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初秋时节的这个清晨,太原市多条线路的公交车上,一些操不同地方口音的人们难以控制兴奋。到了山西大学站,车刚停稳,矮窄的车门承受着人群的冲击,所有的激动、兴奋,一泻而出。“山大欢迎你”“一路辛苦了”……
大学,迎来了首批“90后”新生。
报名,家长被晾
“欢迎新生到来”、“宝贝你好”等暖心的标语随处可见。9月6日上午7时,山西大学校门口已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一名戴着墨镜、体型健壮的男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行李箱成了他的玩物,踢着、推着、抱着,耳朵上插着耳麦,身体有节奏地摆动着……他叫马志刚,来自江西。这一路,他倒了3次车,5日晚踏上了太原这块对于他来说完全陌生的土地。临行前他拒绝了父母亲护送的好意,只身一人踏上了求学征程。墨镜下,通红的双眼,略黑的眼眶,显然一宿未眠。“买的卧铺,但一路基本没有合眼,想到马上就要面对新同学、新环境就兴奋得睡不着。”爵士风格的铃声,搁浅了短暂的交流。“老妈,我到了。嗯,一切都好,睡了一路,你们不用担心,把心放肚子里吧!”
他叫李国强,浙江人,标准的“90后”。同他一同来的“亲友团”阵容很是庞大,有爷爷、爸妈、哥哥、舅舅等二十多人。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李国强在家很懂事,独立性很强,可在家人眼里,他永远都是孩子。但自认为已经长大了的他,在整个报名过程中,把全家人晾在了一边。“来了这么多人,什么也没帮上,交学费、办手续都是他自己完成的。”妈妈抱怨起了他的执拗。“我们来送也就是不放心,没想到我们居然在他眼里成了‘负担’。”一旁的舅舅笑着说。
在现场的“新兵大军”中,来送孩子的家长占多数,很少有独自前来报到的“90后”学子。“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出远门,做父母的很难放得下心,所以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家长陪着前来的还是占了很大一部分。”一位学生家长说。但一路走来,从报到注册、交费到购买日用品。大部分“90后”都没让家人帮助,全是自己办理,这反倒让家长感到有些不自在。看到孩子们能独立地完成开学报到的所有事宜,让不少父母感到欣慰,放心了不少。
“装备”,够用就好
“笔记本5000元、数码相机2500元、手机2000元……”今年以590分的高分考入山西大学的杨平同学,透露了他在开学之前购置的电子产品。那么,对于“90后”的新生来说,大一真的需要这么齐全的“装备”吗?
在学生交费处,一脸童真的湖南籍女生王倩,放在身旁的大包小包加起来就七八个,看样子数码科技产品一定不少。但王倩笑着摇了摇头,爽直地回答道:“我就有个手机和MP3。电脑打算等大二以后再买。查资料可以去附近网吧或者学校的资料室;手机就有照相功能,买数码相机是浪费,根本用不着。”
数学系的新生某寝室。整齐划一的床铺,条理清晰的摆放,让人眼前一亮。正在叠放衣物的新生马永亮告诉记者,他家里有一个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但都没有带过来。“除了计算机或者动漫等几个特殊专业用得着,别的专业买电脑其实没必要。”
在这间8人间的寝室里,已经安顿好的几名新生围坐在一起,聊着,说笑着,虽然乡音不同,但快乐却洋溢在每个人的心中。手提电脑播放出了音乐,这是他们这个小团体里惟一的一台,马同学给寝室起了个“舍名”,叫“老九非人类”。记者随后在一些新生寝室询问了不下30位新生,结果显示:手机是他们的“标配”,但带电脑的只有寥寥几人,至于拿数码相机的,更是凤毛麟角。
认识,新鲜现实
与之前的“70后”、“80后”相比,这些“90后”新生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大学,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褪尽了荣耀的光环,而成了人生的一个阶梯。他们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更加现实,对自身将来要扮演的社会角色也有提前的规划。
新生田莉莉表示,“90后”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思想活跃,胆子大,不唯唯诺诺。谈到来太原的感受,她还不无自豪地“炫耀”了一番,虽然她是第一次来到山西,但通过网络已经对山西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饮食习惯等做了详细的了解。不仅如此,她还在山西大学的论坛网向学哥学姐们进行了咨询,对“新生指南”中要带什么,注意什么,如何坐车等都已耳熟能详。她有些得意地说:“这叫有备无患!”“山西的好吃的真是太多了,醋的味道棒极了!俺是老醯儿,哈哈。”开朗健谈、爱笑活泼的小姑娘,用不是很地道的山西话作了结束。
“我们还是参加一个社团吧,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能力。”“不对,我觉得还是应该好好学习,现在大学生算啥呀,我们还得继续努力深造。”……一起结伴而来,没有家长陪同的4个女学生,在一块叽叽喳喳闲聊着,她们的观点,得到了一旁驻足的其他学生家长的认可。一位女同学告诉记者:“社会上对我们这些‘90后’的印象不好,认为我们没有目标,只知道玩乐。其实,那是一种误解。我们和他们认为的完全不一样。我们经常会在一起讨论将来要在大学里做些什么,哪些活动会对我们的将来有所帮助,尽可能地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怎样利用假期多接触社会等等。因为我们都很清楚,要想在未来的社会中被认可,必须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我。”
考入山大金融学院的新生史学刚对社会的看法很现实,有着自己的打算,“4年后要考研,然后出国深造”。虽然时间相隔比较远,但从说话的语气中听得出,他就是为这个目标而来的!
