,不仅是湖里区的“老大”,也名列全市前茅。变化的秘密“武器”是“教学案”,所谓“教学案”即“学生先学,老师后教”。2007年,学校开始尝试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在上每一节新课前,都会得到一张预习作业,老师在作业里借助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事先预习课文,所选择的问题都是新课文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与蔡塘学校的教学案形式有些差异,厦门一中海沧分校与厦门外国语学校湖里分校用的是“导学案”,把老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相统一,但同样侧重强调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能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厦门外国语学校湖里分校还通过“3×15”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上课效率。一堂45分钟的课,15分钟由老师解读学习目标和学生独自学习;15分钟学生针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并分组展示;最后15分钟由老师归纳总结,并当堂检测效果。“合作学习是效益最高的学习,突显了学生学的地位。”徐名昌说,学习小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比如每个6个人小组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考虑了学生个性差异、能力特征、成绩差异。

不论是“教学案”还是“导学案”都能提高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触动”学生学习的“机关”——带着问题进课堂,远比按部就班地听课高效多了。“当学习成了一种快乐,学生的学习意愿被调动起来,他们对课堂的投入热情远远超过了老师的想象。”陈文斌说。

教改探索应兼顾学科特性

“同课异构、教学案、导学案等探索高效课堂的教改,能够促使教师在对比中取长补短,加深对教材的挖掘,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让学校各自的教改研究少走弯路。”厦门一中海沧分校书记张伟斌如是说,这也正是四所学校校长们达成的共识。从更广的意义而言,“同课异构”还能让优秀的教学方式实现共享,通过与基层师生面对面交流,从而提升基层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在厦门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十方看来,同课异构是一种能够很有效地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研究方法。同一节课,由不同的老师,提供不同的上课方法和教育理念,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上课的效率,“这是一种在比较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有比较才会有进步”。他说,教学是有规律的,但教学亦是“教无定法”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探索,碰撞之下让老师们更敢于打开教学思路,避免教学的千篇一律。

但他认为,应该注意的是,教学案、导学案等教学方式的主导思想虽然好,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适合这样的上课方法。不同学科之间,甚至是面对不一样的学生,教学都存在很大的复杂性,一种模式并不能“包治百病”,需要实事求是。

陈文斌也意识到这一问题。他说,第一阶段,他们的教学案可称为“建模阶段”,探索建立一个教学规范,而在未来的第二阶段,就是“去模阶段”,规范建立起来后,教师们已领悟了“模”的真谛,就可以去掉固有的模式,回归每个学科的特性和不同需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