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上,两岸大学校长在肯定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的同时,纷纷表达了对“大学同质化”现象的共同担忧。
本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27日在福建武夷山落幕。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2012年大陆高等教育在学规模达到3325万人,毛入学率达到30%;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居世界第一。
然而,“大学同质化”现象亦随之凸显。政府主导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具有太强的导向性,被普遍认为是造成“大学同质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出席论坛的多名大学校长认为,现行的评估体系最重要的衡量参数是学校规模、层次和学位点数量,由于评价标准单一,高校追求大而全,行业特色型高校的特色专业反而“失色”。
台湾中央大学校长周景扬认为,大学忽略各校特色而盲目扩张贪大求全,是为“有行动而无愿景,会是一场噩梦”。台湾新竹大学校长吴妍兰表示,需警惕“大学同质化”现象,高等教育改革应建立弹性化制度,而非千面一律的大学。
“第一只有一个,唯一可以有很多,每个大学都可以办成特色和唯一。”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说,院校自有办校传统,有的长于工科,有的农业很强,有的人文很好,给予大学更多自主权,让大学校长能够按照自己的传统、优势去办,才能做出特点。
有大学校长指出,按行政级别管理高校,高职院校副厅级,本科正厅级,进入“985”的学校还可能列入副部级,这都引导了高校盲目求大求全。
吉林大学副校长赵继认为,高校推行法人治理结构或可使大学去行政化,以章程约束保障,使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互平衡,并保障学术权力得以加强。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表示,大学建设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应该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分类指导,便于不同类型的院校明确自身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形成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的格局,“不要把每一所大学都按一流大学来培养”。
台湾淡江大学1980年由英语专科学校升格为大学,跃为全台私立大学排名第一。校长张家宜援引该大学兰阳校区全英文教学的教学设计为例,窥其成功之道,“鼓励弹性、多元化教育,让大学结构自主是最重要的”。
过去5年,中国高等教育输送了3786万名毕业生,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但大学同质化导致高校人才培养趋单一化,也引起大学校长们的关注。
赵继认为,应建立基于雇主反馈的持续反应改革机制,由用人单位对毕业大学生的需求和满意度来优化教学内容、设置课程体系,以推动教学改革,“而非主管部门说了算”。
“高校人才培养的眼睛要向下。”一些地方院校校长强调,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样化、多元化的,而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单一化的,很难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研究型大学培养精英人才,但大量能够扎根基层、企业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都出自应用型大学,如果应用型、职业型教育不受重视,必然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