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中小学生体质下降、中小学生“弱不禁风”的问题常常见诸报端,引发各方担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日公布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要求中小学生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且逐步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
中小学体育测试中男生“引体”难“向上”,男女生跑步难“终点“,爬山”难登顶……而“小胖子”却比比皆是,这是许多中小学生的现状。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日下午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指出将通过培养中小学生在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兴趣和素养,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同时,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中小学生逐步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
计划指出,提倡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开展体育、文艺、科普等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提倡统筹本区域校内外体育、艺术、科技场馆,以及各类资源,通过“学区联合”引领学校开展活动。
按照计划要求,各学校可在星期一至星期五15:30至17:00的课外时间安排活动,每周不少于3天,每天不低于1小时。
计划指出,课外活动安排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可包括组织学校或学区范围的活动和比赛,开展“科学家进校园”、“体育明星进校园”、“艺术家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参与各类体育比赛,艺术培训、艺术实践、观看演出,以及科技培训、体验等活动。
计划中指出,将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实际在校生人数,财政给予城区学生人均每年400元,远郊区县学生人均每年500元标准的经费,经费拨至各区县,由区县统筹安排使用,包括外聘教师费用、场地租用费、低值易耗品购置费,以及购买社会服务产生的费用等。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强调,各区县、学校要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