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中心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餐厅,接着是矗立在道路两旁的教学楼和宿舍楼,以及宽阔的操场、风景如画的林荫道。
记者到校时正赶上大课间时间。操场上,低年级的小朋友一边跳绳一边摇头晃脑念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中年级的小美女手拉手说着“Welcome to China”,高年级的孩子们三五成群正在练习街舞、民族舞等。校园里一阵阵欢声笑语,一幅热闹景象。
“空冢郭中心小学是2006年9月组建的寄宿制小学,建校初,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栋办公楼,学生宿舍都是瓦房,年久失修,学校每周都要派教工维修。食堂是简易棚子,不挡风避雨,学生吃饭或站或蹲,很不方便。校内路面没有硬化,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一片泥泞。我们的师资力量也捉襟见肘,家长很不满意,生源流失严重。”当记者询问起学校初期的情况时,校长潘彦丽感慨万千。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空冢郭中心小学原是一所中学所在地,教学设施十分破旧。近年来,漯河市利用财政拨款、社会筹资等方式,先后投资近600万元,帮助空冢郭中心小学进行了升级改造。
“近两年,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后,我们学校已经变成了一所初具规模的花园式学校。学校有标准的200米环形跑道、2个标准篮球场、2个标准排球场、15个乒乓球台,以及各式各样的运动器材。如今,老师工作时身心愉悦,孩子可以参加更多的活动,师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提升。”该校教导主任袁结实对记者说。
空冢郭中心小学的变化是漯河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漯河市区原有中小学接收能力已近饱和。此外,农村学前教育基础普遍薄弱,现有幼儿园无法满足适龄儿童学前教育需要。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和农村学前儿童“入园难”已成为该市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为切实解决这些难题,漯河市坚持一手抓硬件设施建设,一手抓政策环境优化,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该市累计投入2.7亿元,相继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生活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积极推进城区薄弱学校升级改造;投资10亿元,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义务教育“百校建设工程”,新建20所、改扩建80所义务教育学校,实现2015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达到100所,在校生达到12万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满足市区群众的就学需求;投资700万元,为市直义务教育阶段的12所中小学300多个教学班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市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
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漯河市还注重政策环境优化,落实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分配生”制度、选派和组织2000多名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加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公开招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带动了农村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在漯河市源汇区最偏僻的问十乡初级中学,数学教师纪乔鹏已经在这里支教两年。两年来,他先进的教学理念、充满激情的教学方式给这里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很喜欢我的数学老师,因为他的教学方式很独特,我们很容易就能把他讲的知识全部学会。”问十乡初级中学七二班学生谭旭说。
“如今,我们农村学校不仅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师资力量也得到了提升。随着学校软实力不断增强,我们与城区小学的差距逐渐缩小,生源也开始回流,还吸引了周边个别县、乡的学生来校就读。在校生从2007年的700人,增加到了现在的1045人。”潘彦丽自豪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3年,漯河市把实施学校建设工程、实行各学段教育资助政策、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组建两大职教集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开展标准化食堂创建工作、开展校园安全年活动、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工作等确定为“10件教育民生实事”。
漯河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光普表示:“我们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为抓手,全力提升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