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在临桂偏远小学支教6名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在临桂偏远小学支教

首页 > 

地方

 > 安徽

 > 6名合肥工业大学研究...

6名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在临桂偏远小学支教6名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在临桂偏远小学支教

在临桂县南边山乡的两所偏远的小学,活跃着一支由6名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组成的支教队伍,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但他们凭着满腔的热情,为山区的孩子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户。面对山区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他们选择了奉献;作为时代骄子的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播撒着希冀和光明。与此同时,在孤寂而又艰苦的一年的支教生活中,他们自己也获得了历练和成长。5月13日,记者在临桂团县委书记莫灵梅带领下走进南边山乡玉联小学了解这群年轻人的故事。

艰苦的支教生活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所在的南边山乡是临桂县南片乡镇中最偏远的一个。5月13日下午两点半,记者一行驱车从临桂县城出发,抵达南边山玉联小学的时间已快下午4点钟了。

刚走进校园,一首合唱的英文歌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原来是玉联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在上英文课,记者走到教室旁的时候,一名年轻的老师正在辅导3个学生练习单词发音。上课的老师叫刘强强,他跟其他的5名同学都来自合肥工业大学,他们都在大四毕业后花一年时间参加由团中央组织的西部计划,成为一名西部志愿者到西部边远山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

“我们来这里都快一年了,今年暑假我们就要离开这里回学校读研究生去了。”门立猛有些依依不舍地说。去年9月1日,这个全国小学开学的日子,来自河北沧州的门立猛和他的5个校友来到南边山乡玉联小学和镇泰蓝天小学。当天,刘强强就把他的QQ签名改成了“燕赵大地,慷慨之士雄壮;因梦而起,奔赴八桂之乡。一度春秋,愿为临桂托点点希望!”可是,山区支教不光是有热情和雄心壮志就够的,他们遇到的困难才刚刚开始。

下课后,刘强强引着记者走进他们的宿舍,中间放着两张床,已经没有活动空间,这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瓦房是他跟另一名支教校友童晋的房间,做饭、吃饭和学习都在这个狭窄的空间内。“我来的第一个月体重就减了20斤。”童晋对记者说。1991年出生的童晋是支教团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在来南边山之前,他只是偶尔到过农村,更别说在这么偏远的山区支教了。由于南方的天气比较湿热,这个北方小伙跟其他的成员一样,经常上火,口腔牙龈痛,刚来的一个月牙龈痛得连口都张不开。对于水土不服来说,桂北山区的蚊子才是最令人害怕的,他们每个人身上脚上都有红红的包,满身蚊虫叮咬的痕迹。“第一个月真的很难过,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支教团团长解蛟龙说。

与饮食习惯难以适应相比,更让刘强强和支教团成员难以忍受的是山区的孤寂。“这里离城市远,我们除了周末出去买菜,基本都是待在学校里。”刘强强说,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他们刚来这里的确有些不适应。“晚上真的‘听取蛙声一片’,连电视都没有看。”另一名支教成员但西佐幽默地说。

全力筹资助学

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是他们依然坚持,他们更没提什么要求,尽量要求自己尽快适应生活。他们自己种菜,自己和面蒸馒头,经常利用闲暇的时间,温习专业的知识。很快他们就适应了在南边山乡的生活。他们经常利用周末和课余的时间去家访,翻山越岭,挨家挨户,早出晚归。家访中,孩子们的家境让他们震惊,也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学生们的艰苦生活。一张张家访照片,一沓沓走访记录,都记满了贫困学生的的真实情况,他们的心情格外沉重。“支教不仅要上课,还要全力支持学校。”团长解蛟龙坚定地说。老师们也在潜移默化的被影响。“我们学校老师十分不足,他们来了之后缓解了老师缺乏的难题,但是最重要还是教学理念让我们得到了创新,为我们这些中年老师注入了活力。”玉联小学的校长李常文说,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也逐渐热爱了学习。在英语教学上,支教志愿者创新了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的单一的教学,一些课程还采用双语教学,孩子们终于也敢开口说英语。在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他们支教的两所小学,在全乡考试中都排在了前列。

而除了正常的支教外,山区教学条件的简陋和山区孩子家庭的贫穷让刘强强他们感到震惊。“我们班的学生8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缺少关爱。”但西佐说。因此,在来到桂林之前,他们就有了通过网络媒体帮助他们的想法。

“每个@都在传递一份力量,每一次‘点赞’都是一种肯定。”他们积极地通过网络,利用微博、人人网等各种平台发布信息,把这个“世外”的山村小学信息发到了天南海北。他们在微博的信息被转发了5600次,有2万人关注他们。“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还有很多人在支持我们。”解蛟龙说。

支教后不久,他们积极通过母校的学生会,不久后就收到了一笔善款,连他们在英国留学的同学都知道了这个信息,纷纷打来电话表示要支持。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他们开始为山区327个学生进行圆梦,制订了圆梦“一加一”的计划。一位中科大的教授在网上得知了这个消息,一下子认领了20个心愿。认领心愿后,还亲自打电话给解蛟龙,要感谢他们支教团给了他这么个献爱心的机会。

夏天到了,平均气温都在30摄氏度以上,但玉联小学教室里面都没有风扇,看着孩子们满头大汗地上课,他们心里难过。这次他们又积极的联络善款,为全校的17个教室都安装了电风扇。在风扇转动的那一刻,全校学生高喊“谢谢老师们!”这一刻,让这几个北方小伙都流下了眼泪。

“目前为止,我们总共募集到各类物资和资金折合已经超2万元了,我们支教的两个点已经全部募集到礼物,要是条件允许我们希望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为南边山乡所有的小学生送一件六一节的礼物。”解蛟龙对记者说。

他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信赖,学生们主动给老师们写信谈心。留守儿童梁宇发的信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记得你们刚来的时候就和我过中秋节,这是我从小到大过得最快乐最难忘的一个中秋节,因为有了你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

一年的时间也很快过去了,7月份这个学期结束后,他们也要重回课堂,完成研究生学业,他们除了不舍还是不舍,除了难忘还是难忘。

然而,收获最大恐怕是他们的自身,刚来那几个毛头小伙,在基层的一年的锻炼也都成为成熟的男子汉。“当初我们来的时候,还不懂做饭,现在也懂了。”对于他们来说一年的支教生活,一生都受用,因为他们学会担当和责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