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6成小学生没掌握相应的文明礼仪

首页 > 

地方

 > 江苏

 > 调查显示:6成小学生...

调查显示:6成小学生没掌握相应的文明礼仪

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大讨论之一

当前,江苏正在新的起点和更高水平上推进“两个率先”,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需要培养和造就品德高尚、富有理想、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江苏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加强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则是培养新一代江苏人、促进江苏“人的现代化”的起点和重要一环。根据省文明委工作部署,省文明办、教育厅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成立课题组,针对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养成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调研,提出了一个“学得会,做得到”的未成年人礼仪规范建议稿,该规范将未成年人礼仪分为8个方面,4大礼仪,细致而具体地提出了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

扬子晚报今起将开设专题,并在扬网及扬子晚报微博开设讨论专栏,邀请读者对未成年人的基本文明礼仪规范提出建议,以期让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于文明礼仪养成有一个更加明确的标准定位。

“学校不能只管孩子的学习,不教文明素质!”这是一周前,一位网友“@快快开始”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咆哮的一句话。咆哮的根源是一则小学生秋游的新闻,某校的小学生秋游,学生撤去后,竟然在草地上留下了一地垃圾无人清理。现场图片被网友拍下发到微博上后,引发了网友们关于小学生文明礼仪的热烈讨论。

事实上,自从孩子进入小学开始,老师和家长都在时刻“念叨”着“讲文明懂礼貌”。但怎样才是真正的“文明”?“讲文明”三个字来概括显然过于笼统。于是,一组“学得会,做得到”的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标准在各界极高的呼声中亟待推出。

调查:

6成小学生不掌握

相应的文明礼仪

虽然从进入小学的那一刻起,“文明礼仪”便时刻挂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嘴边,但孩子们的文明礼仪掌握情况到底怎么样?根据一项调查结果,60%的小学生并不真正掌握该年龄段应该掌握的文明礼仪要求。70%的学校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主要形式是在班会课中宣讲文明礼仪要求;通过榜样示范和活动践行的不到30%。

记者了解到,这项调查发放问卷有两万五千余份,针对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的人群进行了问答,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基本情况总体良好,80%的学校已经开始将文明礼仪教育要求纳入学校教育的内容和任务,95%的家长和老师能认识到未成年人文明礼仪素质的重要性。但仍然有“三多三少”、“二好二弱”现象,值得反省和深思。

探究:

一个小学生的话引人思考——

守则说“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但没说不能插队

[采访实例]“我们刚刚上完《品德与社会》课,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就又有人插队了。真气人。”身为班干部的李洋气呼呼地告诉记者。每天中午在食堂排队买饭,总有那么几个“捣蛋鬼”想尽一切办法插队。“有的时候女生挤不过男生,就只能看着他们从我们面前挤过去。”更过分的是,吃完午饭,男生们总不记得把吃完的餐盘给端到餐具堆放处,食堂阿姨们只能跟在男生们身后收拾餐盘。

实在看不下去的李洋终于在一天中午“正义感爆棚”,“那天排队的时候,一个男生正好想插在我面前,但我是班干部,我觉得我有理由制止他。”李洋说,“老师在《品德与社会》课上难道没教吗?我们应该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谁知道男生的反驳让李洋哑口无言,“老师教了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但没说不能插队。”

李洋告诉记者,自己小学四年里一直都是班干部,充当老师“小帮手”的信条便是学校发放下来的文明礼仪规范的守则。“但男生们总是用各种‘守则上没写’的理由来反驳我,我真的很苦恼。”

[老师发言]南京市夫子庙小学校长冯爱东告诉记者,这个实例,确实是小学生认识的误区,也折射出现行的“小学生行为守则”的问题,太笼统太抽象,很多内容只有大的概念,而小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毕竟有限,在遵照执行上,确实存在一些难度。

创新:

一个“学得会,做得到”的

文明礼仪规范呼之欲出

“尊敬师长,友爱同学……”虽然中小学校园里都有自己的《文明礼仪规范》,但大而化之的内容显然无法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做出正确的理解,同时《文明礼仪规范》也缺少一个“官方标准”。由于“文明礼仪”的概念过于笼统和书面化,“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们无法正确理解什么才是“尊敬师长”?怎样才能“友爱同学”?记者近日从江苏省文明办了解到,一个“学得会做得到”的《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建议稿)》已经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起草完毕,并开始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在这份《规范(建议稿)》中,未成年人的文明礼仪被分成“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和“形式之礼”八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针对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做了详尽的规定。

