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的一天,记者来到商城县观庙乡姚榜村采访。村干部自豪地介绍,姚榜村有一个重视教育的好传统,全村2200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大学生,有些家庭一家出了好几个大学生。其中,村民柳学江一家就走出了4个大学生。
柳学江的家在村子的中部,门口是一口池塘,院内一棵桂花树长得枝繁叶茂。
柳学江今年82岁了,没事的时候喜欢在村子里散散步,只是听力减退,与人交流起来比较费劲。柳学江的老伴名叫陈庆来,今年77岁,虽然已满头白发,但身体健朗,精神矍铄。
谈起自己的几个孩子,陈庆来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说话间,她指着桌子上摆放的一块牌匾让记者看,原来是商城县官庙乡政府于2008年3月授予他们的荣誉称号,上面写着“重视子女教育十佳状元家庭”。
柳学江与陈庆来膝下共有1个女儿4个儿子,除女儿早年辍学外,4个儿子都先后考上了大学。
老大柳士顺1987年考取兰州大学政治系哲学研究生,1996年又考取暨南大学经济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现为广东省顺德市委党校教授、暨南大学客座教授。老二柳士银1982年考取信阳林校,后在河南省委党校进修专科、本科,现为商城县双椿铺镇党委书记。老三柳士强1990年考取河南大学英语系,1995年考取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研究生,1998年考取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上海一家投资咨询公司副总经理。老四柳士富(后改名柳晗)1992年考入淮南矿业学院,毕业后入伍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前年以营级干部身份转业,现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工商局工作。
煤油灯下的求学故事
至今仍在老家工作的老二柳士银更多地承担起了照顾两位老人的担子,谈起自己的家庭,谈起求学的历程,他感慨颇多。
在柳士银的记忆中,父母一直很辛劳。最早还在大集体时代,父母靠挣工分养活一家人。母亲白天干农活,晚上去给人洗衣服挣钱。洗衣服的活十分辛苦,冬天有时要砸开厚厚的冰层,双手在刺骨的水中浸泡,闷热的夏天也要忙碌到深夜。父亲则常年到外面去放养一群鸭子。即便这样操劳,一家人的日子还是过得紧紧巴巴的。无奈之下,大姐柳士荣在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回家,帮助父母做活。
父亲上过几年旧私塾,母亲上过短暂的扫盲班。虽然他们没有多少文化,但对孩子读书却十分支持。柳士银兄弟几个也都很懂事,越是条件艰苦,越是发愤学习。经常打着赤脚去上学,没有书读就借书读,一个练习本正面反面都涂得密密麻麻的还不舍得扔掉。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他们经常苦读到深夜。
为了求学,老大柳士顺还经历了一番周折。当时上观庙高中需要推荐才有资格,陈庆来由于成分不好,儿子柳士顺上不了高中。求学欲望强烈的柳士顺就站到学校教室外面旁听,后来老师很同情他,破例允许他搬个小板凳坐到教室后面旁听。在这个过程中,柳学江夫妇俩不断找人求情,校长被柳士顺好学的劲头感动了,就收下了这名旁听生。
柳士银至今还记得1990年送弟弟到河南大学报到的那一幕。当年的五一劳动节,柳士银结婚,收了500元的礼金。弟弟柳士强考上了河南大学,学费360元,要求9月1日前报到。兄弟俩搭乘拉煤的货车先到了郑州,柳士银原本打算送弟弟到开封,可一算账,总共500元钱,除掉学费和一点零用钱就所剩无几,柳士银回来的路费就没着落了。兄弟二人在郑州火车站抱头痛哭一场,洒泪道别。
令柳学江和陈庆来老两口欣慰的是,不仅他们的儿子个个都很争气,现在他们的孙子们也是不甘落后,老大柳士顺的孩子去年去了美国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他几个孙子、孙女也都十分好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