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语文教育,守住中华民族之“根”

首页 > 

地方

 > 北京

 > 改革语文教育,守住中...

改革语文教育,守住中华民族之“根”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最灿烂的部分,也是全世界保留最早、最完整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最值得引以为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全国两会,我提交了《重视母语教育,培养提升学生汉语能力》的提案,受到教育部相关领导高度重视,并在此后受邀参与教育部以“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主题的座谈会。自此座谈会之后,我了解到各地都在落实加强汉语教育的问题,特别是北京通过考试“指挥棒”来推动语文教育改革,将高考外语分降至100分、语文升至180,并把高考作文分为“大作文”和“微作文”来考察学生的汉语能力,这些措施我非常支持和赞成。

我认为,汉语文字是中华民族的根,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魂。我们的根不能断,魂不能丢。

汉字是中国人一直作为记录、储存、交流、传承知识和记忆的工具。我国的汉字约8万个,常用的约7000个。每一个汉字一般是包含多种含义,多音多义,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且很多汉字可独立成词,汉字有极高的使用效率,汉字所包含的信息量最大,有利于口译和计算机处理。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包含着人文价值和丰富的艺术内蕴,有无穷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都无法比拟的。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青春常在,经久不衰。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最灿烂的部分,也是全世界保留最早、最完整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最值得引以为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出现了全国学习外语“热”,而学习汉语“冷”的怪现象。全国从幼儿园就开始学外语,小考、中考、高考都考外语,除了大学有四、六级考试,评审技术职称也要考外语。在大学校园,许多大学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学习外语,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却不能准确熟练地使用汉语,甚至一篇毕业论文错字连篇、语句不通,不能写简单的书信。汉语水平的下降非常严重。全民学外语是我国最大的浪费,浪费了每个人的精力、时间、财力和物力,不论对国家或个人都是极大的浪费。学完又有什么用呢?就拿我本人来说,从中学到研究生期间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俄语、日语、英语,除了考学和晋升职称用了点,其余哪里也没用上。我走了近三十个国家,一点儿也没用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外语学习,简直太浪费了,汉语水平的高低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民族的存亡,我们不好好学习中国人自己最优秀和精华的东西,这简直是民族的悲哀。

为此,我建议:

第一,政府要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校的汉语教育,认识汉语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加强宣传和引导,各方面要真正重视汉语能力的培养,从制度和政策上扭转重外语轻汉语的倾向。

第二,小学取消外语的学习,中学外语作为自选。其目的是留出更多的时间学习汉语,打好汉语文字的基础,使学生一生受益。

第三,加大小、中、大学汉语课程教育的比例,在中小学增加汉字教育课程,在高校设立“大学语文”必修课。中小学汉语教育要增加儒家思想和优秀文化的内容,如四书五经的《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言》、《弟子规》,历代名著、名诗、名词、名句,历代英雄人物事迹,取消那些没有思想性、低俗、通庸的教材。通过学习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道德修养,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小树立良好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讲礼仪、知廉耻、守诚信、尽孝道的好风尚。

第五,改革语文教学方式。中小学语文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汉字书写水平为目的;大学语文应以思维和写作训练为核心。

第六,改革汉语学习的评价考核方式。在任何教育阶段,都应当将掌握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作为基础的素质和能力,对此应提出统一的考查考核标准。语文知识和能力考核应作为任何形式升学考试的基本考试科目。要尽早建立综合、全面的汉语能力测试体系,明确客观评价汉语水平和能力的方式,为不同层次人群汉语学习和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为社会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语言能力要求提供参照。通过语言类考试形式,以考促学、以评促用,引导全社会重视汉语学习,推动语文使用能力及水平的提高。

今后,我还会继续呼吁限制中小学外语学习,重视汉语能力培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