“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等较为宽泛的“文明礼仪”增加了具体的内容,如“仪表之礼”一栏中,就分别对幼儿园阶段3—6岁的儿童,小学阶段7—12岁的小学生,初中阶段13—15岁的少年以及高中阶段16—18岁的高中生做出了细致而具体的规定。幼儿园的小朋友必须“学会自己刷牙、洗脸,在家长的帮助下梳理头发。”小学生的必须“坐立姿态端正,在公共场合不东倒西歪,不脱鞋。”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仪表之礼”则突出了“坐时男生不跷二郎腿,女生并拢膝盖”和“不文身、不化浓妆。不盲目追求名贵服饰。”

像李洋同学那样在学校里遇到的插队和不放归餐具的问题,新版《规范》中也做了规定,“餐饮之礼”中要求,小学生“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追逐嬉闹”,初中生则要“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大声喧哗。在学校食堂用餐后,主动整理归放餐具。”

观点:

更易践行的文明礼仪规范

让孩子受益终身

省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课题组成员、南京市夫子庙小学校长冯爱东告诉记者,“从一个小学生进入学校开始,老师家长肯定没少和孩子讲述讲文明懂礼貌的重要性,但孩子们光知道这个道理还没有用,需要有一个真正和他们的学习生活实践相关的‘规范标准’出台,孩子们才能真正懂得,到底怎样才是‘尊敬师长’‘互帮互助’”。

冯爱东认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会让他们受益终身。“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具体应该怎么做,扫地应当怎样扫,请教同学问题时应该随时说谢谢,让孩子在具体的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冯爱东说,给未成年人出台一个“学得会,做得到”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让孩子对“文明礼仪”充满兴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礼仪充满感性认识,并在学习生活中理性实践。

话题:

什么才是“仪表之礼”

和“餐饮之礼”

南京200多名扬子小记者日前 在身边的同学们中进行了一番调查,并和同学们发起了一场什么才是“仪表之礼”和“餐饮之礼”的课堂讨论。

@扬子小记者于欣羽(南京市赤壁路小学五年级):我注意到,在新版的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里,“餐饮之礼”里提到了“等爸爸妈妈一起吃饭”。现在还有多少同学能够做到这一点呢?每天爸爸妈妈工作都很辛苦,我们小学生能够做到的就是晚上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开心心地吃饭了。也要让爸爸妈妈感受到我们的孝心。

@扬子小记者李佳音(南外仙林分校五年级):食堂吃饭的时候插队、遇到老师的时候不叫老师等行为都是校园里的不文明现象。在我们班的品德与社会课上,同学们经常会拿出这些例子来作为“反例”,让全班同学参与讨论和思考。有摄像特长的同学甚至还拍下了食堂插队的照片,拿到班里“以儆效尤”。

讨论:从即日起,扬子晚报将针对未成年人的文明礼仪规范发起讨论,请读者对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建议稿的具体条文出言献策,也可提出各种修改建议。可登录扬网(www.young100.cn)专题讨论版发言或微博@扬子晚报参与。

欢迎一起来讨论

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建议稿(节选)

仪表之礼

目标

面容整洁,衣着得体,

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3-6岁(幼儿园阶段)

1.学会自己刷牙、洗脸,在家长的帮助下梳理头发。

2.学会自己穿衣、穿鞋。

3.学会自己揩鼻涕、擦汗。

7-12岁(小学阶段)

1.勤洗头、洗澡,头发、身体无异味。

2.指甲里无污垢。

3.不当众挖鼻孔、掏耳朵。

4.勤换衣服、鞋袜,保持仪表整洁。

5.坐立姿态端正,在公共场合不东倒西歪。

6.公共场合不脱鞋。

13-15岁(初中阶段)

1.不染发,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

2.公共场合着装得体,不穿背心、拖鞋。

3.不佩戴项链、耳环(钉)、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4.坐时男生不跷二郎腿,女生并拢膝盖。

5.走路抬头挺胸,不勾肩搭背。

16-18岁(高中阶段)

1.不文身、不化浓妆。

2.不盲目追求名贵服饰。

3.不穿过于暴露衣着。

餐饮之礼

目标

安静用餐,讲究卫生,

爱惜粮食,食相文雅

3-6岁(幼儿园阶段)

1.饭前要洗手,饭后要擦嘴、漱口。

2.学会正确使用餐具,自己吃饭,不撒食物。

3.吃饭时不吵闹,不独霸食物。

4.不偏食、不挑食。

7-12岁(小学阶段)

1.吃饭时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说话。

3.夹菜时不在盘中挑拣。

4.等爸爸妈妈一起吃饭。

5.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追逐嬉闹。

13-15岁(初中阶段)

1.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大声喧哗。

2.适量盛取,不剩饭、不剩菜。

3.就餐时保持餐桌、地面整洁。

4.在学校食堂用餐后,主动整理归放餐具。

16-18岁(高中阶段)

1.用餐时先请长辈、客人就座再动筷。

2.为别人夹菜要用公筷。

3.不发出很大的咀嚼声,尽量不起身夹菜。

4.提前离席,向长辈、客人礼貌打招呼。

5.吃不完的食物要打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