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遭学生实名举报:再无半点师生情分

首页 > 

地方

 > 山西

 > 中科院院士遭学生实名...

中科院院士遭学生实名举报:再无半点师生情分

作为中科院院士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王正敏曾是学生王宇澄的偶像。然而,随着一沓厚厚的举报材料被递交,这对曾经的师徒,如今已成互相口中的“陌生人”。

1月3日,王正敏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举行的情况通报会上,就同单位医生王宇澄举报自己专著抄袭、论文注水、申请中科院院士材料造假等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记者于1月4日在上海分别采访了事件当事人——被学生举报的导师王正敏及举报导师的学生王宇澄。采访中,两人就“学术造假”的诸多矛盾点进行了回应。而对于彼此的态度,他们都表示再无半点师生情分。不论学术上的定论如何,这对曾经关系亲密的师徒,在4年的时间里,从举报、指责到回应,战火愈演愈烈。

中科院7日回应称,正在了解相关情况,将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处理此事。院士如有违背相关行为准则,经查实后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最高将可能被撤销院士称号。

学生讲述而立之年考上偶像的研究生

1999年,已经31岁的王宇澄,从南京鼓楼医院辞职,考上了王正敏的研究生。“我一直希望继续搞科研,他在学术界拥有很高声望,是我的偶像。”回忆起当年成为王正敏学生时的情形,王宇澄仍难掩激动之情。

然而,由于身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科主任职务的王正敏忙于手术和会议,王宇澄几乎是从2003年才开始接触到导师,而“不苟言笑,严肃认真”是导师留给他的第一印象。

王宇澄说,自己没想到,导师很快就主动请他当秘书,负责协助日常工作。大到做各种课题、总结学科建设材料;小到买机票、办签证都是他一个人做。

2003年,王正敏开始写作自己的第三本专著《王正敏耳显微外科学》。紧接着,他又开始为申请中科院院士做准备。这成为了当时最紧要的两项工作。

王宇澄回忆,2004年底,出书工作到了最后关键时期,导师增选院士也迫在眉睫。为了方便工作,王正敏将自己的一间办公室腾出来给王宇澄使用。由于准备相关材料任务量大,王宇澄说自己常常工作到半夜。

接着,推荐王正敏的院士中有人过世了,推荐人不足。王宇澄便通过自己的亲属为导师找到两名推荐人。最终,有7名院士对王正敏教授进行推荐。

2005年12月,增选院士名单公布,王正敏当选,成为医院唯一一位院士。

王宇澄说:“2009年我帮他制作简历,当时他让我划掉他简历里博士学位几个字,我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他说简练一点。后来我在网上查的时候发现方舟子在《新语丝》上曾举报过他博士学位造假的事,我就开始去查他的相关情况。发现他的博士学位是假的。2010年8月,我向医院党组织反映他书抄袭的情况。2012年2月,我又向复旦大学举报了他学位造假和论文材料的事。随后向中科院举报。接下来,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我分别向纪委和教育部多次举报,直到2013年8月9日,上海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得出调查结论。”

复旦大学回应王正敏确有学术不规范之处

针对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王宇澄举报他的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学术抄袭、科研成果剽窃、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2013年8月,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调查后认定:王正敏提供的医学博士学位证书,最终获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定,故举报人质疑王伪造学历的问题是不存在的。王正敏为合作者之一所发表的几篇中文论文中,有些论文内容高度重复,另有几篇论文中曾使用相同的内容或图表,属于重复发表,这种做法在学术态度上也不是实事求是的。关于书籍引用问题不属于抄袭。

复旦大学称,经查未发现王正敏存在学术不端,但确有学术不规范之处。

中科院相关负责人7日表示,按照相关程序,学部对收到的投诉,首先转交院士所在单位或归口主管部门调查处理。若有违背院士行为准则的,无论是在增选过程中还是当选院士后,学部都将根据相关程序进行调查。中科院院士选举分六个学部进行,对院士的处理也是首先由相应学部进行调查,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由其所在学部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可给予警示、批评、警告直至撤销其院士称号的处理,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

复旦被举报院士回应争议

否认国产人工耳蜗系克隆国外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在被学生举报涉嫌学术抄袭、院士申报材料造假之后,一则质疑其研发的国产人工耳蜗克隆国外技术、并存在质量问题的新闻报道,再次将其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近日,年近八旬的王正敏院士接受记者采访,对质疑做出回应。

据了解,澳大利亚在1982年研发的科利尔22型人工耳蜗是世界首个多通道耳蜗装置,日前,有媒体质疑,王正敏团队研发并获国家发明专利的“多道程控人工耳蜗”,正是破解了澳大利亚人工耳蜗样机芯片,照葫芦画瓢仿制出的,仅是修改了产品外观和线路。对此,王正敏表示,1996年,澳大利亚公司赠送给中国两个人工耳蜗,双方合作就此开始。随着合作的深入,我们打开了澳方留下的一个教学用的人工耳蜗,发现里面的所有数据都消失了,基本上只是一个几何图形,并不能明确地看到线路图,用处并不大,但有所启发。团队最后慢慢地才在实验室里做成了国产人工耳蜗。研制成功后,科利尔公司并未对我们国产的人工耳蜗提出过任何异议,就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专利和技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