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先在家自已复习,到现在频繁参加各类培训班,从过去主要参加本地考试,发展到全国各地“赶考”……为了能实现公务员职业梦想,不少考生花费大量光阴,重金投资。
在山西省2010年公务员笔考即将到来之际,记者采访发现,在国家规定考试费用多年未变的情况下,不少公务员考生花销却连年攀升,许多原本额外的费用被变成“不可或缺”。而考试花销的被动“推高”背后,隐含着的是考生心态失衡、商家恶意炒作等因素。
样本 一个公务员考生的两本账
经过连续3年十多次考试后,2010年来自古交的孟非至今还没有圆了公务员梦。孟非是省内一所高校2007年的毕业生,连续3年时间,他在和同学们合租的房子里,每天起床洗漱之后就是埋头苦读,无论是国家级、省级、还是县级公务员考试,他都报名参加过。而且除过在省内考之外,三年里他还参加过陕西、河南等省的公务员考试。
孟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一年参加公务员考试3至4次。每次考试报名费90元,交通费由于地点不同平均约300元,食宿费200元;3年一共报了四次辅导班,累计共12000元,外加资料费2000元;面试时的置装费1000元,请人面授面试技巧1000元;笔试通过后面试、政审、体检,往返交通、食宿等共计3000元。按每年3次考试算,三年下来,孟非为报考公务员净支2万余元,这还不包括他为考公务员留在太原的食宿费用。
“我每个月包括吃饭、买衣服以及人际交往在内,花销在1500元左右,如果加上这部分花销又多了5万。”孟非说。
和清晰的金钱账相比,经济系毕业的孟非还时常会盘算自己三年的机会成本账。“青年时代最好的三年时间都给了各地的公务员考场和培训班,”孟非回忆说,毕业当年他原本可以去一家合资企业上班,但在周围同学的“劝说”下,开始了漫长的“考公”路,三年时间他全职“考公”,为此失去了众多工作机会。同时,由于没有稳定的工作,原本相恋5年的女友也提出了分手。
因为执着考公务员他认识了不少朋友,他发现在这个圈子里他的成本并不是最高的,一些辞职考、待业考、全班考等各种各样的极端类型,花销远比他高出许多。
调查 两因素致花销连年涨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考生对于考试花费并没有仔细计算过,考公务员平均花销多少?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不少考生表示,与前些年相比,近两年考公务员花销呈上升趋势,而他们的主要花销集中在“赶考费用”和培训费用上。“前年只是参加本地的公务员考试,考试报名费加上书本费也就几百元钱。去年开始报班学习,费用直线上升。”考生何凯告诉记者,去年他参加了邻近省份的公务员考试,由于多了往返吃住等费用,一次考试的花销首次突破千元。而2010年他准备去更多省份“赶考”,目前预算已经上升到2万元。
到处“赶考”的背后是参考人数的连年增高。一组数据显示,考公务员人数连年增加,2006年我省省级公务员考试人数只有3万人左右,到2009年这一数据已经上升到56233人,录用平均比例也上升到1∶55,而当年参加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人数也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在考生竞相赶考的同时,公务员考试培训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一位相关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从2006年开始参加培训的考生就一直呈快速增长的态势,2010年参加培训的人数比去年增加50%。而周围几家“同行”那里的培训人数也较去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随着考生培训人数的增加,培训班的收费也水涨船高。“2年前一个保过班不过6000元,现在叫价12000元。”该负责人表示,由于众多报名参加“高价班”的考生是“裸考”族,只要宣传时传递出“有内幕、有专家”等信息,不愁没有生源。
建议 高投入未必有高回报
一位长期从事公务员招生考试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考公务员成本中应该包括经济成本和机会成本,但由于机会成本不容易测量,所以大众把目光都放在了经济成本,而这又被分成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他介绍,直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考试而开支的费用,如报名、体检等必备开销,间接经济成本是指因公务员考试而间接增加的各种开支和费用,如参加面试必须有得体的着装等。“如果只计算直接成本,考生并不会难以负担。”
但同时,他也承认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社会上一些考生成为专职的“公考族”,他们会依据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时间不同,从南方考到北方,从东部考到西部,不惜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大量真金白银搭进去,而且这种风气越来越热。“盲目的报考自然会产生不合理的费用。”部分公考族成本连年增加,背后是人们对于公务员考试的认知还有待提高。他表示,一些考生对公务员岗位根本不了解,而且不同地区的公务员录取要求也有所不同,那些不论工作城市、不论岗位职能盲目报考公务员的做法就更为不妥。“找工作的前提是对自己、对想要的工作及其环境作明晰地分析。否则,病急乱投医,浪费了应聘成本,更浪费了寻找其他工作的机会成本,得不偿失。”太原市社会科学院专家李晓伟表示,在没有对自己和岗位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报考,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如生活环境、发展前景等。“所以说考公务员应该更理性,高投入未必有高回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