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八礼四仪”调研:没有大道理只有小习惯

首页 > 

地方

 > 江苏

 > 江苏“八礼四仪”调研...

江苏“八礼四仪”调研:没有大道理只有小习惯

原标题:江苏“八礼四仪”一百天 我们回头看

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江苏在全省未成年人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出台《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试行)》,向全省1700万未成年人全面推行“八礼四仪”,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规范试行距今已有百日,为了解“八礼四仪”教育在全省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情况,教师、学生对“八礼四仪”的知晓率和认同度,5月26日-30日,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牵头,以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示范学校为重点,各市随机走访6-8所中小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百日“回头看”专题督查调研。

走访所见,很多学校已经有了自行制订的礼仪规范,关键是将这些规范做细、做小、做实,需要少一些抽象概念,多一些具体指导。接触到的一线教师普遍反映,“八礼四仪”把抽象概念落到了实处,以往也对孩子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但没有一个这样的依托和标准,现在有了一个衡量的标尺,操作性很强。

“‘八礼四仪’相对于我们以前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更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徐州湖滨中心小学五(二)班班主任窦丽芳告诉,对孩子来说,空泛的守则规范意义不大,“八礼四仪”好就好在规范到了细节。比如说待人之礼,其中一条提到上课要尊重老师劳动,要认真听讲不能说话,“如果有学生不听讲,我就问八礼四仪里有一条怎么说的?马上学生就坐直了。真的立竿见影!”

南京夫子庙小学校长冯爱东认为,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不能仅仅是教化与规训。以孩子的视角,贴近孩子生长的地面,在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润物无声地落实教育目标,才更有可能提升教育的效果。如何让文明礼仪教育更接地气?连云港解放路小学将“八礼四仪”融入学校原有的“阳光儿童”评价体系,用阳光儿童“十好”标准(排好队、做好操、唱好歌、扫好地、行好礼、走好路、上好课、读好书、写好字、护好物)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每两周评比一次“阳光儿童”,每月评出“阳光班级”,“阳光楼层”;徐州鼓楼小学编写智慧成长评价手册,将”八礼“细化为50个小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养成礼仪习惯;南京拉萨路小学采用积分卡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这些习惯没有大道理,都是和孩子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小事,既容易操作,又便于养成,而且还能使孩子受益终身。

采访中听到的很多声音都在反复表达一个观点:文明礼仪教育重在“养成”。养成教育有其连续性,要有检验、巩固、提升的过程。在淮安清河实验幼儿园,看到一个很鲜活的事例:上课前,一个小朋友拎着小桶,跟在其他同学身后非常有秩序地上楼梯;放学了,还是这个小朋友,书包往来接放学的奶奶怀里一塞,大吵大闹要奶奶背着回家。谈及于此,省文明办未成年人处处长拾峰表示,养成教育是连续性,同时有反复性的。学校教育把该教的都教了,家庭教育往往具有不可想象的破坏性,孩子在学校五天走了五步,往往回家两天又退了十步。为此,淮安市天津路小学特别设计了“每日礼仪五分钟”环节,利用PPT对“八礼”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周一给孩子们看一些文明礼仪的图片和视频,让他们在心目中树立起自己学习的榜样,周四,孩子对照礼仪反思自己行为,如此反复,贵在坚持,效果十分明显。南京雨花实验小学的郭卫星校长说,“我们一定要替家长多做一点,过程中可能会有反复,一定要坚守,要固定下来,成为血液中的基因。”

“一种习惯的养成有反复性,所以我们说要‘三省其身’,一种习惯的养成要让他知道,让他认可,让他践行。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并逐步走向无律的过程。”拾峰如是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