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大四生跑招聘会、考公务员、忙考研,课堂唱起“空城计”。国家公务员考试告一段落,记者走进北京几所高校的课堂,发现上课人数并未“回升”。“离研考只剩一个月了,很多大四生忙完公务员考试又开始忙考研,我们都成‘空巢’课堂里的‘留守’老师了。”大学老师魏民说。
“一变三”应对点名
大四生李彧说,他差2分没过大二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大课”期末考试,只好在大四重修。进入大四后,他就忙着复习考研,尤其是现在正是复习最后紧要关头,更无暇顾及其他。但考虑到出勤率占重修课成绩的30%,他又不得不去上课。“我着急啊!一开始带着政治模拟题去上课,但总是无法集中精力。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大师弟’,生活终于有了指望,我们好几个哥们儿都找他帮忙。”
11月29日上午,在《中国近代史纲要》开课前,记者在教室找到了李彧口中的“大师弟”。“其实,一开始我的外号是‘大师兄’,因为一节课我能变3个人。但在师兄们面前,我就只能当‘大师弟’了。”记者非常好奇,这位“大师弟”并非孙悟空又如何“一变三”。
课堂前10分钟是老师点名时间。听到老师点到自己的名字时,这位“大师弟”很自然地应了。当老师点完大二生的名,准备点大四生的名时,“大师弟”已脱下外套,在大四生的座位上坐稳。点到第一个师兄时,他应了一声,紧接着稍微挪动了位置,戴上眼镜。点到第二个师兄时,他再次应了一声。他前后三次应对点名竟不超过3分钟,记者不禁“大跌眼镜”。
“大课”是全年级或多年级在大教室里共同上课,最容易“钻空子”。这次,李彧算是过了“点名关”。“你不去上课难道不怕再次挂科吗?”课后记者问他。他摆了摆手说:“走一步算一步了。先考研,再准备期末考试。”如果多几个“大师弟”这样的“热心人”,恐怕课堂上“留守”的只有老师了。
大四生“很忙”
这是京城一所名校外语专业的一堂口译课。记者随王玉洁早早来到教室,等待上课。她带记者坐到后排,不慌不忙地掏出英语教材和笔记本,继而掏出一本《法硕指南》,放在课桌里。原来,她报考了清华大学法硕(非法学)专业。
讲台上,老师正讲述同声传译快速做笔记的技巧。王玉洁听了一会儿后低下头,把《法硕指南》放在腿上看了起来。“你不听老师讲课吗?快速做笔记可是非常重要的。”记者轻声问到。“我知道。英语专业知识学了快4年,补起来不费劲。但对于法学知识,我是一窍不通,得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说着,她又低下头沉浸在法律知识的海洋里。
“下面开始课堂练习。”老师即将放一段奥巴马的讲话录音,学生要当场翻译。王玉洁这才把《法硕指南》塞进课桌,仔细听录音。“奥巴马说……中国的历史很长……也很丰富……”轮到王玉洁时,她支支吾吾,好不容易才把一段翻译完。“刚才讲过,翻译时可以直译也可以意译。一般提到中国历史时,用源远流长更好一些,这就是我们说的信、达、雅。”老师纠正了王玉洁的问题。她频频点头,但坐下时又翻开《法硕指南》。“你还不好好听课吗?”记者不禁问到。“等下一轮轮到我再说吧。”她如释重负,长舒一口气。
这种现象不止发生在王玉洁一个人身上。在大学课堂上,“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以大四生居多。留得住他们的人,却留不住他们的心,只因大四生“很忙”。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逃课、一心二用都是不明智的选择。”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立勇说,大四生虽然在为未来寻求各种出路,但不应该占用上课时间。“如果大四生因为挂科而拿不到学历证、学位证,即使考上研究生了,有资格上吗?”他提醒大四生,上课和考研并不冲突,要规划好时间。
很多大四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学校最后总会让他们各科都“过”,“牺牲”课堂时间无所谓。“事实上,我们谁说了也不算,由分数决定。”魏民希望大四生不要小觑所谓的“大课”,因为这些“大课”不仅是必修课,而且学分高,直接影响到毕业绩点。“最关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和考研政治有相通的部分,学生有不懂的都可以问我。”马克思主义哲学老师魏民说,这部分在考研政治中比较难懂、分值又高,“好好听课才是备考捷径”。
一位大学老师认为,大四是专业课的“巅峰”阶段,学的都是精华。如果学生不好好把握这一年,就会错过四年中“最美的时光”。(北京考试报记者刘 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