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退休65岁领养老金,中间15年怎么办

首页 > 

地方

 > 河北

 > 50岁退休65岁领养...

50岁退休65岁领养老金,中间15年怎么办

延迟退休的话题正在全民热议中。12日,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接受《七分之一》节目采访时称,“不是延迟退休年龄,是延迟领取退休金。”记者问,“50岁退休65岁领养老金,中间15年怎么办?”教授说:“男的去养老院做园林义工,女的给老人洗衣服啊!”

目前,相对于延迟退休这一公共议题所承载的重大社会意义和制度价值,有关这个议题所产生的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和说法,却越来越口水化、娱乐化和弱智化——更可怕的是,这些专家学者有可能就是养老体制改革的制度设计者。

“退休空档期可做义工”,本身不值一驳,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制度常识和公众智商的双重羞辱。从现实利益看,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养老体制,养老金对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而言几乎就是退休后的唯一生活保障。倘若在长达15年的退休空档期内只做义工而没有收入,很多人将面临生存困境。而从制度层面看,民众缴纳了养老保险,就该享受相应的养老福利,这是政府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退休后做义工未尝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生活方式,但这只能是一种个人选择,而不能成为制度安排。

作为清华方案的主要起草者之一,杨教授算是养老体制改革方面的专家了,以她的学识不会意识不到这一说法的荒谬之处。所以我很怀疑,这究竟是杨教授的内心真实想法,还是记者逼问下的一种慌不择词?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延迟退休的改革方案真的设计成熟了吗?是否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改革的核心问题解决了吗?

事实上,延迟退休的改革重点就在于,如果50岁退休65岁领取养老金的话,那么中间的15年该如何过渡?改革当然会涉及利益调整,但改革不是强者对弱者的任意摆布;其次,改革应选择稳妥方式进行,尽可能减少改革阵痛,并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倘若如杨教授所说,“男的做义工,女的洗衣服”,这不叫改革,这叫利益打劫。

“退休可做义工”背后,有两种倾向须警惕。其一,改革总拿弱者开刀。很显然,存在退休15年过渡期的只有企业退休人员,而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包括杨教授这样的精英群体不需要担心这样的问题;其二,改革主题先行。改革应先论证再确定方向和路径,而目前的养老体制改革是先定方向和路径再论证,似乎只有“延迟退休”这一条路可走。这样的改革难免缺乏耐心,甚至有可能走错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