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北大静园草坪和燕京六院”要拆除的消息引发社会尤其是北大师生的关注。不少师生希望能保留作为重要活动场所的草坪以及民国时期建造的“燕京六院”。有北大女生在得知校内静园草坪和周边的“六院”建筑即将被取代的消息时,通过微博表达自己的难过心情:“我差点就流出眼泪。” 也有师生通过网络等渠道,呼吁“拯救北大校园草坪”。对此,北大校方发布消息称,“可能考虑利用静园一至六院及邻近区域的地下空间,但会对文物进行保护,静园草坪及周边格局保持不变。”
至此,一场“静园风波”貌似已经平息,那么,它为何能引发如此的关注呢?它又有哪些文物特色和传闻趣事呢?
其实说起来静园并不是“园”,而是北大一块令人亲切的草坪,也是北大“最有名”的一块草坪。草坪两侧的建筑称为六院,是六处三合院落。六院地处未名湖之南,多了些幽静典雅之意。六院在民国时是女生宿舍,同样是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水南为阴”之意。现今这里是一些院系的办公地,仍然保持着古朴的风格。
11月1日,本网记者实地探访了北大静园,用图片记录下了拆迁风波过后的静园景象。
附:静园历史
静园草坪是目前燕园内最大的一块草坪,同时,它还是北大师生们一个重要的课余活动场所,北大百年校庆时的文艺晚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草坪两侧的建筑称为六院,是六处三合院落。这六座精巧玲珑的庭院中的一院、二院、四院和五院原为燕京大学女生宿舍,建于1926年,三院和六院是1952年根据当初图纸加建的。“六院”后为一些院系研究所的办公所在地。
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在其文章《书香五院》中回忆,北大最大的草坪起初是在图书馆东边,图书馆要扩建,把草坪占用了,学生抗议,校方只好派人把静园的果树砍掉,改造为草坪。
文物特色
这六座庭院跟燕园里别的风格特征有所不同,精巧玲珑,幽静典雅,给人以“庭院深深”之感,像是古代富贵人家千金小姐的绣楼。一至六院的布局也别具匠心,它们与二体构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文物布局,而又分布在燕园南北次轴线的两侧。
燕园初建时,这里仅有四座院落,包括现在一二四五院,现在三六院是解放后根据当初的设计图纸添加的。
六院从整体上看似乎都是一模一样的,房间均为木制结构,雕梁画壁,古色古香;各有精巧灰顶红色小门楼一座,由灰色石砌虎皮矮墙联成一体。每座院门都有紫藤萝花架,每年5月,紫花缀满门楼,颇为典雅幽美。这是大同之处。但如果进入庭院中细细观察,就会发现每座庭院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内部结构多不相同,每座文物的门窗不仅形态各异,而且花色不同,展现出我国传统的木工雕刻艺术的丰富多彩。这似乎也体现了“同中有异”的美学风范,避免了“千人一面”的雷同感。
传闻趣事
虽然当时的燕大是男女同校,但校方还是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限制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的。除了每年一次的开放日外,男生是不能随便进入这四个院落的。女生在晚上的特定时刻以后就不能出去跟男生约会。正是因为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约束,这四座庭院就被燕大男生戏称为燕园里的“紫禁宫”。等到每年一次的开放日来临的时候,校园的气氛就变得活泼起来了,平日里显得幽静的庭院也顿时热闹异常。男同学们会三五成群地来到这里参观女生的宿舍,而女同学们也会大大方方地把他们迎入庭院,并亲自下厨招待这些平日很难进入“紫禁宫”的男同胞们。
岁月变迁
六院曾经为燕京大学女生宿舍楼,现在六院经过改建整修,逐渐成为一些院系研究所的办公所在地,他们现在的格局是:
一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会,中国人学学会,北京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
二院:历史学系,欧洲研究中心,妇女研究中心;
三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大学信息传播研究所,亚飞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亚太研究中心,外国哲学研究所,华侨华人研究中心;
四院:哲学系,宗教学系,国家哲学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五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六院:北京大学广播台,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秘书处。
由六院和一体所围成的区间原为疏林草地,点缀着藤萝花架,如今这里的静园成为师生们课余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
名人故事
据冰心回忆,当时的四个庭院内并非全是学生居住,还有部分燕大女教师也居住在这里。而且每座庭院中还有自己的食堂,女生们都是自己动手淘米做菜,然后在干净明亮的餐厅里集体进餐,女教师们有时也会和同学们在一起用餐。
寻章摘句
冰心先生在《未名湖畔的三年》一文中写道:“那时四座称为‘院’的女生宿舍里,都有为女教师准备的两室一厅的单元,还可以在宿舍里吃女生餐厅的‘小灶’。差不多中国籍的女教师和生物系教师江先群、教育系教师陈克明等都住进去了”。由此不难想见师生共聚一起,其乐融融的场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