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就像是一把尺子,中国人用它来测量高中生的知识和能力,以它测量的结果来选拔进入大学的学生。张敏强就是做这把尺子的人。他从1986年开始参与高考命题,至今已快三十年。如今,他越来越担心做不准这把尺子,要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每年900万的考生,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说,都难以做到。
高考制度运行了60多年,影响深远,利弊也十分明显。今年上半年,国家将发布高考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高考怎么改?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
分省命题造成浪费
记者:高考现在被叫做“一考定终生”,您从事了近三十年的高考命题工作,能否介绍一下高考命题是怎样运作的?
张敏强:高考命题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高考命题人大部分来自高校。为了试卷保密,命题人都要封闭起来,把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都收上去,还要签保密协议。违反《保密法》,最重要的判刑7年。
我从1986年开始做高考命题,到现在已经接近三十年了,以前在教育部的命题队伍是非常稳定的,20多人做一科,都是出名的教授,也很认真,命题质量也很稳定。后来因为有人漏题,就开始要把命题人都“关”起来,一关一个多月,最长我被关过三个月,不准打电话,不准写信,就快被关傻了。到90年代后期,由于我们人少,都靠得住,从来没有出现过漏题,就又放我们回来。
2000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分省命题。现在,全国有10多个省市实行自主命题,占全国考生约65%。分省命题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命题的质量也不高。有一个统计,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高考试题的总成本每年大致是150万元。而参加自主命题的省市,其直接开支都在150万元以上,有的省份甚至高达600万元。全国每年仅用于高考命题的开支就达1亿多元。另外,由于各省命题水平和组织水平不一致,分省命题的试题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
命题质量不一缺乏标准
记者:“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有很多争议。作为一个高考命题人,要怎样把高考这把尺子做得尽可能的准确?
张敏强:考试本身是一门科学,就好像一把尺子。比如,你的数学水平,客观讲,应该有60分,但老师出了一份试卷,你考出来的只有40分,那这份试卷作为衡量你数学成绩的“尺子”就是不准的。老师说,你怎么学得这么差?其实,你可以反问老师,你是怎么出题的,为什么我会的没出,不会的出一大堆。由于各省命题经常换人,高考也经常出现“大小年”现象,今年容易明年难。
考试误差必须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比如作文,评卷的老师为了减少误差,成绩就不断趋中,60分的作文分,平均分就达到40多分了,作文写得再好,也多不了10分,这样优秀的学生就很吃亏。
高考是大型的国家考试,首先要保证其科学性和规范性,才能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对高考的测评可以考察高考试题的可靠程度和准确度。一份试卷,如果高水平的学生无法把分数拉开,低水平的学生反而全都会做,那就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但高考命题质量究竟怎么样,我们现在没有一个评价体系。考试结束了,没有人对考试的结果做分析,学生得不到反馈,中学教师也得不到反馈,高考单纯地变成一种选拔考试,缺少了评价功能。
近年来,高考的结果变成只是划分各层次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每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权威发布的高考试题分析“白皮书”、结合高考结果的教学分析等,都不见了。因为缺乏第一手资料,各出版商随意编写的、盈利性的各种出版物到处可见。高考评价功能的缺失,对深化高考改革有致命的副作用,特别对中学教育不公平。因为考试命题质量的高低影响考试的成绩。比如,某考生成绩不理想,有可能不是考生水平问题,而是试题问题,或覆盖面不够或有偏差。而考生、教育教学研究部门难以或无从知晓考试试题质量的真实情况,考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或教学上的缺陷,也无从查找依据和原因。
读职校或无需高考可注册
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为什么要这样改?对高考有什么影响?
张敏强: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以前一年只有100多万人参加高考,去年达到900万。广东以前的高考学生不超过10万,去年有72万。无论是北大、清华这些研究型院校,还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现在都通过高考来选拔学生,都用同一把尺子,命题就有很大的困难。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定位,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知识结构要求,这就要求高考能够针对不同的高校要求,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选拔相应的人才。但是,目前高考是由考试机构举办的面对几百万考生的学业考试,只能考虑到各高校的共性需求,而无法兼顾不同高校的个性化要求。我们没有办法做出一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尺子来,没有能力做这样的命题。从理论上来说,对于不同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区分应该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同一份测量工具无法同时达到不同层次的测量目标。从实践上来说,150分的科目试卷也不具有这种区分力。
以广东为例,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的录取,最低录取标准分为300分。根据广东高考标准分换算公式,当录取分数为300分时,考生排名位置处于末端3%,这说明,有很多的高职院校招生已经处于来者不拒的状况了。用普通高等教育所需要具备的文化知识考试来鉴别报考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这样的考试肯定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以后,职业院校的学生分开考试,或者干脆注册入学即可,学生可以挑院校,挑上的就去注册。
如果一个学生不打算考大学,那他从中学开始就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去准备高考,这样高考的人数可以减少一半以上。
建议由非营利考试机构命题
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方向是“招考分离”,怎样才能实现招考分离?目前,高校自主招生的制度该如何完善?
张敏强:200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22所高校拿出5%的招生名额,进行自主招生。现在,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已达90所,录取逾10万人。但现在对自主招生出现了很多质疑,认为不公平,有猫腻。有人又提出来,干脆回到从前,还是高考说了算。
按道理,自主招生,绝对是好的。国外也都是这样。问题是,我们现在的自主招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教育部、招生办权力很大,干扰自主招生。并且,连高校也不知道自己要招什么样的人,结果只能通过考试,自己命题有困难,现在又多家联合起来考试,找不到命题的人,结果最后还是交给教育部考试中心的那帮专家来命题,其实都是一个模板,成了“小高考”。
自主招生真正做得好,必须要实现招考分离。比如美国,他们并没有像我国的教育部那样的高校招生考试的行政管理机构。他们的招生主要由校外独立服务机构运作高校入学考试,并且是民间机构。目前主要有两家: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和美国大学考试项目测试中心这两家。这两家民间机构实施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行处理相关业务而不受政府干预。民办机构为了自身的声誉、生存和发展,会特别注重独立性与公正性,服务观念较强,不仅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职业信息等优质服务,还尽可能地为各中学、高校提供信息和服务。
我觉得,条件成熟的时候,我国也应该建立3~4个考试命题及评价的非营利性机构,各省、甚至各院校都可以自主选择他们提供的产品(考试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