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下午两点,吉林大学东荣大厦报告厅外,静静地排起了长龙。2点30分,周其凤院士在此做告别演说,吉大学子从各个校区纷纷赶来,依依不舍。
就在5天前,同一个报告厅内,中组部有关负责人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吉大校长的任免决定,山东大学原校长展涛接任吉大校长,周其凤另有任用。
网上传言,周其凤将接掌北大,消息终于得到了证实。按照计划,13日早8时左右,周其凤飞赴北京;14日上午,北大教师出身的他,将以校长身份入主北大。
浅色棉布衬衫,一身黑灰色西服,没有打领带,这是他一向朴实亲和的作风。周其凤一进场,就被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包围。能容纳近千人的报告厅,此刻还是显得太小。
吉大党委书记陈德文宣读了聘任周其凤为吉大双聘院士和名誉教授的决定。“我们要把他的心留住,让他能经常回来,给学生们作报告、上课,带研究生”,新任校长展涛举起聘书,周其凤几乎是一路小跑着上台,接过聘书的那一刻,终于控制不住泪水。
“我2004年7月13日到吉大的,从我进入吉大那刻起,我就想,这是我人生最后一个工作岗位,万没想到,我会离开深爱的吉大,离开深爱的同学们……”周其凤声音哽咽,“在吉大的几年,可能是我工作上面对困难比较多的几年,但也是我幸福指数最高的几年,因为有大家的支持和宽容。我非常幸福,真的……”
“今天,吉大成全了我,我终于是吉大的教授了!今天算是我第一次讲课,题目就是《不是校长的我》。”报告会上,周其凤向学生们倾情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1947年冬天,周其凤出生在湖南浏阳龙伏镇一个穷困家庭。6岁那年,渴望早点读书的他,虚报年龄为7岁,独自一人跑到小学校去报名。看着他矮小的个头,老师不信,但周其凤一口咬定自己“7岁”,第一天不行,第二天再去,最后他胜利了。事后证明,“争取早入学一年”,对他的一生意义非常重大,这使得他在1965年考入北大,而1966年因为“文革”高校停招了。
实际上,从上学那天起,周其凤就面临辍学的危险。每天去学校,他都背着一个大竹筐,以便放学路上打猪草,但家里还是付不起学费。有一次,他想拿烧水的铜壶抵学费,那可是家里最贵的东西,乘母亲不注意,他拎起铜壶夺门而出,母亲在后面使劲儿追,追急了,周其凤一把将铜壶扔进了水塘。
上初中时,学校离家有60多里山地,周其凤住校。“我第一次看到了卡车,在此之前,我以为世界上的交通就是靠腿。我当时的志向,就是当一名卡车司机。其实,我一生并没有什么特别远大的理想,我的目标总是比现状稍高一点,然后脚踏实地去做。”
1962年,如愿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周其凤兴冲冲地往家赶,然而,母亲却没像以往那样站在村头守候。原来,母亲病了,腿肿得下不了地。周其凤哭着跑出家门,跑到了村外后山上。天越来越黑,整个村子都乱了,村民们打着火把,敲锣打鼓地找他。
1965年,周其凤考取北大化学系。母亲花1元钱买回一个旧木箱,周其凤就挑着这个箱子出发了。箱里装着棉被,还有妈妈给他做的一双布鞋,因为舍不得穿,他光着脚走了两天到了省城长沙。在这里,他买了一张火车慢车车票,三天后才抵达北京。
1978年,周其凤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取了国内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冯新德的硕士生,几个月后,他又考取了国内首批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留学生,并于1983年2月拿到了博士学位。在该校,即使是美国学生,拿到博士学位平均也需要四至五年,而周其凤只用了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1983年5月,周其凤回到母校北大执教。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周其凤送给学生们三句话:要吃得了苦;要团结合作;要脚踏实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