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慎言农村与城市大学生就业率无明显差异

首页 > 

地方

 > 北京

 > 中青报:慎言农村与城...

中青报:慎言农村与城市大学生就业率无明显差异

2月18日一官方网站披露,尽管农村生源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较大就业压力,但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与城市生源毕业生无明显差异。该网站没有公布有说服力的数据来支持他们的这一结论。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更是“难中之难”。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去年年底发布的数据足以支撑这一结论——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中,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的就业率(87.7%)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69.5%)相差18.2个百分点,而重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城乡差异则分别为5.2个和6.5个百分点。

该网站援引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对近5年城市籍和农村籍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而得出结论: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与城市生源毕业生无明显差异。

依据统计而得出的这一结论,却没有公布相应的数据支撑。而且即便有数据能支持这一论断,就能说明农村生源与城市生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大体相当吗?

可以负责任地说,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肯定低于城市生源大学毕业生。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调查结果还显示,毕业生的家庭出身背景对其就业的影响也很明显,城市家庭毕业生更易于进入较好的工作单位。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公有部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比例(47.8%)远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31.1%),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的比例(10.4%)也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2.5%)高。

从总体上看,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在就业之前的人生阶段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可以说,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他们处于系统性弱势地位的一个结果。这个系统包括他们的童年、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以及所获得的就业支持体系等。

对相当一部分现在面临就业的农村生源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在目前社会处于人口大迁徙的情况下,他们的父母来到城市,但城市却不接纳他们。由于户籍等制度的限制,农村的孩子要么成为留守儿童,要么成为随迁子女,以至于他们或者与父母分离,或者随父母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这必然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影响,并进而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轨迹。

在义务教育阶段,如果是留守儿童,当地的办学条件以及师资力量与城市相比悬殊很大;如果是随迁子女,也多在农民工子弟学校接受教育,他们一方面有进入公办学校的期待,另一方面也有学校随时被取缔的彷徨。

尽管一些大城市已经出台了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的政策,但苛刻的条件还是让大多数随迁子女望而止步,最终也成为留守儿童中的一员。他们被迫回到老家就读高中,有的孩子为了更适应当地教育,在初中阶段就回到老家,与其他留守儿童一起接受基础教育。

而包括县一中在内的中学,在当前的高考选拔中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进入优质高校的机会基本被超级中学所垄断,这些在流浪和离别中长大的农村生源能进入这些超级中学的比例不大,他们能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进一步被挤压。即便在不断扩招的情况下,他们通常进入了二本或三本本科院校,这也为他们就业困难埋下了伏笔。

在获得的就业支持上,与城市生源相比,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也处于劣势。一方面他们多集中在二本三本院校,而一些好的就业岗位则或明或暗地提出招收211或985高校毕业生;另一方面,现在大学生毕业就业时,父辈人脉关系非常重要。一项数据显示,有41.6%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例高达51.29%,而农村生源大学生在这方面也没法跟城市家庭大学生相比。

承认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状况比城市生源差并不完全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相关机构在公布数据时也不必遮遮掩掩。毕竟这是必须引起重视的事实,而且这也不是教育等主管部门一家所能解决的问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