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是北京市少年宫由景山后街搬到左安门西街后的招生首日,上万名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报名,队伍在院内拐了4道弯儿,少年宫的大门也一度被挤坏。
如此火爆的招生场面,连少年宫都没有预料到。招生时间原计划为18日至21日。然而在18日的晚上,当记者再次打开市少年宫的网站时,便会自动弹出《北京市少年宫2014年上半年招生情况通告》:北京市少年宫2014年上半年招生工作于1月18日正式启动,截至18日16:30,已报名额满,请家长不要再前来报名。
市少年宫新址此次开放5700余个学位,涉及科技类、文艺类、体育类。之所以吸引了这么多家长报名,物美价廉是主要原因。
少年宫招生的火爆,折射出家长对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的旺盛需求,以及我国公益性质的兴趣发展机会太少。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携手为学生提供兴趣和特长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三大原因致家长哄抢
在不少北京市民的眼里,拥有近60年办学历史的市少年宫,堪称“名校”,更不乏明显“校友”,姜昆、濮存昕、蔡国庆、屠洪刚等文艺界明星就从这里走出。1956年,在彭真市长和市政府的关怀下,原为皇家园林的景山公园北侧的寿皇殿被辟为北京市少年儿童校外活动场所,也就是如今的北京市少年宫。后来,邓小平亲自为北京市少年宫题写了宫名。2013年11月,北京市少年宫搬迁到了龙潭湖畔。相比老少年宫一万平方米的面积,新少年宫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加上合并的北京教学植物园,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学生容纳量比旧少年宫增加了一倍。此外,与老少年宫相比,新少年宫功能拓展了不少,不仅有了720座的综合剧场、排练室、录音棚,还有下沉广场、市内植物展厅和室外植物园,甚至还有一间同声传译报告厅。
其二,由于市少年宫属于北京市教委直属的事业单位,其办学为全公益性质,各类经费由财政直接拨发,因此相比社会上一些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市少年宫的学费要便宜的多,可谓“物美价廉”。
浏览市少年宫的招生简章,绝大多数课程的课时费在20至30元之间,一学期课程的费用大多不超过千元。以儿童画班为例,在市少年宫,每课时仅收费20元,每周两课时,一学期一共16次课,共计640元。这个价钱,在一课时动辄上百元的民办培训机构也就够上三四次课。
其三,家长对优质的课外教育需求太大,但目前能提供价格低质量高的优质培训的机构太少。包括市、区、街道举办的少年宫、科技馆和少年之家在内,北京市目前具有公办性质的校外教育机构只有50多家,但中小学生数量有100多万,供需并不平衡。
此外,近年来,随着减负、不留作业等举措的常态化,中小学生课外时间越来越宽裕。“放学去哪儿”正日益成为困扰家长的难题。
扭转供不应求需双管齐下
专家认为,要想改善甚至彻底解决“供不应求”的状况,需要双管齐下。
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公益性质的社会教育机构。在国外,每个社区都有图书馆、体育馆、科技活动室,向学生、社区居民免费或按成本收费开放,丰富的社区教育、文化、体育、艺术资源,为培育学习型社会,对受教育者进行社会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在我国,社区公共资源比较匮乏,开放力度很小,包括少年宫,一度也出租给培训机构搞商业化的教育培训,只是近年来才逐渐回归公益属性。这导致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很狭窄,要么“学校-家庭”两点一线,要么“学校-家庭-社会培训机构”三点一线。
我国应通过增加投入、整合社区、学校资源等多种途径,加大公共资源的建设和开放力度,面向青少年群体,推出各种兴趣活动,吸引学生参加,既为他们课余、节假日活动提供去处,也构建社区学生交流、培养能力、发展兴趣的平台。
1月20日,北京市教委正式发文,将在全市范围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过完这个寒假开始新学期后,全市近百万小学、初中学生在星期一至星期五15:30至17:00的课外时间,在指定的地方免费参加运动、文艺、科技创新等课外活动项目,每周不少于3天,每天不低于1小时。通过课外活动计划,让中小学生逐步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兴趣和素养得到进一步培养。而这些项目都将由政府掏腰包,预计将花费5亿元。
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升学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目前的升学评价体系只关注分数,而没有建立把学生兴趣、特长纳入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因此学生不是自主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而是为获得加分在家长的要求下被动接受培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