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1月9日电 (记者 张建) “招聘方并不会因为研究生学历而高看任何人。找工作时,学历只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并不能雪中送炭,研究生也不是那么好找工作。”吉林大学研究生许楠期待着春节前能够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从2013年9月开始,尽管向很多单位投了简历,也参加了不少面试。然而,时至今日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招聘现场的混乱和拥挤让她在校期间的“优越感”荡然无存。
中国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到如今已经35年。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几年,中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持续增多,已从2008年的120万人增加到今年的176万人,考研学生数量呈稳步上升态势,每年增加10万—15万人。
然而,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称,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72万,比2013年减少4万人,这是自2008年以来首次下降。而在人数下降的背后,是不时传出的“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动摇着传统的“学历高工作好”的观念。
和许楠一样,一些研究生称自己被淹没在求职人海中,并不比本科生占优势,他们之前认为自己是研究生学历,产生了特别高的心理预期,看不上一些普通单位和职位,到后来才发现这样是不可行的,错过了很多机会。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进行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科专业评价”课题显示,目前中国有30多所高校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和在校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部分已超过本科生。但2009年至2011年,研究生的就业率连续3年都低于本科生。
随着研究生不断扩招,一方面,其学历“含金量”已有所下降,导致就业形势也不乐观。作为就业市场选择的结果,女研究生求职困难、文史哲等基础专业研究生就业困难等越来越明显;甚至研究生的第一学历背景依旧成为不少单位遴选人才的一道门槛。
另一方面,中国研究生就业面临的困难,除了经济和社会等因素,还有许多与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有关。近些年,中国应用型专业硕士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虽然2014年研究生考试报名总人数有所下降,但是专业学位硕士报名人数68万人,比2013年增加9万人。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研究生培养体系对于就业市场信号的反应明显滞后。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金昕认为,应用型专业硕士培养无论从数量还是专业范围都逐渐扩大,但由于长期以学位型硕士教育为主,这一改革尚未完全适应市场需求,虽然专业硕士学位报考人数在增长,但也需要考虑培养机制改革问题。
一些研究生反映,长期以来,研究生教育定位于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从学校到课题组,从导师到研究生本人对求职能力的提升不够重视。
专家认为,破解研究生“就业难”问题,需要从扩大就业需求、高等教育培养体系改革、研究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努力。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对就业歧视和乱设条件的问题进行严肃查处,畅通举报渠道。
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生涯发展教育研究的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团委书记张更辉认为,国家针对研究生就业的宏观调控政策要面向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增长点,同时要加强对部分需求不足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控制。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郑龙表示,要破解研究生就业难题,研究生培养机构必须面向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关注就业市场变化,对各专业的培养规模、就业率、就业质量等进行分析研究,做出科学判断,及时进行调整。
此外,积极开展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也是重要手段,张更辉认为,在指导研究生完成专业研究的同时,导师要了解学生的职业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职业发展,帮助学生认知专业应用背景并拓宽职业能力范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