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如何一体化育人共同发展

首页 > 

地方

 > 吉林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校...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如何一体化育人共同发展(图)

原标题:校企如何一体化育人共同发展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如何一体化育人共同发展1

教学名师王晓东指导机械加工学徒。 (图片由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提供)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如何一体化育人共同发展2

学生在长春轨道交通集团运营二公司车辆段进行车辆检修学徒。 (图片由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提供)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如何一体化育人共同发展3

企业师傅在汽车技术实训中心进行底盘认识教学。 (图片由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提供)

中国式的现代学徒制需要学习借鉴西方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但更需要符合中国的实际,体现中国文化特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专业是职业院校连接行业企业的纽带和桥梁,选好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专业尤为关键,但并不是所有的高职专业都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同一专业在不同的地区、与不同的行业企业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实现形式,重点在于探索校企联合招生、协同育人、共同发展长效机制的建立。

■赵有生

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中,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了股份制办学、校企共建办学、职教集团化办学、订单合作办学和店校一体办学等多种形式,经历了以学校培养为主体育人到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校企深度融合,探索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长春职院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学院选择国有、合资和民营3种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开展合作,积极破解国有企业高端和关键技术岗位人才需求、合资企业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广、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员工价值提升的有效办法,探索了具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现代学徒制实施路径。

创新“双主体”育人模式

在系统推进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共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共同开展技能培训考核、共同完成顶岗实习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基础上,创新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明确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落实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长效机制,努力构建职业教育政、企、校一体化新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实行招生与招工同步,学校、企业与学生签订了学徒培养协议,形成“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与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奥迪职业学校项目”合作协议,先招生后招工,明确了校企双方人才培养义务和责任,形成“三阶段工学循环”人才培养模式;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与吉林省金塔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学院针对企业员工开展单独招生,实现先招工后招生,创建了“职前—职后全程工学双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校企“双导师”教学

校企共同组建了由校内骨干教师与企业师傅组成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学院3个专业与合作企业制订了企业导师管理办法,明确企业师傅的聘任条件、工作职责、待遇、聘用与考核,选聘在企业一线岗位工作的工程师、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担任企业师傅,建成133人的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探索现代学徒制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共同承担。学校课程以理论和理实一体教学为主,主要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由学校导师负责组织教学实施与考核评价;企业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主要采取做中教、做中学,强化岗位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育,由企业师傅负责组织教学实施与考核评价。

校企双方合作成立了以学校名师为带头人的名师工作室2个,成立了以吉林省首席技师为带头人的技师工作室3个,在企业设立了5个教师流动工作站,广泛开展学校与企业人员互聘、双向挂职、横向课题联合研发、应用技术服务等工作,培养学校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企业师傅的带徒教学能力,培训企业师傅104人次,选派学校教师到企业工作锻炼72人次,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校企双元开发教学资源

依据企业岗位标准,校企联合制订了3个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和企业培养方案。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以掌握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线,围绕企业核心岗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通过岗位能力分析,校企联合开发符合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的“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织的课程体系。学校课程以理论和理实一体教学为主,企业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学校和企业在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培养过程中,相互支撑、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按照学校教育和企业学徒的标准、内容和组织要求,开发实践教学体系,创建校内外学徒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实践教学资源优势,校企共同按生产模式进行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在企业共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在学校共建了奥迪实训中心和校企协同育人中心,合作企业提供学生工学交替岗位,创建了企业师傅带徒弟的实践教学环境。

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学习

学生通过学校课堂的学习,在校内导师指导下,完成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和基础技能、专业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的训练,掌握企业岗位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学生在学校学习后带着学习任务进企业。学生在企业课堂以学徒身份,采取“一师多徒、一徒多师、一师一徒”的灵活交替方式随师傅学徒,“一师多徒”是指在专业认识实习期间,一般以一位师傅带多个徒弟的形式完成师带徒;“一徒多师”是指在岗位实习期间,每一个岗位由一位师傅带一个徒弟,每个学徒将对所有岗位进行轮换实习,同时对应多个不同岗位的多个师傅;“一师一徒”是指在岗位专项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期间,每个学徒对应岗位的一位师傅,完成岗位技能的训练。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在师傅的示范指导下,徒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相应的职业实践技能并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再回到学校课堂,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通过以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在学校与企业的交替学习,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技术技能的不断提升。

开展多元教学组织管理

落实学校和企业的主体责任,校企双向介入,按照学校学历教育和企业学徒的要求,共同制订了企业导师(师傅)管理办法等26个教学管理制度文件,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组织与运行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建立了教学组织运行管理与评价的长效机制。

课程考核评价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采用教学、生产、鉴定并行的操作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其中,教学评价是在学校和企业学习阶段,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按照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各项教学内容的考核评价,包括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个方面;生产评价是在企业生产阶段,由企业师傅针对学生在学徒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而进行生产方面的评价,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鉴定评价是学生(学徒)参加的相关职业资格鉴定,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学生在每学期对任课教师和企业师傅进行教学能力、水平与效果的评价。

实践表明,现代学徒制可以更好地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虽然学院在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但需要破解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有很多,如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问题、市场机制和用工制度问题、现代学徒制专项经费补偿机制问题等,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找寻破解的有效途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