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生陈杰军需要两套夏天穿的衣服和两双运动鞋,该生母亲患有中度精神病,父亲长期在外做小工维持家庭生计。奶奶80多岁,常年卧病在床……”这是湖南常德汉寿县聂家桥中学教师杨丕军在网络助学平台“微益中国”上发布的求助项目。很快,项目有了回应,“空灵岸”等三位热心网友捐助了231.12元,用这笔钱网购的衣服、鞋子也迅速送到陈杰军手中。
对于公益慈善,尝到“甜头”的杨丕军开始有了新的认识。“不一定要有很多钱、必须捐钱,呼吁热心网友奉献‘微爱心’、传递正能量也是做公益。”投身“微公益”一年多时间来,这名情系农村娃的普通乡村教师共募集到善款17000余元,帮助了300多名特困生。
在杨丕军的印象中,公益慈善更多是富豪、名人做的事情。而他以往的捐款经历,多少都带点强制的意味,捐款最终帮助了谁,他无从得知。2012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杨丕军认识了“微益中国”。这个由湖南省青少年基金会联合全国各省青基会共同发起,依托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打造的微公益捐赠网站,专注于解决乡村学生学习实物需求。
“哪些人捐款,捐了多少,钱用来做了什么,孩子们有没有得到帮助,网站上都清清楚楚。”杨丕军意识到,这个新型的公益形式,可能正是他期待的阳光公益。
杨丕军第一次在“微益中国”发布的项目是“我们追逐的篮球梦”。当时正值汉寿全县篮球赛的准备阶段,看到孩子们训练时用的廉价篮球没弹性,不耐用,他想到了“微益中国”,想通过这个平台募捐两个质量好一点的篮球,圆孩子们的乡村篮球梦。
对于平时只在电脑上浏览网页、聊聊QQ的杨丕军来说,利用平台发布一个助学项目让他伤透了脑筋。申请助学项目要求文配图,没有相机,他用老式蓝屏手机拍下篮球,可因为照片太模糊,第一次审核没能通过,无奈只得向学校的摄影老师求助。
第二次审核通过后,杨丕军很兴奋,也很担忧,喜的是项目进入了平台,忧的是若规定时间内募捐不到所需款项,项目将会自动取消。于是,每到课间他就凑到电脑前不停刷新项目页面,看到五元、十元的数目渐渐增多,他紧握鼠标的手就会不停抖动。不到十天,款项凑齐,两个崭新的“高级篮球”邮寄到了学校。看到愿望变成现实,杨丕军意识到,他可能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杨丕军除了每周十节数学课,还有繁琐的学生管理工作,“微益中国”是他给自己的工作“增量”。有人劝他:“这个工作不计报酬,又无好处可捞,何苦折磨自己呢?”杨丕军笑答:“我还年轻,家里人又支持,有能力多募善款帮助那些真正需要的学生,这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啊!”现实中,杨丕军的确把帮助贫困学生当作人生乐事,乐此不疲。
现年14岁的女孩陈佳芳,父亲6年前因病医治无效死亡,母亲也因此远走他乡,杳无音信。家庭生计全靠70多岁的爷爷奶奶种田维持。杨丕军家访时,看到她家的情景,把身上仅有的二百元钱给了陈佳芳,并决定利用“微益中国”帮助她。
马上,“背着书包上学去”、“我也想有一个缤纷的夏季”等项目出炉,为小佳芳募得书包、衣服、学习工具书等,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
像这样的贫困生,杨丕军还帮助过很多,如173班的邵婷婷、177班彭巧、178班张雪……汉寿县聂家桥中学300多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占了一大半,在杨丕军的规划里,需要帮助的人太多,慢慢地,他感到肩上的担子越加越宽。
投影仪、饮水机、手电筒、棉衣棉鞋、英汉词典……一年来,杨丕军先后完成了31个助学项目,共募集到17053.79元善款,帮助了300多个特困学生。看到一个平凡的老师把公益越做越大,学校又安排了罗小林、王华超两名老师和杨丕军一起发布助学项目12个,募得善款5988.31元。但杨丕军并不满足于此,他又发动乡里两所村小加入到助学平台,他想看到更多农村孩子得到温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