中午到了吃饭时间,成群结队的新生们说说笑笑地走在校园中,彼此完全没有陌生感。眼中的这一幕,让人不得不佩服“90后”的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我们都是一个寝室的,他来自河南,喜欢踢足球;他来自广西,是电脑高手……”然而就在半天之前,他们还相隔千里,互不相识,可现在说起这些刚认识的新朋友的情况,太原的王文佳同学却是如数家珍。
开销,精心计划
“山西的消费高吗?孩子上高中的时候就住校,我们每个月给他1000元。现在上大学了,你说一个月给他1000元钱够用吗?”来自湖北的家长向前来迎新生的学长们打探着。刚刚进入一个完全崭新的环境,一切的生活开销、学习开销等都要自己掌握,这批在蜜罐里长大的“90后”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家之主”。
“开学之前我已经在网上向学哥学姐询问过了,他们给了我很多经验,我自己算了一下,一个月有700元足够了,如果精打细算点,结余还是有的。”扎着小马辫、笑容甜美的吉林通化新生马宁有着她的“小算盘”,从高中开始她就养成了记账的习惯,花多少,用多少,该不该花,她心里很有数。
早饭花了3元,买笔记本花了5元,买牙膏花了8元……山大法学院新生刘某家里经营着三家公司,但她却有着自己的小账本,上面清楚地记着当天的开销,从后往前翻,记者看到,从初中到高中,每个学期的学费、生活费都记录在内。问其原因,她回答说:“父亲从小就教给我一句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对我受益匪浅。”
爱心,传递热情
今年遭受地震灾害的四川籍和甘肃籍新生特别引人关注。性格开朗活泼、热情大胆的北川学子雷乔兰,坐了25个小时的火车,于9月5日晚11时来到太原:“一下车就有学校派车过来接我们。在他们的热情面前,旅途的疲惫一扫而光。”
“5·12大地震后,我家的房屋全塌了,农田也被山体滑坡给毁了。幸运的是,全家人都平安无事!”提起那次大地震,她眼里还闪着泪光,却也透着一股坚强。大地震后,她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要好好学习,回报社会,把爱心传递下去!”
虽然父母也来了,但整个上午雷乔兰都是自己忙前忙后。提起对山西的印象,她开心地说:“山西人很热情,同学们也很热情。本以为来了后会很孤独,但学校和老师的关心让我有了家一样的温暖。”她拉着一旁的女生向记者介绍道:“这是我认识的新同学,我们一个寝室,她还带我逛了校园呢。”“这鞋好看吗?衣服漂亮不?”雷乔兰向记者展示着刚领到的军训服装和帆布鞋。
雷乔兰此次的学费、住宿费、军训服装费等费用,全部免除。受益的不仅她一个,还有其他11名新生。学校在“绿色通道”专用资金中,仅爱心扶助资金就近6万元,12名来自灾区的新生平均可得资助5000元。
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使灾区新生顺利入学,安心学习,正常生活,财大推出了“三免两送一助”爱心扶助方案,采取多项措施为地震灾区新生解忧。“三免”就是免除灾区新生第一学年的学费、教材费、公寓费;“两送”就是向灾区新生赠送军训服装费和公寓物品费;“一助”就是为灾区新生提供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同时,学校还给每位灾区学子预支两个月勤工助学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