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藏专家马未都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同桌的博文,感叹目前北京大部分小学都已经单人独桌,并担忧学生们感受不到同桌文化,文章受到很多网友的追捧。不过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的中小学同桌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日趋五花八门,进入了2.0时代。
起因
马未都发博感叹同桌文化消失
近日收藏专家马未都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同桌的博文,称目前北京大部分小学都已经单人独桌,过去的二连桌已不见踪影,感叹即将消逝的同桌文化令人惋惜。马未都在这篇博文中,先是怀念起自己读书时代的同桌,“同桌是一种校园文化,所以才有了老狼的《同桌的你》。我记得小学时的同桌都是男女搭配,谁身边坐一位漂亮的男生或女生都会心里暗自高兴,尽管同桌坐在一起不免磕磕碰碰,但正是这些磕碰,才让此景成为追忆。”回忆过后,他开始对即将消失的同桌文化表达遗憾:“可能是因为现在教室宽大,不知从何年何月同桌用不着学生自己分开,学校帮助分开了。让喜欢斜眼抄同桌作业的同学们无计可施。过去小学生们的记忆中最清晰的就是抄作业,或者因为关系好,主动将作业本挪至对方一侧,任其假装不经意地抄写。同桌本是人生的第一次实际的人际关系训练,可惜无意中被灭杀了,说起来有点儿可惜。”
这篇关于同桌的博文至今已被15万网友阅读,还有500多人在文后发表评论,纷纷忆起自己读书时代的同桌生活,并对这一代同桌文化的消逝表示遗憾。网友“世界迷惘了我”感慨道:“伤心的是,听到《同桌的你》,他们不再有共鸣了。”网友黑鸟评论:“现在的教育怎么了?”网友“我爱马未都”表示:“真可怜现在的孩子,好多东西在他们身边正悄悄失踪。”也有网友略宽容地说:“社会在进步,总有一些美好的东西会失去。”该博文发表后,也被多家媒体转载,众多读者开始缅怀起即将逝去的同桌文化。但是,有几位家长网友对此说法表示了质疑,在博文后留言表示,自己的孩子现在还有同桌。
北京课堂的同桌文化真的消逝了?同桌之景真的只能成为追忆?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了多家中小学发现,同桌文化非但没有消逝,还有许多学校以更多创新的课桌编排方式培养学生间的同伴之情。而对于马未都关于同桌文化的观点,许多一线教师和有着切身体验的学生并不认同。
调查
学校班级人数扩编 同桌现象更加普遍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学校班级人数扩编,几年来学生同桌的现象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多。根据北京市教委的规定,小学和初中班额不得超过40人,独立设置的高中班额不得超过45人。但由于近年来小学学位不足,为了满足就学要求,本市要求小学班级名额可扩至国家标准“严控在45人以下”。目前一些重点小学的班级人数早已超出了标准,一位一线教师表示,此前控制班级名额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单独坐,但是人数一旦超过40人后,学生就只能同桌而坐了。因此,并不存在没有同桌文化一说,是否同桌要看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要求而决定。
另外,在中学学校,学习气氛相对比较开放的国际部普遍都有同桌,包括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北京八十中国际部、北京二中国际部都是两两同桌而坐。一位学生表示,国际学校很多课程都是要与同伴协作完成,比如情景模拟对话等等,因此同桌而坐比较方便。
同桌形式五花八门 排列组合日趋多样
北青报记者调查多家中小学后发现,现今中小学教室非但保留着同桌“坐法”,还有各式五花八门的新“坐法”(见上图),除了传统的单人单排坐、双人并桌双排坐,甚至还有三人同桌和四人同桌,还有的一个教室里就有几种“坐法”,如京源学校,有些班级采用单排坐和双排坐组合,有些班级是双排坐和三排坐组合在一起。
知春里中学有班级采用混合式“坐法”,中间两组“同桌座”,左右两组单排坐。老师为了让每位同学有机会坐到“同桌座”,实行两周一次的座位轮换。除了传统一行一列的坐法,还有学校别具创意,采用“圈坐法”,让同学以教室中心点为基准围成一圈或两圈来坐,类似于座谈会,以方便同学们的课堂讨论,
中关村一小的专业教室另开局面,采用“大桌团坐法”,同学们分成几个组,一组七八个学生,围着一张大桌成团坐。对于马未都在博文中提及《同桌的你》歌中男女搭配的美好,北青报记者也进行了求证。多所学校表示,对于学生们同桌的性别组合,并没有统一的强制规定,有的班级根据高矮个排列进行随机性别组合,有的班级则根据学生一优一差进行同桌安排,还有的小学为了课堂秩序,仍以传统的男生女生组合方式排座,所以《同桌的你》中唱的种种同桌情,没有消逝。
师生看法
现在唱《同桌的你》都老掉牙了
马未都在文章里表示了对“同桌文化”消逝的担忧,表示同桌是对学生交际能力很好的培养,多位老师认为这一观点过于陈旧,把桌子并一起的同桌形式只是过去一种传统的座位格局,现在已有更多灵活的方式编排座位。中关村一小的全老师表示:“马未都先生担心同桌文化消逝是可以理解的,但他毕竟只在自己的领域里比较专业,只要稍微了解一下目前学校教学的现状,应该就不会纠结这个问题。”
说起自己的同桌,许多学生都有讲不完的话题。“我喜欢有同桌的时候,上课走神犯困有人提个醒,作业不懂的也可以问一问。但唯一不好的就是俩女生坐一起老说话。”一位女同学聊起以前一位同桌,感慨万千,“我以前的同桌是个男生,对我特别好,还因此被其他同学误会我俩的关系,我们俩后来就不敢说话了。现在想想,他真是特别好的同桌。”和马未都回忆的学生年代一样,现今学生也有许多关于同桌的无限回忆,只不过他们已经不唱老掉牙的《同桌的你》了,据说他们现在歌唱同窗的歌是《小时代》的主题曲《时间煮雨》。
对话
“我想说的是相处的问题”
对话人: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马未都
北青报:发表《同桌》博文,您是具体了解到什么情况?
马未都:我偶然看到了一篇报道,上面是这么写的,是一家比较小众的媒体。
北青报:可是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现在中小学的同桌“坐法”并没有消失,很多学校都还有,而且还有很多丰富的“坐法”。
马未都:是吗?这个我也没说它全都消失了。我也看到也有人评论说,现在有同桌。不光是一个文化问题,还是一个对学生的锻炼问题,我认为坐同桌是人际关系最初的一个训练,和同桌学会如何相处。
北青报:现在学生有许多新形式的“坐法”,如围坐在一起的,还有两排连坐、三排坐的。
马未都:这个我不清楚。我只是看到那篇报道。我觉得都可以,我没调查,我不知道。有的学校肯定是消失了,但过去所有学校都是同桌,没有一个学校不是。反正我们那时候全是,到了高年级才分开。
北青报:您不担心自己的想法有些保守了?
马未都:我主要就想说简单的一点,就是相处的问题。同桌和单独坐的训练方式不一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